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3343发布日期:2018-10-02 19:1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093469.5,申请日为2012年3月31日,优先权日为2011年3月31日,名称为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为将人的双脚往复交错踩动转为回转运动的驱动轮系,特定将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由偏心传动轮所构成,并结合同步传动带以构成偏心轮传动轮系,供骑乘者脚部在作往复交错踩动中,通过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特定结构,配合与双脚踏动角度的特定关系,使主动轮在每一回转周期中对被动轮产生两次速比的变化,而配合两脚的往复交错踩动,在脚部对踏板的踏板轴经曲柄对供结合于主动轮的主动轮轴呈不同踩动角度施力时,使主动轮对被动轮形成不同的传动速比。



背景技术:

传统以人体双脚往复交错踩动的脚踏驱动轮系,常见应用于双脚踩动产生回转驱动的应用装置,如人力踩动的脚踏车、人力踩动同时以电动机助动的助动脚踏车、定置型运动脚踏车、脚踏船,或脚踏回转式发电机、脚踏回转流体泵等应用装置,其脚踏驱动的传动轮系通常由链轮配合链条、带轮配合皮带、金属带、时规皮带轮配合时规皮带、齿轮配合齿形带或由齿轮组等构成由双脚踩动正圆主动轮以牵动被动轮进而驱动负载,但人的双脚往复交错踩动与主动轮的回转运转之间呈简谐运动(simpleharmonicmotion)的关系,踩动中双脚对主动飞轮的施力存在某些角位移范围可获得最有效施力踩动,但因简谐运动关系仍存在无效或低效的角位移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传动带(100):为相对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链条所构成,以供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由不能滑动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其呈双峰椭圆形的双峰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之间具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偏心被动轮(413):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设置于被动轮轴(211),其节圆直径为双峰椭圆主动轮(112)的二分之一,通过配合上述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传动带(100),以接受双峰椭圆主动轮(112)所驱动,以及通过辅助轮(312)对驱动中传动带(100)的周期性松紧变化作预压迫紧,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所构成指向(b)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之间,具有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一个以上的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辅助轮压柄(301):为一端通过辅助轮压柄摆动轴(303)与机身(800)作摆动耦合,另一端供设置辅助轮轴(311)以设置辅助轮(312),而在辅助轮压柄(301)与机身(800)之间设有辅助轮预压弹簧(302),以供对辅助轮(312)产生外张或内压的预压压力;

--辅助轮(312):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旋转于辅助轮轴(311)以及接受传动带(100)的驱动,而通过供匹配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带(100),如链条或时规齿形皮带或齿形链条所牵动,而通过来自辅助轮预压弹簧(302)对辅助轮压柄(301)的预压压力,以迫动辅助轮轴(311)及辅助轮(312),进而对传动带(100)作迫紧;

通过上述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112),被动轮为偏心被动轮(413)并配置辅助轮(312)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以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偏心轮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设置于主动轮轴(111)的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指向(b)间的机械角的位置,依所设定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偏心被动轮(4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机械角度指向(b)在通过其上止点指向(a)与的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180°的范围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偏心被动轮(413)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被动轮轴(211)与负载轮组(600)间的传动方式包括:

1)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直接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2)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3)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4)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及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5)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外变速装置(3000)驱动负载轮组(60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直接驱动负载轮组(600),其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能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轴套(601);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被动轮轴(211)所驱动以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能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驱动负载轮组(600),其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能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入端的原动轮;

--中间传动装置(5000):为由传动皮带及皮带轮组或传动链条及链轮组或齿轮组或传动杆及伞形齿轮组所构成,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轴套(601);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中间传动装置(5000)被动轮的输出端所驱动;

--负载轮组(600):为能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由轴套(601)接受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其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能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内变速装置(2000)输入端;

--内变速装置(2000):为由齿轮或摩擦轮及切换变速机构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内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能回转轮组结构,供接受内变速装置(2000)输出端所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及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其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能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入端的原动轮;

--中间传动装置(5000):为由传动皮带及皮带轮组或传动链条及链轮组或齿轮组或传动杆及伞形齿轮组所构成,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内变速装置(2000)的输入端;

--内变速装置(2000):为由齿轮或摩擦轮及切换变速机构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内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出端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能回转轮组结构,供接受内变速装置(2000)输出端所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外变速装置(3000)驱动负载轮组(600),其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能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外变速装置(3000)输入端的原动轮;

