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1895阅读:1582来源:国知局
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方便装卸重型板材的搬运小车。



背景技术:

预制板是建筑工程结构中常用构件,应用十分广泛。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板、房顶上做隔热层、一些房屋的受力构件都是预制板。预制板多在专门生产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目前建筑施工现场中预制板转运多以人力搬运或利用叉车转运。人工运输需要多人合作协同工作,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而叉车转运往往受到施工现场空间不足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能够方便装卸重物(如预制板)的小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车身两侧固定有车轮,所述车身上设有由前端延伸至后端的一排导辊,所述车身前端设有车把和导向轮,所述车身两车设有支撑辘轳的支撑座,所述辘轳由一端的驱动轮驱动旋转,且辘轳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通过导向轮连接待拉上小车的重物。

所述辘轳通过转轴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转轴上固定有棘轮,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安装座,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爪通过销轴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销轴与安装座之间设有扭簧。

所述车轮固定在车轴上,所述车身底面固定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两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支架,所述车轴固定在支架顶端的轴座上,所述车轴位于车身上方。

所述车身上表面的两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车身后端呈喇叭开口状。

所述车身前端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板。

所述车身前端的下表面设有前支腿,所述车身后端的下表面设有后支腿。

所述车身后端的端部设有防滑挡板,所述防滑挡板固定在防滑轴上,所述防滑轴水平固定在车身的轴孔内,其中一个所述轴孔为方孔,靠近方孔一端的防滑轴上设有与方孔配合的方形轴,靠近方孔一端的防滑轴上设有手柄。

本发明仅需一人一车即可完成预制板转运工作,并可以在空间狭小的施工现场正常工作,此外,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使用方便,装卸工作便捷可靠,能够降低搬运工作的人力成本,也能够提高搬运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辘轳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5为车身后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小车运作受力分析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车把;2、横杆;3、导向轮;4、钢丝绳;5、辘轳;6、驱动轮;7、重物;8、操作手柄;9、后支腿;10、车轮;11、导向板;12、前支腿;13、限位板;14、扭簧;15、棘轮;16、棘爪;17、导辊;18、防滑挡板;19、方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装卸功能的搬运小车主要由车身、导向轮3、钢丝绳4、辘轳5、驱动轮6、预制板、防滑挡板18操作手柄8、防滑支腿(前支腿12和后支腿9)、导向板11、车轮10、支腿、棘爪16、滑轮以及限位板13组成。

如图1所示,车身两侧固定有车轮10,构成类似板车的结构,车轮10固定在车轴上,车身底面固定有支撑轴,支撑轴两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支架,支撑轴和支架构成u型结构,由于穿过车身底面,保证对车身支撑的可靠性,车轴固定在支架顶端的轴座上且车轴位于车身上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车身的高度,以方便预制板装载和卸载。

车身上设有由前端延伸至后端的一排导辊17,利用均布于车板上的导辊17,将预制板与车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摩擦力更小的滚动摩擦,以保证卸车时重物7能在自重作用下自动下滑,也能使重物7能够顺着导辊17由车身后端滑至车身前端(需施加拉力),车身前端设有车把1和导向轮3,两侧的车把1通过横杆2连接,可提高车把1的可靠性,导向轮3位于车身轴线位置,保证拉力位于车身中轴线上,使重物7位于车身中部位置,避免车身侧偏。

车身两侧设有支撑辘轳5的支撑座,辘轳5位于车身中部位置,辘轳5由一端的驱动轮6驱动旋转,且辘轳5上缠绕有钢丝绳4,钢丝绳4通过导向轮3连接待拉上小车的重物7,驱动轮6输入动力,使缠绕在辘轳5上的钢丝绳4缩短,从而拉动钢丝绳4另一端的预制板向搬运车上移动。

