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以及车辆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088发布日期:2018-06-05 21:0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以及车辆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以及车辆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车辆运输车中,一般是车头加半挂车的运输专用车,这种挂车车厢较长,车辆的运载量较大;但由于待运载车辆的大小长度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因而在法规许可的车身长度和高度的范围内,设计出更加优化的运输方案或结构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挂车的底盘上,在可以降低位置尽量降低,一是可以尽量降低高度,二是通过将待运载车辆的一端升高或降低,使得与相邻的车辆之间在空间错开,减少待运载车辆在前后方向占据的长度;由于依靠驾驶待运载车辆完成装卸,底盘上设置的凹台处还有设置可升降的跳板,在装卸车辆需要通过此处时,升高跳板,在待运载车辆通过、并有车辆放置到跳板上后,将跳板上升或下降。目前跳板的升降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大,并且升降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设置在车辆运输车底盘上下凹的凹槽处,所述跳板组件包括一跳板和铰接在所述跳板中部的一驱动缸,在所述凹槽的前后分别设有用于所述跳板前端和后端定位的前定位结构和后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定位结构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跳板前端配合的固定位置,在所述后定位结构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跳板后端配合的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跳板具有与所述前定位结构和后定位结构向连接固定的位于凹槽底部的初始状态、所述跳板一端升高的过渡状态、以及所述跳板两端均升高且与所述凹槽的前后端向匹配的升高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前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凹槽前部的向内开口的槽形的前支撑架,在所述跳板的前端外侧铰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可上下滑动的位于所述前支撑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定位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在所述前支撑架开设有上下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固定所述第一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块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凹槽后部的向内开口的槽形的后支撑架,在所述跳板的后端外侧铰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可上下滑动的位于所述后支撑架内;所述后定位结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销,在所述后支撑架开设有上下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定位销可位于第二通孔内且处于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底部设有用于容纳驱动缸的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内固定有安装座,所述驱动缸的一端铰接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跳板的中心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座,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的前方为鹅颈,在所述鹅颈的后侧设有铰接的翻板,在所述鹅颈与凹槽的过渡折弯处设有上下两个与所述翻板的后端固定的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跳板还具有所述第一定位块向上伸出所述前支撑架的提升状态,与上部固定座固定的翻板后端和跳板的前端平齐。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为向前且向后倾斜的后端面,在所述后端面上设有从凹槽后端面顶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的后端面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延伸板的支撑板。

根据上述的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具有上述的跳板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车头和挂车,在所述挂车上设有上述的跳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置跳板组件包括跳板和铰接在所述跳板中部的驱动缸,通过一个驱动缸就可以实现跳板的升降;通过设置前定位结构和后定位结构,保证了跳板在一个驱动缸的驱动下,可以实现跳板在一端铰接的情况下、另一端升降,从而实现跳板的升降;使得跳板组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以及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并且由于跳板在各状态的固定,有利于提高跳板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运输车的跳板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凹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前定位结构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后定位结构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翻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跳板的一端升高的过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跳板的两端均升高的升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驱动缸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跳板提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在描述方位时,以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为前方,以前方相对的另一方为后方。

如图1-图9所示,在车辆运输车上设有车头50、以及用于承载待运输车辆的底盘10和升降平台20,在底盘10的前后分别设有驱动升降平台20升降的前升降结构30和后升降结构40,通过设置前升降结构30和后升降结构40,使得升降平台20的前后均可以升降,可以将升降平台20下降,用于装载运输散货;可以在升降平台20上装载待运输车辆时,将升降平台20的前部也下降一部分,有利于待运输车辆的驶入;并在装载后,将升降平台20的前后同时上升,有利于上升的稳定性,降低了待运载车辆跌落的风险;当然在运载车辆时也可以不下降升降平台20的前部。

