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把隐藏式前后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089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车把隐藏式前后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及电动车制动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把隐藏式前后闸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自行车制动系统有普通前后闸、中拉式钳形闸、悬臂式钳形闸等。传统普通式前后闸在车把的把横位置处装有:前闸把、前闸吊耳、前闸勾、右闸簧、右拉杆接头、拉杆接头、左拉板、左闸簧、后闸把、短拉杆、闸把托架、托架垫圈、托架螺母。

原有的车闸把是裸露在外的看上去不美观,另一方面时间久了容易生锈,车闸制动部分不是很灵活,用力大使用过程中容易崩断,也会给骑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把隐藏式前后闸系统。

本实用新型车把隐藏式前后闸系统,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把横管与车把立管连接,车架前斜梁分别与车把立管和车架竖梁下端固定,车架竖梁顶端与车座管固定,车座管与车脚后斜梁顶端固定,其特征是,车座管前后闸把隐藏在把横管内部,在其车把立管与把横管接头处引出前闸拉杆和后闸拉杆;

前闸把通过前闸曲拐连接前闸拉杆,前闸拉杆通过拉杆接头一依次与前闸短拉杆及前轮滑轮钢绳、前闸器连接;

后闸把通过后闸曲拐连接后闸拉杆,后闸拉杆通过拉杆接头二依次与后闸短拉杆、第一连接轮式曲拐、拉杆接头三、长拉杆、拉杆接头四、第二连接轮式曲拐、拉杆接头五、中拉杆、拉杆接头六、第一拉杆接片、第二拉杆接片后闸滑轮钢绳、后闸器连接;

所述前闸短拉杆和后闸短拉杆与车把立管相邻平行设置,所述长拉杆与车架前斜梁相邻平行设置,所述中拉杆与车架竖梁相邻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制动系统的全部转换过程中无死点和运动间隙,所有运动过程除最后钢绳部分全部是硬连接,手握力通过凸轮式曲拐和变速曲拐的转换使得输出很小的手握力就能在其车圈轮缘那里得到是手握力几倍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同过去的普通车闸比较上达到既美观有实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中拉式钳形闸的优点与普通车闸硬连接拉杆结构的优点相结合。普通钢绳制动的车闸系统会有在使用中钢绳突然折断造成事故的危险,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硬连接系统完全改变了使用中造成不安全的最大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细节放大图I和图Ⅱ;

图3是图1中细节放大图Ⅲ;

图4是图1中细节放大图Ⅳ;

图5是图1中细节放大图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把横管1与车把立管2连接,车架前斜梁3分别与车把立管和车架竖梁4下端固定,车架竖梁顶端与车座管5固定,车座管与车脚后斜梁6顶端固定,车座管前后闸把隐藏在把横管内部,在车把立管与把横管接头处引出前闸拉杆和后闸拉杆;

前闸把7通过前闸曲拐连接前闸拉杆8,前闸拉杆通过拉杆接头一依次与前闸短拉杆9及前轮滑轮钢绳10、前闸器11连接;

后闸把12通过后闸曲拐连接后闸拉杆13,后闸拉杆通过拉杆接头二依次与后闸短拉杆14、第一连接轮式曲拐15、拉杆接头三、长拉杆16、拉杆接头四、第二连接轮式曲拐17、拉杆接头五、中拉杆18、拉杆接头六、第一拉杆接片19、第二拉杆接片20、后闸滑轮钢绳21、后闸器22连接;所述前闸短拉杆和后闸短拉杆与车把立管相邻平行设置,所述长拉杆与车架前斜梁相邻平行设置,所述中拉杆与车架竖梁相邻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如下:

1、前闸拉杆通过拉杆接头与前闸短拉杆及滑轮钢绳连接前闸器,前闸制动时,手动前闸把将旋转运动通过连接在前闸把上的曲拐变为直线运动,前闸拉杆经拉杆接头、前闸短拉杆、滑轮钢绳带动前闸器制动前车圈轮缘使其制动前轮运动,

2、后闸制动时,手动后闸把将旋转运动通过连接在后闸把上的曲拐变为直线运动,后闸拉杆经拉杆接头、后闸短拉杆、第一连接轮式曲拐、拉杆接头、长拉杆、拉杆接头、第二连接轮式曲拐、拉杆接头、中拉杆、拉杆接头、第一拉杆接片变换角度转为第二拉杆接片通过拉杆接头和短拉杆作用到后闸短拉杆滑轮及钢绳带动后闸器制动车圈轮缘使其制动后轮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