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折腰转向的新型拖拉机铰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352阅读:1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折腰转向的新型拖拉机铰接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腰式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折腰转向的新型拖拉机铰接体。



背景技术:

目前铰接式拖拉机采用的是后转向(即挂车转向),转向时通过转向方向盘、转向器、拉杆等带动后轮转向,当拖拉机行驶的路面较为复杂,崎岖不平时,一般的折腰式拖拉机前后机体间不能实现纵向摆动,导致两前轮不能及时对路面高度进行调整,使轴承承受上下两个方向较大的扭矩力,从而使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颠簸现象,较大的扭矩力对零件的磨损较大;普通的径向圆锥轴承承受轴向力主要靠内圈挡边,运动时滚子端面与挡边面接触——陀螺旋转,轴向力太大影响寿命,并且过大的轴向力会使挡边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设计制造出一种可实现折腰转向的新型拖拉机铰接体,该结构解决前后机体水平面之间的折腰转动,同时解决前后机体间的纵向摆动,改善拖拉机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状况,保证拖拉机的平稳行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折腰转向的新型拖拉机铰接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轴(1)、连接板A(4)和连接板B(12),所述的主轴(1)上旋合有开槽锁紧螺母(2),末端处焊接有截面为“凵”型框架的连接板A(4),所述的连接板A(4)框架处通过垂直的铰接体轴(8)、双列圆锥轴承(5)、深沟球轴承(9)、上轴承座(11)以及下轴承座(6)连接在一起;所述铰接体轴(8)通过螺旋固定在上盖板(10)与底盖(7)之间,连接板A(4)可相对前车架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列圆锥轴承(5)位于铰接体轴(8)上端,深沟球轴承(9)设置在铰接体轴(8)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1)上套装有轴套(3),所述轴套(3)焊接在后车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板A(4)位于连接板B(12)之间,连接板B(12)固定在前车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A(4)上安装有提供转向动力的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结构解决前后机体水平面之间的折腰转动,同时解决前后机体间的纵向摆动,改善拖拉机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状况,保证拖拉机的平稳行走。

1、装车下轴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承受上下两个方向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上轴承采用普通深沟球轴承承受径向力,利用下面底盖与上面调整盖,调整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间隙,从而使结构精简,拆装方便。

2、上下支撑采用一根通轴,而不是分开两根轴的结构,从而使结构简单,上下轴承间的同心度更好,使转向更加灵活。

3、利用铰接体轴与套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前后机体在垂直地面方向的相对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主轴;2、开槽锁紧螺母;3、轴套;4、连接板A;5、双列圆锥轴承;6、下轴承座;7、底盖;8、铰接体轴;9、深沟球轴承;10、上盖板;11、上轴承座;12、连接板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主轴1、连接板A4和连接板B12,所述的主轴1上旋合有开槽锁紧螺母2,末端处焊接有截面为“凵”型框架的连接板A4,所述的连接板A4框架处通过垂直的铰接体轴8、双列圆锥轴承5、深沟球轴承9、上轴承座11以及下轴承座6连接在一起;所述铰接体轴8通过螺旋固定在上盖板10与底盖7之间,连接板A4可相对前车架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双列圆锥轴承5位于铰接体轴8上端,深沟球轴承9设置在铰接体轴8下端。

优选的,所述主轴1上套装有轴套3,所述轴套3焊接在后车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A4位于连接板B12之间,连接板B12固定在前车架体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A4上安装有提供转向动力的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过程为:当驾驶员左右打方向盘时,转向油缸使焊接在后车架上的轴套3左右摆动,带动主轴1和连接板A4绕铰接体轴8左右摆动,从而使连接在前车架体上的连接板B12实现左右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