--外变速装置(3000):为链条及链轮组或皮带及皮带轮组或齿轮组及切换变速机构或离合器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外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经轴套(601)驱动负载轮组(600);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外变速装置(3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负载轮组(600):为能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由轴套(601)接受外变速装置(3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包括由一组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呈并联构成,或由主动轮与被动轮作交错切换以获得多段速比。

本发明所提供的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其为将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由偏心传动轮所构成,并结合同步传动带以构成偏心轮传动轮系,供在骑乘者脚部作往复交错踩动中,在脚部对踏板的踏板轴经曲柄对供结合于主动轮的主动轮轴呈不同踩动角度施力时,使主动轮对被动轮形成不同的传动速比,从而获得高效的角位移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具正圆传动轮系的双脚踩动踏板的踏板轴与主动轮轴形成的驱动机械角度与被动轮的速比关系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偏心传动轮系1000双脚踩动踏板的踏板轴与主动轮轴形成的驱动机械角度与被动轮的速比关系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其上止点指向a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一;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3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二;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6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三;

图6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9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四;

图7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2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五;

图8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5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六;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正圆轮、被动轮为双峰椭圆被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亦为双峰椭圆被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齿轮,被动轮亦为双峰椭圆被动齿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直接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及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外变速装置3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00:传动带;

101:第一曲柄;

102:第一踏板;

103:第一踏板轴;

111:主动轮轴;

112:双峰椭圆主动轮;

113:正圆主动轮;

114:双峰椭圆主动齿轮;

201:第二曲柄;

202:第二踏板;

203:第二踏板轴;

211:被动轮轴;

213:双峰椭圆被动轮;

214:双峰椭圆被动齿轮;

301:辅助轮压柄;

302:辅助轮预压弹簧;

303:辅助轮压柄摆动轴;

311:辅助轮轴;

312:辅助轮;

413:偏心被动轮;

600:负载轮组;

601:轴套;

602:蕊轴;

800:机身;

1000:偏心传动轮系;

2000:内变速装置;

3000:外变速装置;

5000:中间传动装置;

a:b的上止点指向;

b: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

c: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传统以人体双脚往复交错踩动的脚踏驱动轮系,常见应用于双脚踩动产生回转驱动的应用装置,如人力踩动的脚踏车、人力踩动同时以电动机助动的助动脚踏车、定置型运动脚踏车、脚踏船,或脚踏回转式发电机、脚踏回转流体泵等应用装置,其脚踏驱动的传动轮系通常由链轮配合链条、皮带轮配合皮带、时规皮带轮配合时规皮带、齿轮配合齿形带、或由齿轮组等构成由双脚踩动正圆主动轮以牵动被动轮进而驱动负载,但人的双脚往复交错踩动与主动轮的回转运转之间呈简谐运动(simpleharmonicmotion)的关系,踩动中双脚对主动飞轮的施力有某些角位移范围可获得最有效施力踩动,但因简谐运动关系仍存在无效或低效的角位移范围而有改善空间。

本发明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为一种将人的双脚作往复交错踩动转为回转运动的驱动轮系的改进,为将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由偏心传动轮所构成,并结合同步传动带以构成偏心轮传动轮系,供在骑乘者的双脚作往复交错踩动中,在脚部对踏板的踏板轴经曲柄对供结合主动轮的主动轮轴呈不同踩动角度施力时,使主动轮依双脚踩动角度对被动轮的传动速比作变动。

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本发明为将人的双脚往复交错踩动转为回转运动的驱动轮系,特定将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由偏心传动轮所构成,并结合同步传动带以构成偏心轮传动轮系,供在骑乘者脚部作往复交错踩动中,通过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特定结构,配合与双脚踏动角度的特定关系,使主动轮于每一回转周期中对被动轮产生两次速比变化,而配合两脚的往复交错踩动,在脚部对踏板的踏板轴经曲柄对供结合于主动轮的主动轮轴呈不同踩动角度施力时,使主动轮对被动轮形成不同的传动速比。

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为可在邻近最大踩动出力角附近为最大传动速比,最大传动速比的定义为在整个由主动轮对被动轮传动周期中,相对可将主动轮的转速角位移对被动轮传输相对于其它角度较高转速的角位移;现说明如下:

