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及使用该安装支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53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及使用该安装支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及使用该安装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方向盘安装于转向管柱上,转向管柱通过安装支架连接于车架上,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扭矩通过转向管柱及转向机等零件转化为车轮转动,实现车轮转向。方向盘、转向管柱和安装支架均位于驾驶员正前方,在正面碰撞中,其结构变形结果直接影响驾驶员生存空间情况。现有的方向盘安装支架一般都只起到固定转向系统管柱的作用,大都没有面向正面碰撞设计的结构。

现有的方向盘安装支架大多位于车架前段最前部并与车架前围焊接,安装支架易受到正面撞击并后移,导致方向盘向后侵入驾驶员生存空间。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4124183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客车方向管柱安装结构,包括方向管柱和立柱架,方向管柱即转向管柱,立柱架即安装支架,立柱架包括纵梁、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的前围骨架连接固定,下横梁与车架的前围中部横梁连接固定,由于该安装支架直接与车架的前围骨架连接,当车架前围发生正面碰撞时,安装支架会在第一时间受力变形并向后移动,导致方向盘侵入驾驶员生存空间,严重威胁驾驶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方向盘后移侵占驾驶员生存空间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安装支架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梁,安装梁下端用于与车架的前部连接,安装梁的上端设置有供转向管柱安装的安装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梁上端的连接横梁,连接横梁上连接有供转向管柱可拆安装的连接件。

所述支撑座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座单元,两个支撑座单元之间设置有承力横梁,安装梁位于两个支撑座单元之间,承力横梁位于安装梁的后方。

各所述支撑座单元均包括承力竖粱和位于承力竖粱后方的承力斜梁,承力斜梁的上端与承力竖粱的上端连接,所述承力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承力斜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包括车架、方向盘、转向管柱和供转向管柱安装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梁,安装梁下端与车架的前部连接,安装梁的上端设置有供转向管柱安装的安装结构。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梁上端的连接横梁,连接横梁上连接有供转向管柱可拆安装的连接件。

所述支撑座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座单元,两个支撑座单元之间设置有承力横梁,安装梁位于两个支撑座单元之间,承力横梁位于安装梁的后方。

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设置于车架本体前端的压溃吸能结构,安装梁的下端连接于压溃吸能结构上。

所述压溃吸能结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压溃纵梁和设置于压溃纵梁前端的第一横梁,压溃纵梁上设置有诱导孔,两个压溃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安装梁的下端连接于第二横梁上。

各所述压溃纵梁被第二横梁分成压溃纵梁前段和压溃纵梁后段,压溃纵梁前段上设置的诱导孔的数量多于压溃纵梁后段上设置的诱导孔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安装梁的下端会绕铰接轴线向后运动,安装梁的上端绕铰接轴线向前运动,方向盘和转向管柱随安装梁的上端一起向前运动,增大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方向盘后移侵占驾驶员生存空间、导致严重威胁驾驶员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零件分解图;

图3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零件分解图;

图5为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零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车架、方向盘1、转向管柱2和安装支架,方向盘1安装于转向管柱2的上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5和设置于车架本体5前端的压溃吸能结构6,车架本体5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12和位于车架纵梁12前端的车架横梁11,压溃吸能结构6包括连接于车架横梁11前端的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根矩形管材形成的压溃纵梁16、位于压溃纵梁16前端的第一横梁17和位于两根压溃纵梁16之间的第二横梁21,第一横梁17的设置可增大碰撞面积,减少安装支架发生碰撞的风险,从而保护了安装支架。第二横梁21将各压溃纵梁16分成压溃纵梁前段18和压溃纵梁后段19,压溃纵梁前段18上和压溃纵梁后端19上均设置有诱导孔20,各压溃纵梁前段18上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上述诱导孔,各压溃纵梁后段19上的相对设置的其中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个上述诱导孔,即压溃纵梁前段18上的诱导孔20的数量大于压溃纵梁后段19上的诱导孔20的数量,使碰撞时压溃纵梁前段18先被压溃变形,压溃纵梁后段19后被压溃变形,依次吸能缓冲,降低碰撞冲击的能量。压溃吸能结构6的设置,保证与驾驶员接触部件不首先发生碰撞。

安装支架包括支撑座3和与支撑座3铰接的且铰接轴线前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梁4,安装梁4的下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1上,安装梁4的上端设置有供转向管柱2安装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梁4上端的连接横梁9,连接横梁9上连接有供转向管柱2连接安装的连接件7,连接横梁9的长度大于安装梁4沿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连接横梁9的两端沿连接横梁9的长度方向伸出安装梁4,连接件7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吻合卡于连接横梁9上的U形卡槽8,并焊接固连,连接件7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转向管柱2可拆连接。支撑座3包括分别设置于各车架纵梁12上的相对的支撑座单元10,各支撑单元10均包括承力竖粱14和位于承力竖粱14后方的承力斜梁13,承力斜梁13的上端连接于对应的承力竖粱14的上端,两个支撑座单元10之间设置有承力横梁15,安装梁4位于两个支撑座单元10之间,承力横梁15位于安装梁4的后方,承力横梁15和承力斜梁13的设置,起到抵御碰撞力、减少安装支架的变形量,减少了碰撞时安装支架的后移量,保证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首先,压溃纵梁前段18在诱导孔20的作用下首先被压溃,如果碰撞力足够大,接着压溃纵梁后段19继而被压溃,此时第二横梁21与安装梁4的下端沿铰接轴向后运动,安装梁4的上端与转向管柱2和方向盘1沿铰接轴向前运动,增大驾驶员的生存空间,尽量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压溃吸能结构,此时,安装梁的下端设置于车架的前端;也可以不设置连接件,可以将专项管柱直接焊接于连接横梁上;安装梁的上端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横梁,此时可以将连接件直接焊接于安装梁的上端,此时连接端的端部设有用于吻合卡于安装梁的上端的U形卡槽并焊接连接,此时连接件构成安装结构;压溃纵梁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为三根;支撑座单元也可以由支撑板代替,而不是由两根矩形梁焊接而成;支撑座单元可以只包括承力竖粱,而不包括承力斜梁;也可以将安装梁的下端焊接于第一横梁上。

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的实施例与上述一种车辆的各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