一种用于小型场地用车的车身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67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型场地用车的车身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场地用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型场地用车的车身座椅。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大多数沙滩车、观光车以及巡逻车等小型场地用车车身结构均为钣金件拼焊而成,座椅机构仍采用外购传统座椅进行总装安装。由于该形式的车身结构需由数十块甚至上百块不同规格形状的钣金件拼焊而成,导致生产企业需对冲压模具、冲压设备以及用于拼焊的工装夹具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同时由于场地车等车型销量低,消费能力差的特点,导致该类车型利润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为应对上述传统生产工艺的弊端,采用吹塑生产工艺,将车身地板以及座椅结合为一体,实现车身轻量化,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小型场地用车的车身座椅,包括主驾座椅与副驾座椅、车身地板和前围部,所述的主驾座椅与副驾座椅、车身地板和前围部设置成一体,为一体化设计。

主驾座椅的左部与副驾座椅的右部开有扶手梁通过孔,主驾座椅与副驾座椅的中部位置开有安全带通过孔,主驾座椅与副驾座椅的背部设置背部安装孔,背部安装孔内设置预埋螺母。

车身地板上设置手刹通过孔和漏液孔,漏液孔设置在车身地板的底部,车身地板的背部设置底部安装孔,底部安装孔内设置预埋螺母;

前围部上设置转向管柱通过孔和前围安装孔,前围安装孔内设置预埋螺母。

优选地,车身座椅为中空式结构,所述座椅的背部设置发泡注射孔。

优选地,车身座椅的背部设置若干条纵向或横向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将车身与地板结合到一起采用吹塑生产工艺,仅需开发一套吹塑用模具,采用螺杆挤出机,一次成型,避免数量众多的钣金冲压模具成本以及工装夹具成本。

2、在吹塑模具的设计工程中,预先设计好安全带、手刹等零部件的安装方式以及安装位置,在设计模具的工程中预埋安装通过孔。另外通过在吹塑过程中预埋螺母实现与其他零部件及车身的固定安装,安装过程中无需工装夹具以及相关焊接设备,单人即可实现快速安装,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约生产能源,提高工作效率。

3、为提高吹塑件整体结构的车身强度,在背部结构中合理设计多条纵向横向加强筋等复杂结构,空腔内部填充聚氨酯发泡剂增强吹塑车身强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是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驾座椅;11-副驾座椅;12-扶手梁通过孔;13-安全带通过孔;14-背部安装孔;15-发泡注射孔;2-车身地板;21-漏液孔;22-手刹通过孔;23-底部安装孔;3-前围部;31-转向管柱通过孔;32-前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小型场地用车的车身座椅,包括主驾座椅1与副驾座椅11、车身地板2和前围部3,所述的主驾座椅1与副驾座椅11、车身地板2和前围部3设置成一体,为一体化设计,实现车身轻量化。

主驾座椅1的左部与副驾座椅2的右部开有扶手梁通过孔12,用于扶手梁的通过安装;主驾座椅1与副驾座椅11的中部位置开有安全带通过孔13,用于安装带的通过安装;主驾座椅1与副驾座椅11的背部设置背部安装孔14,背部安装孔14内设置预埋螺母,吹塑工艺生产过程中预埋螺母,通过螺栓紧固,将本实用新型与后背梁快速安装固定在一起,防止刹车制动导致的前后方向位移。

车身地板2上设置手刹通过孔22和漏液孔21,漏液孔21设置在车身地板的底部,用于脚部地板打扫清洁,排出液体以及异物;车身地板的背部设置底部安装孔23,底部安装孔23内设置预埋螺母,用于和车架快速安装固定在一起,防止颠簸路面导致的上下位移。

前围,3上设置转向管柱通过孔31和前围安装孔32,转向管柱通过孔31用于转向管柱的通过安装,前围安装孔32内设置预埋螺母,用于将本实用新型与车身前围快速安装固定在一起。

更进一步的,车身座椅为中空式结构,所述座椅的背部设置发泡注射孔15。通过发泡注射孔15可以向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内腔中注射填充聚氨酯发泡剂以增强车身强度,提高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车身座椅的背部设置若干条纵向或横向加强筋,用以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变形和改进,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