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978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鞍乘型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其具备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从主框架的后方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相对于车轮使制动力暂时减少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鞍乘型车辆,专利文献1公开了机动二轮车。在所记载的机动二轮车中,托架在靠近头管的位置与主框架固定。在托架支承有abs模块。因此,abs模块比动力单元更接近前轮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66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主框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故而主框架距头管越近其离地面越远。因此,作为重物的abs模块配置在车体中高的位置。其结果,导致车体的重心位置位于离地面远而高的位置。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车体的重心位置位于更低位置的鞍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具备:主框架,其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其与所述主框架的后方连接,并且向后上方延伸;动力单元,其配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制动机构,其对车轮进行制动;abs模块,其使所述制动机构的制动力暂时地减少;其中,所述abs模块配置在所述主框架的后部上方且所述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之间。

根据第二侧面,在第一侧面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主框架的后部连接有对所述动力单元进行支承的枢轴框架,所述枢轴框架从所述主框架向下方延伸,侧面观察时,所述abs模块与所述枢轴框架上下排列地配置。

根据第三侧面,在第二侧面的构成的基础上,设有将所述主框架和所述座椅导轨相连的副框架,侧面观察时,所述副框架和所述abs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俯视观察时,所述主框架与所述座椅导轨的固定部和所述abs模块重叠。

根据第四侧面,在第三侧面的构成的基础上,所述abs模块固定在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向车体下方延伸且被所述主框架或所述枢轴框架支承,另一端向车体上方延伸且被所述座椅导轨或副框架支承。

根据第五侧面,在第四侧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托架的至少一处经由弹性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所述枢轴框架,所述托架的另一处经由弹性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座椅导轨或副框架。

根据第六侧面,在第一~第五侧面的任一侧面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abs模块的上方配置有向所述动力单元供给燃料的燃料箱,所述燃料箱固定在座椅导轨。

根据第七侧面,在第六侧面的构成的基础上,在所述abs模块的附近且在其前方配置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配置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之间,在所述电池盒的前方构成有跨乘部,设有将所述跨乘部和所述电池盒隔开的车体罩,在所述车体罩设有盖。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侧面,由于abs模块配置在车体下方(重力方向的下方),故而能够降低车体的重心。

根据第二侧面,通过将abs模块配置在对重物即动力单元进行支承的枢轴框架附近,能够将重物集中地配置在车体中央部。

根据第三侧面,通过设置副框架,能够更牢固地将主框架和座椅导轨连接,并且能够将abs模块配置在由主框架、座椅导轨和副框架而刚性被提高的区域。

根据第四侧面,通过将托架沿上下延伸并且用车体支承沿上下延伸的两部分,并将ans模块固定在托架,能够抑制abs模块的位置偏移。

根据第五侧面,通过经由弹性部件将abs模块固定在车体上,能够降低向abs模块的来自动力单元的振动或行驶时来自车轮的振动。

根据第六侧面,能够将重物集中配置在车体中央部。而且,能够利用燃料箱下有限的空间。

根据第七侧面,通过将abs模块配置于在前方配置有跨乘部且左右由副框架包围且上方由燃料箱包围的空间,并将电池盒配置在前方,能够有效地活用主框架上且燃料箱下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车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abs模块的配置的放大部分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abs模块的配置的放大部分平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车体罩内侧的收纳空间的放大部分侧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下方(地面侧)进行观察的abs模块及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5的7-7线的放大剖面图。

标记说明

11…鞍乘型车辆、12…车体罩、15…制动机构(前轮制动器)、26…跨乘部、27…盖、28…动力单元、32…头管、33…主框架、34…座椅导轨、35…燃料箱、37…电池盒、38…abs模块、39…枢轴框架、41…副框架、45…托架、45a…一端、45b…另一端、46…紧固部件(螺栓)、48…紧固部件(螺栓)、53…弹性部件、c…固定部、wf…车轮(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基于机动二轮车上乘坐的乘员的视线对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进行规定。

图1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1。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11具备安装于车架上的车体罩12。车体罩12将车架覆盖(图中,车架被车体罩12遮住)。在车架上可转向地支承有前叉13。在前叉13上绕车轴14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前轮wf。在前轮wf上安装有前轮制动器15。

车把16与前叉13结合。车把16具备沿与车轴14并列的方向朝左右延伸的杆式车把17。在杆式车把17的右端设有节气门握把18及制动握把19。根据制动握把19的操作,前轮制动器15的制动力作用于前轮wf上。

在车架上经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连结有摆臂21。摆臂21可绕支轴沿上下方向摆动地与车架连结。在摆臂21的自由端绕车轴22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后轮wr。在后轮wr上安装有后轮制动器23。后轮制动器23的制动力例如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被控制。

在前轮wf及后轮wr之间略靠后轮wr的位置,在车架支承有座椅25。在车把16与座椅25之间形成有跨乘部26。跨乘部26朝着地面比座椅25进一步凹陷。跨乘部26由车体罩12划分。

车体罩12具备盖27。盖27对被车体罩12划分的开口进行开闭。开口将座椅25下的收纳空间开放。

座椅25下比收纳空间靠下方搭载有动力单元28。动力单元28被车架支承。动力单元28具备发动机及变速器。发动机的旋转力例如通过链条向后轮wr传递。

如图2所示,车架31具备:可转向地对前叉14进行支承的头管32、从该头管3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33、与主框架33的后端连接且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34。在座椅轨道34,在座椅25下搭载有燃料箱35。燃料从燃料箱35向动力单元28被供给。在燃料箱35与主框架33之间划分有收纳空间36。在收纳空间36配置有电池盒37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模块38。