图1为传统具正圆传动轮系的双脚踩动踏板的踏板轴与主动轮轴形成的驱动机械角度与被动轮的速比关系图;

如图1中所示,当人体以双脚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所分别踩动的踏板轴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右脚踏板轴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左脚踏板轴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连续踩动中,脚踏驱动的正圆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相同。

图2所示为本发明偏心传动轮系1000双脚踩动踏板的踏板轴与主动轮轴形成的驱动机械角度与被动轮的速比关系图;

如图2中所示,当以人体以双脚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所分别踩动的踏板轴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中,脚踏驱动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正圆主动轮11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而使正圆主动轮113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对偏心被动轮4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其上止点指向a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一;

如图3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传动带100:为相对于正圆主动轮113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不可滑动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带所构成,以供正圆主动轮113、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正圆主动轮113: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正圆主动轮113为由不可滑动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

--偏心被动轮413:为由与正圆主动轮1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设置于被动轮轴211,其节圆直径为正圆主动轮113的二分之一,通过配合上述正圆主动轮113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传动带100,以接受正圆主动轮113所驱动,以及通过辅助轮312对驱动中传动带100的周期性松紧变化作预压迫紧,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所构成指向b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之间,具有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正圆主动轮113及一个以上的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辅助轮压柄301:为一端通过辅助轮压柄摆动轴303与机身800作可摆动耦合,另一端供设置辅助轮轴311以设置辅助轮312,而在辅助轮压柄301与机身800之间设有辅助轮预压弹簧302,以供对辅助轮312产生外张或内压的预压压力;

--辅助轮312:为由与正圆主动轮113及偏心被动轮4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旋转于辅助轮轴311以及接受传动带100的驱动,而通过供匹配正圆主动轮113及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带100,如链条或时规齿形皮带或齿形链条所牵动,而通过来自辅助轮预压弹簧302对辅助轮压柄301的预压压力,以迫动辅助轮轴311及辅助轮312,进而对传动带100作迫紧;

通过上述主动轮为正圆主动轮113,被动轮为偏心被动轮413并配置辅助轮312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以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设置于主动轮轴111的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指向b间的机械角的位置,依所设定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正圆主动轮113对偏心被动轮4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正圆主动轮113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机械角度指向b在通过其上止点指向a与的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180°的范围中,正圆主动轮113对偏心被动轮413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如图2所示为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之一;

图3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其上止点指向a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1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1的传动速比状态。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3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二;

图4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3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2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2的传动速比状态。

图5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6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三;

图5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6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3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3的传动速比状态。

图6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9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四;

图6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9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4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4的传动速比状态。

图7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2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五;

图7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2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5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5的传动速比状态。

图8所示为图3所示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由正圆主动轮113所构成,被动轮为由偏心被动轮413所构成,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5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与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速比关系图之六;

图8中所示为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机械角度指向b为位于由其上止点指向a沿转向移动150°的位置时,正圆主动轮113以半径r10驱动传动带100以牵动半径为位于r16的偏心被动轮413,而形成r10:r16的速比状态;

关于驱动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及经正圆主动轮113及传动带100牵动偏心被动轮413及被动轮轴211的运转状况,为与上述第一踏板轴103对主动轮轴111的驱动,及经正圆主动轮113及传动带100牵动偏心被动轮413及被动轮轴211的运转状况相同。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正圆轮、被动轮为双峰椭圆被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9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其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与正圆主动轮1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其传动带100为相对于正圆主动轮113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带所构成,以供正圆主动轮113、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传动带100:为相对于正圆主动轮113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链条所构成,以供正圆主动轮113、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正圆主动轮113: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正圆主动轮113为由不可滑动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

--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由与正圆主动轮113周长相同的双峰椭圆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供设置于被动轮轴211,通过配合上述正圆主动轮113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传动带100以接受正圆主动轮113所驱动,以及通过辅助轮312对驱动中传动带的周期性松紧变化作预压迫紧;

其呈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双峰与被动轮轴211间的机械角度的位置,与正圆主动轮113及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之间,具有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正圆主动轮113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或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辅助轮压柄301:为一端通过辅助轮压柄摆动轴303与机身800作可摆动耦合,另一端供设置辅助轮轴311以设置辅助轮312,而在辅助轮压柄301与机身800之间设有辅助轮预压弹簧302,以供对辅助轮312产生外张或内压的预压压力;