辘轳5通过转轴固定在支撑座上,转轴上固定有棘轮15,支撑座上设有安装座,与棘轮15配合的棘爪16通过销轴固定在安装座上,销轴与安装座之间设有扭簧14。如图2所示,棘轮15棘爪16防止驱动轮6反转导致预制板在装载过程中下滑,棘爪16上的扭簧14保证棘爪16始终卡在棘轮15。棘爪16可以逆时针转动108°以上,以便预制板卸车时脱开。拉动预制板的同时,位于车头底部的防滑支腿受到外力作用时起到固定车身作用。

车身上表面的两侧设有导向板11,导向板11位于车身后端呈喇叭开口状,车身前端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板13,起到限制预制板载搬运车上位置的作用。保证预制板在转运过程中,始终处于车子的中部合适的位置而不脱落。

防滑挡板18的两个位置状态的转换,利用手柄和方形杆19(图5)做成的防滑挡板18组件实现。与手柄相连的杆端,有一段是方形截面,其余部分是圆形截面,它与车身上的对应的方孔配合,起到固定防滑挡板18位置作用。操作时,首先拉出手柄并转动,调整好位置,使方形杆19与车身上的方孔对准,松开手柄,实现防滑挡板18的一个工作位置;类似地,拉出手柄并转动90度,对准方形杆19与车身上的方孔,实现另一个防滑位置的转换。

重物7完全置于车上时,利用手柄控制调节车头处的防滑挡板18(图5),由放平状态(图3),变为竖直状态(图4),防止预制板在转运过程中滑出搬运车。

该搬运车工作时,需要将预制板拖拽到搬运车上,如图6所示。要保证这一工作过程正常实现,需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保证搬运车不打滑,二是保证搬运车不会倾覆。

搬运车不倾覆条件:车的自重g对支点a的矩大于钢丝绳4的拉力对a点之矩。即

从而有:

永不倾倒条件:imcosθ-(l1+bm)sinθ≤0

即:

搬运车不打滑条件

搬运车在拖拽预制板过程中,不打滑条件:钢丝绳4拉力的水平分量tcosθ小于支点a的最大摩擦力ffamax,即:

tcosθ≤ffamax(3)

最大摩擦力ffamax=ffn=f(tsinθ+g)(4)

联立(3)(4)式得:

从(5)式可以看出,钢丝绳4拉力的竖向分量tsinθ使得支点与地面的正压力增加,相应的摩擦力也增加。由(4)式可以看出,随着θ的增加,分母cosθ-fsinθ减小,当cosθ-fsinθ=0即时,式(4)的右边达到∞,即出现所谓自锁现象,搬运车在拖拽预制板过程中不会打滑。即搬运车不打滑条件:

最大拖拽量的确定

拖拽过程中预制板的受力图如图4所示,由搬运车的不倾覆条件、不打滑条件等因素确定的钢丝绳4的最小拉力tmin,就可以确定最大拖拽量。

根据平衡条件

∑fx=0tcosθ=ffmax=f1fn=f1(g-tsinθ)(7)

从而有最大拖拽量:

式中:f1为预制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搬运车卸货时预制板自动下滑条件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搬运车卸货时预制板自动下滑条件为:车身倾斜角θ1大于预制板与车身导轮之间的摩擦角即:

式中:f2为预制板与车身导轮之间的摩擦系数

该小车的操作方法如下:

装载重物7方法:

将防滑挡板18放平;车头放低,防滑支腿a与地面接触,并使车头与预制板一端对齐,使棘爪16转动180°以上,脱开棘轮15,反转轱辘5放下钢丝绳4,钩住预制板上起吊孔。

持续转动(顺时针)驱动轮6,在钢丝绳4的拉动下,预制板向车身移动。

当预制板行程过半时,放平车身,使车把1处支腿与地面接触,继续转动驱动轮6,当预制板完全进入车身时,停止转动。

拉开并转动防滑挡板18手柄,调整防滑挡板18由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

卸载重物7方法:

搬运车推到合适位置,停好车。此时车身呈水平状态。

放平防滑挡板18。

脱开棘轮15中的棘爪16,使棘轮15棘爪16机构不起作用。

掀起车把1,放下车头,使防滑支腿接触地面,预制板在自重作用下自动下滑卸下搬运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