在主框架33的后部连接有枢轴框架39。枢轴框架39从主框架33向下方延伸。在枢轴框架39连结有动力单元28。枢轴框架39支承动力单元28。于是动力单元28配置在主框架33的下方。在枢轴框架39支承有摆臂21的支轴。

如图3所示,车架31具备将主框架33和座椅导轨34相连的副框架41。副框架41向收纳空间36的左右两侧延伸。副框架41的前端在距主框架33和座椅导轨34的固定部c规定的距离向前方错开的位置与主框架33固定。副框架41的后端在距主框架33和座椅导轨34的固定部c规定的距离向后方错开的位置与对应的座椅导轨34固定。于是副框架41与主框架33和对应的座椅导轨34联动而确立了桁架结构。

在副框架41彼此之间配置有横杆42。横杆42沿水平方向朝车体左右延伸,将副框架41彼此相互连结。横杆42在车体的高度方向上配置在abs模块38与燃料箱35之间,如图4所示,沿车体前后方向从abs模块38向后方偏移地配置。

在abs模块38连接有配管43、43。一方的配管43从制动握把19延伸。另一方的配管43从前轮制动器15延伸。因制动握把19的操作而产生的油压从配管43向abs模块38被导入。abs模块38根据前轮wf的转速而使前轮制动器15的制动力暂时减少。根据这种制动力的减少,可避免前轮wf的抱死。

abs模块38配置在主框架33的后部上方且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34之间。同样地,电池盒37配置在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34之间。电池盒37位于abs模块38的附近且在其前方。

如图5所示,abs模块38与枢轴框架39上下排列地配置,在abs模块38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35。而且,从侧面观察,副框架41和abs模块3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俯视观察时,主框架33与座椅导轨34的固定部c和abs模块38重叠。

在电池盒37的前方构成有跨乘部26。跨乘部26和电池盒37由车体罩12的盖27相互隔开。当盖27开放时,可从外部接触到收纳空间36内的电池盒37。

就abs模块38的配置,abs模块38固定在托架45。托架45的一端45a固定在枢轴框架39。固定时可使用螺栓46作为紧固部件。托架45从与枢轴框架39固定的一端45a横切主框架33的上面地延伸。如图6所示,托架45的另一端45b与固定在枢轴框架39的相反侧的副框架41上的辅助托架47连结。连结时可使用螺栓48作为紧固部件。

在一端45a与另一端45b之间,在托架45形成有沿水平方向扩展的平板部49。在平板部49形成有从平板部49垂直地立起的辅助平板部51。abs模块38通过螺栓52与平板部49及辅助平板部51固定。

螺栓46、48例如与枢轴框架39或辅助托架47上形成的螺纹孔螺纹联接。如图7所示,螺纹联接时在螺栓46、48与托架45之间夹着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装配件53。在托架45上在主框架33的正上方安装有橡胶装配件54。橡胶装配件54夹在托架45与主框架33之间。在此,对于主框架33可使用截面长方形的单体框架。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1中,在主框架33的后部上方且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34之间配置有abs模块38。主框架33从头管32向后下方延伸,故而主框架33随着朝向后方而靠近地面。而且,abs模块38配置在车架31中最低的位置。于是abs模块38配置在车体下方(重力方向的下方),故而能够降低车体的重心。

作为重物的动力单元28被枢轴框架39支承。从侧面观察,abs模块38与枢轴框架39上下排列地配置。因此,当俯视观察时,在车体的中央集中地配置有作为重物的动力单元28及abs模块38。而且,在abs模块38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35,在燃料箱35的上方配置有座椅25。于是在前轮wf及后轮wr之间,重物集中地配置在车体中央。另外,可有效地活用燃料箱35下有限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1中,从侧面观察,副框架41和abs模块3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俯视观察时,主框架33与座椅导轨34的固定部c及abs模块38重叠。副框架41能够更牢固地将主框架33和座椅导轨34连接,并且能够将abs模块38配置在由主框架33、座椅导轨34和副框架34而刚性被提高的区域。

如前所述,abs模块38固定时可使用托架45。托架45的一端45a与枢轴框架39或主框架33固定,另一端45b与副框架41固定。通过将abs模块38固定在被两个框架33、34支承的沿上下延伸的托架45,能够抑制abs模块38的位置偏移。

托架45的一端45a经由橡胶装配件53通过螺栓46固定在枢轴框架39。托架45的另一端45b经由橡胶装配件53沿车宽方向通过螺栓48固定在副框架41。于是通过将abs模块38经由弹性部件固定在车体上,能够保护abs模块38免受从动力单元28传来的振动。同样地,能够降低行驶时从车轮wf、wr向abs模块38传递的振动。

电池盒37配置在abs模块38的附近且在其前方,并配置在左右一对的座椅导轨34之间。在电池盒37的前方构成由跨乘部26。将abs模块38配置于收纳空间36,收纳空间36在前方配置有跨乘部26,由副框架41将左右夹住,由燃料箱35将上方包围,并且将电池盒37配置在前方,从而能够有效地活用主框架上且燃料箱35下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经由橡胶装配件(弹性部件)53将托架45和车架的构成部件固定,但也可以经由弹性部件将托架45和abs模块38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