--辅助轮312:为由与正圆主动轮113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供旋转于辅助轮轴311以及接受传动带100的驱动,而通过供匹配正圆主动轮113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传动带100如链条或时规齿形皮带或齿形链条所牵动,而通过来自辅助轮预压弹簧302对辅助轮压柄301的预压压力,以迫动辅助轮轴311及辅助轮312,进而对传动带100作迫紧;

通过上述主动轮为正圆主动轮113,被动轮为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并配置辅助轮312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椭圆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的位置,经传动带100与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与被动轮轴211所设定的机械角度位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正圆主动轮113对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正圆主动轮113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在通过上止点的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180°的范围中,正圆主动轮113对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如图2所示为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之一。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亦为双峰椭圆被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0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其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相同呈椭圆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其传动带100为相对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带所构成,以供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传动带100:为相对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链条所构成,以供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由不可滑动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其呈双峰椭圆形的双峰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之间具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形状相同及尺寸大小相同的双峰椭圆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供设置于被动轮轴211而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呈90°机械角度差,通过传动带100作传动联结以接受双峰椭圆主动轮112所驱动,以及通过辅助轮312对驱动中传动带100的松紧变化作预压迫紧;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辅助轮压柄301:为一端通过辅助轮压柄摆动轴303与机身800作可摆动耦合,另一端供设置辅助轮轴311以设置辅助轮312,而在辅助轮压柄301与机身800之间设有辅助轮预压弹簧302,以供对辅助轮312产生外张或内压的预压压力;

--辅助轮312: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供旋转于辅助轮轴311以及接受传动带100的驱动,而通过供匹配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双峰椭圆被动轮213的传动带100如链条或时规齿形皮带或齿形链条所牵动,而通过来自辅助轮预压弹簧302对辅助轮压柄301的预压压力,以迫动辅助轮轴311及辅助轮312,进而对传动带100作迫紧;

通过上述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112,被动轮为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并配置辅助轮312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椭圆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的位置,经传动带100与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与被动轮轴211所设定的机械角度位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双峰椭圆被动轮2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在通过上止点之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90°的范围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双峰椭圆被动轮213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如图2所示为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之一。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被动轮为偏心传动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1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传动带100:为相对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轮形结构的选择而配置的带状结构,包括链条、时规齿状皮带或齿形链条所构成,以供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之间作传动的运作;

--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为由不可滑动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所构成,其呈双峰椭圆形的双峰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之间具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偏心被动轮413: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设置于被动轮轴211,其节圆直径为双峰椭圆主动轮112的二分之一,通过配合上述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及辅助轮312的传动带100,以接受双峰椭圆主动轮112所驱动,以及通过辅助轮312对驱动中传动带100的周期性松紧变化作预压迫紧,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所构成指向b间的机械角度位置之间,具有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一个以上的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辅助轮压柄301:为一端通过辅助轮压柄摆动轴303与机身800作可摆动耦合,另一端供设置辅助轮轴311以设置辅助轮312,而在辅助轮压柄301与机身800之间设有辅助轮预压弹簧302,以供对辅助轮312产生外张或内压的预压压力;

--辅助轮312: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相同的链轮或时规齿状皮带轮或齿轮所构成,供旋转于辅助轮轴311以及接受传动带100的驱动,而通过供匹配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及偏心被动轮413的传动带100,如链条或时规齿形皮带或齿形链条所牵动,而通过来自辅助轮预压弹簧302对辅助轮压柄301的预压压力,以迫动辅助轮轴311及辅助轮312,进而对传动带100作迫紧;

通过上述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轮112,被动轮为偏心被动轮413并配置辅助轮312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以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偏心轮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偏心被动轮413的偏心凸出顶部的指向c的机械角度,经传动带100与设置于主动轮轴111的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指向b间的机械角的位置,依所设定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偏心被动轮413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双峰椭圆主动轮112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对主动轮轴111的机械角度指向b在通过其上止点指向a与的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180°的范围中,双峰椭圆主动轮112对偏心被动轮413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如图2所示为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之一。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中,主动轮为双峰椭圆主动齿轮,被动轮亦为双峰椭圆被动齿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2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为供结合于主动轮轴111,主动轮轴111的两侧分别供结合第一曲柄101及第二曲柄201,第一曲柄101设有第一踏板轴103供设置第一踏板102,第二曲柄201设有第二踏板轴203供设置第二踏板202,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为由齿轮所构成,其呈双峰椭圆形的双峰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之间具特定机械角度差的关系;

