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052发布日期:2019-02-22 20: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领域,特指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既可以在平面上运货,也可以协助载着重物爬楼。

技术背景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搬运重物上下楼梯,例如:搬运公司在没有电梯的低层楼搬运沙发等家具上下楼;货场工人经常要搬运货物上下有台阶的库房;名山旅游景点等多台阶的地点,一般都是依靠人力来扛抬重物,这不仅费力费时,而且还很危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能上楼梯的小车,但这些小车无法实现一个发动机既可以驱动装置在平地上行走,也可以驱动装置爬楼梯,且互不干扰。

针对目前存在的平移小推车不能爬楼,爬楼车在平移时无法提供动力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具有爬楼、爬斜坡、平移三种运动均能由一台电机提供动力,降低了成本,且能完成三种运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存在的平移小推车不能爬楼,爬楼车在平移时无法提供动力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在人力辅助,电动机驱动下,能轻松地在楼梯和平地上自由行走,特别是在负重很大的情况下自由上下楼梯的电动小推车。

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由电机模块、车身模块、平地移动模块、爬楼控制开关模块和爬楼模块组成。

所述的电机模块由蓄电池、开关、导线、电动机组成;所述的车身模块由底板、椅背把、手、底板盖、导轨、组成;所述的平地移动模块由底板、万向轮、立式带座轴承、车轮、轮轴、齿轮、链轮、链条组成;所述的爬楼控制开关模块由齿轮、齿轮支架、摆块、车身上的导轨、卡位块、卡位孔构成;所述的爬楼模块由星轮、轮轴、链轮、链条、齿轮、齿轮支架、车身构成。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椅背、把手焊接在一起,底板盖与底板由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与电动机、蓄电池、万向轮、立式带座轴承、齿轮支架用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开关和电动机连接在一起,电动机转轴与齿轮通过键配合,带动齿轮,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所述的立式轴承带座轴承1与轴1过盈配合,齿轮1、链轮1、链轮2与轴1用键连接,并用销固定轴两端防止掉落。立式带座轴承2与轴2过盈配合,链轮3、齿轮2与轴2键连接,并用销固定两端,用链连接链轮1和链轮3,为星轮爬楼做中间连接装置提供动力。

进一步所述的电机齿轮与齿轮1啮合,齿轮1带动轴1转动,轴1带动链轮1,链轮2转动,电动机便可带动链轮1,链轮2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轮轴1与车轮、链轮4键配合,轮轴1与立式带座轴承3、立式带座轴承4过盈配合,并用螺母固定两端。用链连接链轮2与链轮4,链轮2便可带动车轮1、车轮2转动,在上述万向轮的协助下,便可以实现平地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轮轴2与车身底盘轮轴孔用轴承连接,链轮5、左星轮、右星轮与轮轴2键连接,并用螺母固定轮轴两端。立式带座轴承3与轴3过盈配合,轴3与链轮6,齿轮3键连接,并用销固定轴两端。用链连接链轮5、链轮6,则齿轮3便可带动星轮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齿轮支座与轴4过盈配合,并用销固定轴4两端,齿轮5与轴4通过轴承连接,使齿轮4可以绕轴4自由转动,且齿轮4能随着齿轮支座上下移动。t形杆与爬楼开关导孔间隙配合,使t形杆能够自由转动。齿轮支座与导轨间隙配合,能够沿导轨方向移动。t形杆与齿轮支座轴孔间隙配合,用销固定,且t形杆能够自由转动,所以t形杆能够带动齿轮4上下移动。摆块与卡位块用螺钉连接,使摆块能够自由摆动。当t形杆的枝杆下降至卡位孔高度时,齿轮4与齿轮2,齿轮3完全啮合,且无法继续下降,此时将摆块旋至水平,将t形杆枝杆旋至卡位孔,放下摆块,便可实现卡位;此时齿轮2便可带动齿轮3,即电动机便可带动星轮实现爬楼;平地移动时,将t形杆枝杆旋出卡位孔并上移至卡位块上方,然后使摆块旋至水平,将t形杆右旋至卡位块上方,放下摆块,t形杆便被定位,齿轮4便与齿轮2,齿轮3分离,电动机便无法将动力传至星轮,星轮便不会干扰平地移动。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本发明提出的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平地移动或者爬斜坡运货时,将装置平置,将货物放置车身上,将t形杆上提并卡住,使星轮不能获得驱动力致使星轮不会干扰装置平移,然后按下电源开关提供驱动力带动前轮旋转实现移动,人控制把手控制方向;运货爬楼时,将爬楼控制齿轮下按并卡住(由于星轮比平地移动的轮轴离地高1厘米,所以装置平置时,星轮2可以自由转动一定的角度,且齿轮4能自由转动,所以齿轮4能与齿轮2,齿轮3很容易的啮合),使星轮能够获得驱动力,将装置倾斜使星轮着地,按下电源开关提供驱动力带动星轮盘旋转实现爬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对重物进行爬楼、爬斜坡、平移搬运时,能够降低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提高了搬运效率。

