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车改厢式车上下车体钣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778发布日期:2018-10-26 21:0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厢式车车身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卡车改厢式车上下车体钣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在皮卡车基础上改装的厢式车,其加装钣金后厢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制作一钣金后厢盖,然后用螺栓跟皮卡车下厢体连接在一起;该种方法的上下厢体之间密封性不良,易漏雨、进灰尘;并且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后,上下厢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易松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异响;另外上下厢体不能同时涂装,易产生色差。另一种是上厢体跟下厢体用CO2保护焊焊接在一起,然后进行电泳,电泳后刮原子灰弥补焊接变形、弥补上下厢体外板曲面过渡的不圆顺处,最后涂低温漆;该种方法虽能解决上下厢体之间密封性不良、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异响、上下厢体涂装色差等问题,但在焊接时变形严重,曲面过渡不圆顺,刮原子灰、涂低温漆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提高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卡车改厢式车上下车体钣金连接结构,该种钣金连接结构能够克服密封性不良、车辆行驶中异响、色差、焊接变形、制造成本及工艺难度高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卡车改厢式车上下车体钣金连接结构,包括由下厢体外板和下厢体内板构成的下厢体,以及由上厢体外板和上厢体内板构成的上厢体,所述下厢体外板上边沿向内折弯形成L型搭接台,所述上厢体内板下边沿向内折弯形成与所述L型搭接台适配贴合的L型内板卡台,所述L型内板卡台与L型搭接台的两贴合面中部沿车体长度方向点焊固连;所述上厢体外板下边沿向下延伸,过盈搭接于所述下厢体外板折弯处,上厢体外板下边沿两端处通过MIG焊与所述下厢体外板相固连;在所述上厢体内板上靠近折弯处设置有向内凸起的水平加固肋,位于所述水平加固肋下方的上厢体内板通过点焊与上厢体外板相固连。

所述上厢体外板下边沿两端处与所述下厢体外板MIG焊的焊缝长度为50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适配贴合的L型搭接台和L型内板卡台使上、下厢体之间密封性更好,强度高,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发生异响;上厢体外板下边沿过盈搭接于下厢体外板折弯处,使曲面过渡圆顺,焊接变形小;上、下厢体可同时涂装,无色差;取消刮原子灰和低温涂装等步骤,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卡车改厢式车上下车体钣金连接结构,包括由下厢体外板1和下厢体内板2构成的下厢体,以及由上厢体外板3和上厢体内板4构成的上厢体,下厢体外板1上边沿向内折弯形成L型搭接台5,上厢体内板4下边沿向内折弯形成与L型搭接台5适配贴合的L型内板卡台6, L型内板卡台6与L型搭接台5的两贴合面中部沿车体长度方向点焊固连;上厢体外板3下边沿向下延伸,过盈搭接于下厢体外板1折弯处,即上厢体外板3的下边沿与下厢体外板1紧配合,下厢体外板1顶起上厢体外板3下边沿,使曲面过渡圆顺,焊接时变形小;上厢体外板3下边沿两端处通过MIG焊与下厢体外板1相固连,MIG焊的焊缝长度为50mm即可,无需整边焊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安装效率;在上厢体内板4上靠近折弯处设置有向内凸起的水平加固肋7,进一步加强上厢体内板4的支固能力,位于水平加固肋7下方的上厢体内板4通过点焊与上厢体外板3相固连。

实际加工时,首先将上厢体外板3和上厢体内板4点焊固连并置于下厢体上,使L型内板卡台6卡接于L型搭接台5上,并对L型内板卡台6和L型搭接台5的两贴合面中部进行点焊固连,此时上厢体外板3的下边沿会紧密搭接在下厢体外板1折弯处,并与下厢体外板1之间约有0.5mm的过盈配合,使上、下厢体之间连接紧密,密封性好;之后再对上厢体外板3下边沿两端处的搭接缝采用MIG焊焊接固连,其焊缝长度50mm即可;待焊接完成对焊缝进行磨平处理后,便可进行上、下厢体的电泳和高温涂装等后续工作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