--双峰椭圆被动齿轮214:为由与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形状相同及尺寸大小相同的双峰椭圆形齿轮所构成,为呈90°机械角度差啮合于上述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以接受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所驱动;

--通过传动带100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及一个以上的双峰椭圆被动齿轮214的传动耦合,及通过变速切换装置的操作构成一阶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

通过上述主动轮由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被动轮为双峰椭圆被动齿轮214,两者呈90°机械角度差啮合所构成的传动轮系,当人体直立踩动骑乘脚踏车时,右脚及左脚依简谐运动呈现相差180°的正弦波形轨迹踩动,其中右脚依第一踏板轴1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左脚依第二踏板轴203上下位移轨迹踩动,而在左右脚交替连续踩动时,脚踏驱动的椭圆传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与被动轮的速比,为依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位置,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与主动轮轴111间的机械角的位置,依所设定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而在每一个踏动回转中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对双峰椭圆被动齿轮214周期性产生两次的速比变大及变小;例如选择设定上述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与第一踏板轴103及第二踏板轴203的机械角度差的关系,为沿踩动方向踩动时在第一踏板轴103或第二踏板轴203在通过上止点之后,继续沿踩动方向踩动180°的范围中,双峰椭圆主动齿轮114对双峰椭圆被动齿轮214为呈趋向最大增速速比或最小减速速比的传动变速比状态;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依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轮形而定,如图2所示为其周期变速比关系之一。

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1000,其被动轮轴211与负载轮组600间的传动方式包括:

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直接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2)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3)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4)由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及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或

5)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外变速装置3000驱动负载轮组600;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直接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3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的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可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轴套601;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被动轮轴211所驱动以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可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4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的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可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入端的原动轮;

--中间传动装置5000:为由传动皮带及皮带轮组或传动链条及链轮组或齿轮组或传动杆及伞形齿轮组所构成,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轴套601;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中间传动装置5000被动轮的输出端所驱动;

--负载轮组600:为可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由轴套601接受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5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的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可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内变速装置2000输入端;

--内变速装置2000:为由齿轮或摩擦轮及切换变速机构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内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可回转轮组结构,供接受内变速装置2000输出端所驱动。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中间传动装置5000及经有段或无段的内变速装置2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6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的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可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入端的原动轮;

--中间传动装置5000:为由传动皮带及皮带轮组或传动链条及链轮组或齿轮组或传动杆及伞形齿轮组所构成,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内变速装置2000的输入端;

--内变速装置2000:为由齿轮或摩擦轮及切换变速机构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内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中间传动装置5000的输出端所驱动,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600;

--负载轮组600:为可回转轮组结构,供接受内变速装置2000输出端所驱动。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图3~图12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被动轮轴211经有段或无段的外变速装置3000驱动负载轮组600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17中所示,其中偏心传动轮系1000的主要构成如下:

--偏心传动轮系1000:其供构成偏心轮系中的主动轮或被动轮包括由正圆偏心轮、非正圆偏心轮、双峰椭圆轮、正圆轮构成的主动轮或被动轮两者或其中之一,以结合同步带轮及传动带、或链轮及传动链,或直接以齿轮组所构成而具有周期变速比功能;

--被动轮轴211:为结合于偏心传动轮系1000被动轮输出端的空心或实心可转动轮轴结构,供驱动外变速装置3000输入端的原动轮;

--外变速装置3000:为链条及链轮组或皮带及皮带轮组或齿轮组及切换变速机构或离合器所构成,供由外部操作的两段以上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外变速装置,其输入端供接受被动轮轴211所驱动,其输出端供经轴套601驱动负载轮组600;

--轴套601:为呈空心转轴结构供套合于蕊轴602,而由外变速装置3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负载轮组600:为可回转轮组结构,供经轴套601回转于蕊轴602,而由轴套601接受外变速装置3000的被动轮输出端所驱动;

上述此项脚踏驱动的周期变速比偏心轮传动轮系的周期变速比轮系,可由一组以上不同速比的偏心传动轮系1000呈并联构成,或由主动轮与被动轮作交错切换以获得多段速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