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766发布日期:2018-10-26 21:0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其采用电能作为汽车行驶的动力。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车身安全性、车架轻量化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电动汽车的车架无法实现碰撞力的有效传递,进而影响了车身安全性以及车架的轻量化。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包括:前纵梁总成、前地板横梁总成、门槛本体总成、后地板纵梁总成、地板连接总成;

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

所述前地板横梁总成包括:前地板前横梁总成和前地板后横梁总成,相对设置的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由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相连接;

所述门槛本体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槛本体总成和右门槛本体总成,所述左前纵梁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右前纵梁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相连接,相对设置的左门槛本体总成和右门槛本体总成由所述前地板后横梁总成相连接,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的另一端由所述地板连接总成相连接;

所述后地板纵梁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后地板左纵梁总成和后地板右纵梁总成,所述后地板左纵梁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右纵梁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的另一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纵梁总成、前地板横梁总成、门槛本体总成、后地板纵梁总成、地板连接总成通过焊接方式形成所述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纵梁总成与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对称设置,任一侧的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的边缘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边缘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相对的前纵梁内板通过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的两端具有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的弧形面相配合的焊接面,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上还开设有定位孔和漏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地板后横梁总成为两个,两个前地板后横梁总成间隔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和右门槛本体总成上设置有沉台以及开设于所述沉台上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板连接总成包括两端的直线段以及中间的弧形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地板左纵梁总成和后地板右纵梁总成为L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实现碰撞力的有效传递,增强了框架的减震效果,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并有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所述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包括:前纵梁总成、门槛本体总成、前地板横梁总成、后地板纵梁总成、地板连接总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纵梁总成、前地板横梁总成、门槛本体总成、后地板纵梁总成、地板连接总成通过焊接方式形成所述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所述前纵梁总成位于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前端,其可将受到的碰撞力有效地传递至与其相连接的前地板横梁总成和门槛本体总成。

具体地,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前纵梁总成1和右前纵梁总成2。其中,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与所述右前纵梁总成2对称设置,任一侧的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的边缘与所述前纵梁外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之间限定所述前纵梁总成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地,为了进行碰撞力的有效传递,由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形成的前纵梁总成具有直线段以及弧形段,两侧的左前纵梁总成1和右前纵梁总成2逐步靠近。

所述门槛本体总成接收所述前横梁总成传递的碰撞力,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其中,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右前纵梁总成2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4相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门槛本体总成的强度,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上设置有沉台以及开设于所述沉台上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沉台均匀地分布于所在的门槛本体总成上。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沉台包括:沿所在的门槛本体总成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以第一沉台单元31、第二沉台单元32以及第三沉台单元33,所述沉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沉台单元33一侧的第四沉台单元34和第五沉台单元35。所述第一沉台单元31和第二沉台单元32为矩形,第三沉台单元33为L形,第四沉台单元34为三角形,第五沉台单元35为四边形。

所述前地板横梁总成用于连接相对的左前纵梁总成1和右前纵梁总成2,以及相对的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所述前地板横梁总成包括: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和前地板后横梁总成6。

具体地,相对设置的左前纵梁总成1和右前纵梁总成2由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相连接。其中,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连接相对的前纵梁内板。同时,相对设置的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由所述前地板后横梁总成6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的两端具有与所述左前纵梁总成1和右前纵梁总成2的弧形面相配合的焊接面,所述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上还开设有定位孔和漏液孔。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孔方便了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的装配,通过设置所述漏液孔避免了前地板前横梁总成5内部积水。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之间的前地板后横梁总成6为两个,两个前地板后横梁总成6间隔平行设置。

同时,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3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4的另一端由所述地板连接总成7相连接。其中,所述地板连接总成7包括两端的直线段以及中间的弧形段,如此以适应左门槛本体总成3和右门槛本体总成4对所述地板连接总成7施加的冲击作用力。

所述后地板纵梁总成位于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的后端,其可将受到的碰撞力有效地传递至与其相连接的门槛本体总成。

具体地,所述后地板纵梁总成包括相对设置的:后地板左纵梁总成8和后地板右纵梁总成9。其中,所述后地板左纵梁总成8的一端与所述左门槛本体总成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右纵梁总成9的一端与所述右门槛本体总成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后地板左纵梁总成8和后地板右纵梁总成9为大致呈L形,且相对的后地板左纵梁总成8和后地板右纵梁总成9相互靠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实现碰撞力的有效传递,增强了框架的减震效果,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并有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