2、通过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对体积大的重物(如沙发,冰箱等)进行搬运时,只需一个人便可实现搬运,降低了对劳动人员的需求量。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结构简单,只需一台电动机便可实现爬楼、爬斜坡、平地三种运动,大大降低了装置成本,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结构的仰视图;

图3前底板箱内部示意图;

图4后底板箱内部及爬楼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电源开关(1),把手(2),爬楼控制开关模块(3),后底板盖(4),前底板盖(5),星轮(6),轮轴2(7),底板(8),万向轮(9),车轮(10),轮轴1(11),链轮4(12),立式带座轴承3,立式带座轴承4(13),蓄电池(14),电动机(15),轮轴1(16),齿轮1(17),立式带座轴承1(18),链轮1(19),链轮2(20),t形杆(21),卡位块(22),卡位孔(23),摆块(24),导轨(25),链轮3(26),链轮4(27),链轮5(28),齿轮4(29),立式带座轴承2(30),齿轮3(31),轴3(32),齿轮2(33),轮轴2(34),轴4(35),齿轮支座(3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由电机模块、车身模块、平地移动模块、爬楼控制开关模块和爬楼模块组成。

所述的电机模块由蓄电池、开关、导线、电动机组成;所述的车身模块由底板、椅背把、手、底板盖、导轨、组成;所述的平地移动模块由底板、万向轮、立式带座轴承、车轮、轮轴、齿轮、链轮、链条组成;所述的爬楼控制开关模块由齿轮、齿轮支架、摆块、车身上的导轨、卡位块、卡位孔构成;所述的爬楼模块由星轮、轮轴、链轮、链条、齿轮、齿轮支架、车身构成。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椅背、把手焊接在一起,底板盖与底板由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与电动机、蓄电池、万向轮、立式带座轴承、齿轮支架用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开关和电动机连接在一起,电动机转轴与齿轮通过键配合,带动齿轮,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所述的立式轴承带座轴承1与轴1过盈配合,齿轮1、链轮1、链轮2与轴1用键连接,并用销固定轴两端防止掉落。立式带座轴承2与轴2过盈配合,链轮3、齿轮2与轴2键连接,并用销固定两端,用链连接链轮1和链轮3,为星轮爬楼做中间连接装置提供动力。

进一步所述的电机齿轮与齿轮1啮合,齿轮1带动轴1转动,轴1带动链轮1,链轮2转动,电动机便可带动链轮1,链轮2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轮轴1与车轮、链轮4键配合,轮轴1与立式带座轴承3、立式带座轴承4过盈配合,并用螺母固定两端。用链连接链轮2与链轮4,链轮2便可带动车轮1、车轮2转动,在上述万向轮的协助下,便可以实现平地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轮轴2与车身底盘轮轴孔用轴承连接,链轮5、左星轮、右星轮与轮轴2键连接,并用螺母固定轮轴两端。立式带座轴承3与轴3过盈配合,轴3与链轮6,齿轮3键连接,并用销固定轴两端。用链连接链轮5、链轮6,则齿轮3便可带动星轮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齿轮支座与轴4过盈配合,并用销固定轴4两端,齿轮5与轴4通过轴承连接,使齿轮4可以绕轴4自由转动,且齿轮4能随着齿轮支座上下移动。t形杆与爬楼开关导孔间隙配合,使t形杆能够自由转动。齿轮支座与导轨间隙配合,能够沿导轨方向移动。t形杆与齿轮支座轴孔间隙配合,用销固定,且t形杆能够自由转动,所以t形杆能够带动齿轮4上下移动。摆块与卡位块用螺钉连接,使摆块能够自由摆动。当t形杆的枝杆下降至卡位孔高度时,齿轮4与齿轮2,齿轮3完全啮合,且无法继续下降,此时将摆块旋至水平,将t形杆枝杆旋至卡位孔,放下摆块,便可实现卡位;此时齿轮2便可带动齿轮3,即电动机便可带动星轮实现爬楼;平地移动时,将t形杆枝杆旋出卡位孔并上移至卡位块上方,然后使摆块旋至水平,将t形杆右旋至卡位块上方,放下摆块,t形杆便被定位,齿轮4便与齿轮2,齿轮3分离,电动机便无法将动力传至星轮,星轮便不会干扰平地移动。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本发明提出的协助载货爬楼平移两用装置平地移动或者爬斜坡运货时,将装置平置,将货物放置车身上,将t形杆上提并卡住,使星轮不能获得驱动力致使星轮不会干扰装置平移,然后按下电源开关提供驱动力带动前轮旋转实现移动,人控制把手控制方向;运货爬楼时,将爬楼控制齿轮下按并卡住(由于星轮比平地移动的轮轴离地高1厘米,所以装置平置时,星轮2可以自由转动一定的角度,且齿轮4能自由转动,所以齿轮4能与齿轮2,齿轮3很容易的啮合),使星轮能够获得驱动力,将装置倾斜使星轮着地,按下电源开关提供驱动力带动星轮盘旋转实现爬楼。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