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748发布日期:2018-10-26 21:0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组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转向节。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底盘的后转向节,其由多块型材拼合焊接而成,在使用过程中,其强度相对较差、稳定性不好,且结构布置相对复杂、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转向节,其强度高、稳定性好,且结构设置简单、安装方便。

一种汽车后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制动器凸台配合孔,所述转向节本体的端面四角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孔用于固接制动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其中三边的每个边的内侧分别侧凸,具体为第一侧凸、第二侧凸、第三侧凸,所述第一侧凸为斜向朝向后横拉杆的斜杆,所述第一侧凸的末端设置有后横拉杆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凸位于对应的控制臂球头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侧凸对应于控制臂球头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臂连接孔,所述第三侧凸的外端设置有减震器连接架,所述减震器连接架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减震器连接孔。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节本体的未设置侧凸的边设置有辅助安装侧凸孔,其用于辅助安装转向节本体,便于整个转向节的方便定位安装和转运;

所述控制臂连接孔由两块侧安装块拼合组成,两块所述侧安装块的末端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的螺纹孔,螺栓连接对应的螺纹孔后将位于所述控制臂连接孔内的控制臂球头紧固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转向节本体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制动器凸台配合孔,转向节本体的端面四角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安装孔,固定安装孔用于固接制动器,转向节本体的其中三边的每个边的内侧分别侧凸,具体为第一侧凸、第二侧凸、第三侧凸第一侧凸靠近具体为斜向朝向后横拉杆的斜杆,第一侧凸的末端设置有后横拉杆连接孔,第二侧凸位于对应的控制臂球头的正上方,第二侧凸对应于控制臂球头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臂连接孔,第三侧凸的外端设置有减震器连接架,减震器连接架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减震器连接孔,其使得转向节本体的三边均独立设置对应的连接结构,且为一体结构,其强度高、稳定性好,且结构设置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转向节本体1、制动器凸台配合孔2、固定安装孔3、第一侧凸4、第二侧凸5、第三侧凸6、后横拉杆连接孔7、控制臂连接孔8、减震器连接架9、减震器连接孔10、辅助安装侧凸孔11、侧安装块12、螺纹孔13、径向定位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后转向节,见图1:其包括转向节本体1,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制动器凸台配合孔2,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端面四角设置有对应的固定安装孔3,所述固定安装孔3用于固接制动器,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其中三边的每个边的内侧分别侧凸,具体为第一侧凸4、第二侧凸5、第三侧凸6,所述第一侧凸4为斜向朝向后横拉杆的斜杆,所述第一侧凸4的末端设置有后横拉杆连接孔7,所述第二侧凸5位于对应的控制臂球头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侧凸5对应于控制臂球头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臂连接孔8,所述第三侧凸 6的外端设置有减震器连接架9,所述减震器连接架9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减震器连接孔10。

制动器凸台配合孔2的内环壁上设置有径向定位槽14,确保安装便捷方便;

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未设置侧凸的边设置有辅助安装侧凸孔11,其用于辅助安装转向节本体1,便于整个转向节的方便定位安装和转运;

所述控制臂连接孔8由两块侧安装块12拼合组成,两块安装块12的末端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的螺纹孔13,螺栓(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 连接对应的螺纹孔后将位于所述控制臂连接孔8内的控制臂球头紧固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