底盘10的前端为鹅颈11,鹅颈11用于与车头11挂靠,鹅颈11处为底盘10上的最高平台;在底盘10后部的车轮部13处,由于需要安装车轮,因而高度也不能降低;在鹅颈11和车轮部13之间的区域的设有下凹的凹槽14,用于增加底盘10上的运载空间。待运输车辆是驾驶装卸的,在设置凹槽14后车辆不能驶到鹅颈11上,故在凹槽14处设置跳板组件;在车辆装卸过程中,将跳板151升起;在装车完成后,将跳板151降低,使得跳板151处的车辆倾斜,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2所示,跳板组件包括一跳板151和铰接在跳板151中部的一驱动缸152,在凹槽14的前后分别设有用于跳板151前端和后端定位的前定位结构153和后定位结构154。通过一个驱动缸152与前定位结构153和后定位结构154的配合,就可以实现跳板151的升降;通过设置前定位结构153和后定位结构154,保证了跳板151在一个驱动缸152的驱动下,可以实现跳板151在一端铰接的情况下、另一端升降,从而实现跳板151的升降;使得跳板组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以及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并且由于跳板在各状态的固定,有利于提高跳板的牢固性。

如图3所示,在前定位结构153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与跳板151前端配合的固定位置,在后定位结构154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与跳板151后端配合的固定位置。因而,跳板151在升降过程中具有分别固定在不用固定位置的多种状态,具有位于凹槽14底部的初始状态、跳板151一端升高的过渡状态、以及跳板151两端均升高且与凹槽的前后端向匹配的升高状态;从而实现了跳板151的升降。

前定位结构153为固定在凹槽14前部的向内开口的槽形的前支撑架1531,在凹槽1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对开口的前支撑架1531,在跳板151的前端外侧铰接有第一定位块1532,第一定位块1532可上下滑动的位于前支撑架1531内。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销1533,并在前支撑架1531开设有上下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也就是第一通孔开设在前支撑架1531槽形结构的两个侧边上,第一定位销1533可位于第一通孔内并挡止在第一定位块1532的上方;挡止在第一定位块1532的上方时,用于限定第一定位块1532向上方向的自由度;在第一定位块153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定位孔,第一定位销1533可位于第一通孔和定位孔内,用于将第一定位块固定在前支撑架1531上,也就是将跳板151的前端在前定位结构153的上下方向上固定。

如图4所示,后定位结构154包括固定在凹槽14后部的向内开口的槽形的后支撑架1541,在跳板151的后端外侧铰接有第二定位块1542,第二定位块1542可上下滑动的位于后支撑架1541内;后定位结构还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销1543,在后支撑架1541开设有上下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通孔,两个第二定位销1543可位于第二通孔内且处于第二定位块1542的上下两侧;这样将第二定位块1542固定在后支撑架1541,也就使得跳板151的后端在后定位结构154的上下方向上固定。

如图5所示,在鹅颈11与凹槽14之间设有过渡折弯处,为了设置过渡折弯处的可升降,在鹅颈11的后侧设有铰接的翻板16,在过渡折弯处设有上下两个与翻板16的后端固定的固定座161,翻板16的后端通过与不同的固定座161配合,实现翻板16的升降。在翻板16与上端的固定座161配合时,跳板151的前端高度也需要提升,保证翻板16的后端与跳板151的前端平齐;需要将第一定位块1532向上伸出前支撑架1531,并通过第一定位销1533穿过第一通孔和定位孔,将第一定位块1532固定,此时跳板151处于提升状态。

在凹槽14的后端面为向前且向后倾斜的后端面141,在后端面141上设有从凹槽14后端面顶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17,在凹槽14的后端面上设有用于支撑延伸板17的支撑板171。使得凹槽14处的上表面可以前后依次相接,实现车辆的装卸;设置倾斜的后端面,有利于增加盘座10上部的容纳空间。

如图8所示,在凹槽14底部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缸152的容纳部,在容纳部内固定有安装座1521,驱动缸152的下端铰接在安装座上,在所述跳板的中心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座1522,驱动缸152的上端铰接在固定座1522上,驱动缸152为液压油缸。通过设置驱动缸152可容纳在容纳部,使得跳板151下降后可以位于凹槽14的底面上;底盘10的大梁和边梁、以及横梁,容纳部就是两个大梁、与横梁围成的空间区域,固定座固定在横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