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087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电力多用途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车。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业离不开电力器材的装载和搬运,电力工人的登高或下井作业,在作业场地许可的地方,现在通常电力作业中重型活都由汽车吊、车载登高设备承担,使电力工人摆脱了原来既繁重又危险的重体力劳动,作业效率也成倍提高。但是电力工人在电力井下作业,常见的电力机械设施还是难以施展才能,还是依靠传统的梯子下井作业,电力器材也靠人力递交。电力工人如在狭隘场地作业,电力机械设施则完全无法施展才华,电力工人又要面临着既繁重又危险的重体力劳动,这样不但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工伤事故,尤其是在夏天,电力工人往往汗流浃背,由他们湿润的身体去扛、抬、背重物极易滑脱,器材损坏不说,还会砸伤自己和同伴。

现有我们还需研制针对性的机械设施,来解决问题,保证电力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完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多用途车,它集搬运、吊装、登高作业平台、下井作业平台功能于一体,采用手动或手、电动一体操作系统,非常适宜在大型机械无法施展的电力作业场所使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电力多用途车的特征是:小车中设转接升降架,转接升降架中设升降架,小车与转接升降架、转接升降架与升降架之间经直线升降机构连接;转接升降架由升降动力装置传动,升降架由经过转接升降架中的滑轮的拉索件带动,使其在升降动力装置的带领下,升降架与转接升降架同步升降,拥有登高或下井的能力;升降动力装置设手动或手、电动一体的动力机构,作为升降动力装置的动力源;

所述的小车,它呈门型工字结构状,即俯视为工字状,前视为门型,其门型结构下面拥有长条式盖板的提升空间;其上面设直线升降机构、下面设万向轮、后面设扶手;

所述的升降架,在支架中设上旋转式翻盖踏板、下旋转式翻盖踏板,它们都能收放。

上旋转式翻盖踏板、下旋转式翻盖踏板中设收藏定位机构。

万向轮中设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作用是:

1.它具有电力器材的搬运功能,把升降架升或降至中间位置,或收起升降架中的上旋转式翻盖踏板、下旋转式翻盖踏板,电力器材搁在小车上就行了。

2.利用升降架升降的功能,能吊装车上的物资;再利用小车门型工字结构下的空间,能吊装小车下的长条型物资。

3.电力工人利用升降架的上升功能和升降架中的上旋转式翻盖踏板或下旋转式翻盖踏板,就能登高作业,即该踏板能当作作业平台使用。

4.电力工人利用升降架的下降功能和升降架中的上旋转式翻盖踏板或下旋转式翻盖踏板,就能下井作业,即该踏板能当作作业平台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力多用途车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力多用途车登高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力多用途车下井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扶手,2.升降动力装置,3.小车,4.升降架,5.滑轮,6.上旋转式翻盖踏板,7.转接升降架,8.下旋转式翻盖踏板,9.拉索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小车3中设转接升降架7,转接升降架7中设升降架4,小车3与转接升降架7、转接升降架7与升降架4之间经直线升降机构连接;转接升降架7由升降动力装置2传动,升降架4由经过转接升降架7中的滑轮5的拉索件9带动,使其在升降动力装置2的带领下,升降架4与转接升降架7同步升降,拥有登高或下井的能力;升降动力装置2设手动或手、电动一体的动力机构,作为升降动力装置2的动力源;

小车3呈门型工字结构状,即俯视为工字状,前视为门型,其门型结构下面拥有长条式盖板的提升空间,这样在升降架4上升后,小车3下面就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上面设直线升降机构、下面设万向轮、后面设扶手1,万向轮中设刹车装置。

在升降架4的支架中设上旋转式翻盖踏板6、下旋转式翻盖踏板8,它们都能收放。电力工人利用升降架的上升或下降功能和升降架中的上旋转式翻盖踏板或下旋转式翻盖踏板,就能登高或下井作业,即该踏板能当作作业平台使用。

上旋转式翻盖踏板6、下旋转式翻盖踏板8中设收藏定位机构,用于上旋转式翻盖踏板6、下旋转式翻盖踏板8收起后的定位,防止由于碰撞或振动而放落。

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实施例所述形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做出的进一步拓展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电力多用途车非常适合在狭隘场地作业,灵活性好且实效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多用途车,它集搬运、吊装、登高作业平台、下井作业平台功能于一体,采用手动或手、电动一体操作系统,非常适宜在大型机械无法施展的电力作业场所使用。电力多用途车的特征是:小车中设转接升降架,转接升降架中设升降架,小车与转接升降架、转接升降架与升降架之间经直线升降机构连接;转接升降架由升降动力装置传动,升降架由经过转接升降架中的滑轮的拉索件带动,使其在升降动力装置的带领下,升降架与转接升降架同步升降,拥有登高或下井的能力;升降动力装置设手动或手、电动一体的动力机构,作为升降动力装置的动力源。

技术研发人员:张若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若玮
技术研发日:2017.10.21
技术公布日:2018.03.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