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348发布日期:2019-01-08 21:4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支撑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被安装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用于支撑转向柱和仪表板等。转向支撑安装完毕后,其一端固定在车身的左前侧围内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身的右前侧围内板上。

传统安装转向支撑的方式通常采用L型支架进行安装,即先将L型支架分别焊接在车身的左前侧围内板和右前侧围内板上,然后在L型支架上开设安装孔,最后将转向支撑与L型支架之间进行螺栓连接。

现有的安装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转向支撑与车身之间的固定,但是由于L型支架自身刚度有限,转向支撑与车身之间进行连接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L 型支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造成仪表板与周边配件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车辆在行驶中产生噪音,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同时也影响仪表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支撑与车身之间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提供能够提高转向支撑与车身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汽车的前侧围内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转向支撑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还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部的变形,使所述转向支撑与所述前侧围内板之间相对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与汽车的前侧围内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转向支撑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限制部的作用下,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固定部的变形,使所述转向支撑与所述前侧围内板之间相对固定,从而避免了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固定部发生变形而造成的仪表板与周边配件之间的间隙变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支撑与车身之间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确保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仪表板与周边配件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仪表台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限制部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对接形成盒体。

上述优选方案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在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对接时,通过焊接的形式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焊接在一起,同时将盒体与前侧围内板相连接时,可使盒体与前侧围内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从而使得盒体与前侧围内板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通过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对接形成盒体,在第二连接块的支撑和固定以及加强的作用下,在汽车长期行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更加不易发生变形。由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对接形成了整体的盒体结构,使得固定机构在与前侧围内板相连接时,增大了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前侧围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第一连接块不会发生变形。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部分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

通过使所述盒体的部分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起到了对盒体结构的加强作用,从而提高了盒体的刚度,使得所述盒体更加不易变形。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一端为敞开状态,所述盒体敞开的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前侧围内板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端的端部边缘向四周扩张,形成扩张部,所述扩张部与所述前侧围内板相贴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安装端的端部边缘向四周扩张,形成扩张部,起到了对盒体安装端端部进行加固的作用,使得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盒体更加不易发生变形。同时设置扩张部也进一步增大了盒体与前侧围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也确保了盒体的整体稳定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向支撑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弯曲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也可选用金属材料支撑,从而能够使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与转向支撑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向支撑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通过设置连接板,并使连接板的第一连接端与转向支撑相连接,同时将第二连接端弯曲形成弯曲部,并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从而使得转向支撑与盒体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另外,通过调节弯曲部弯曲的角度使得在将弯曲部与盒体之间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所述弯曲部的侧壁与盒体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转向支撑安装完毕后,所述弯曲部与盒体之间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转向支撑安装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为螺栓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盒体之间为螺栓连接。使得转向支撑与前侧围内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定位销,使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之间相互对准。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发现在将盒体与所述弯曲部进行螺栓连接的过程中,盒体上的螺纹孔与弯曲部上的第一通孔之间的相互对准相对困难,从而使得盒体与弯曲部之间连接的速率较低,从而工作效率较低。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所述盒体上设置第二通孔,同时在所述弯曲部上设置定位销,使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第二通孔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之间相互对准。在将盒体与弯曲部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只需将所述定位销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中即可使第一通孔与螺纹孔之间相互对准,从而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盒体上的螺纹孔与弯曲部上的第一通孔之间的相互对准相对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盒体与弯曲部之间连接速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使所述定位销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时,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摆动为限制。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通过第二通孔与定位销的配合虽然能够实现第一通孔与螺纹孔的对准,但是转向支撑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当定位销插入到第二通孔内后,由于此时定位销无法与盒体进行固定,因此当工作人员的手松开转向支撑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向支撑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定位销进行摆动,在转向支撑的带动下第二通孔与螺纹孔之间相互错开。为了避免第二通孔与螺纹孔之间的错开,因此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时,通常需要用手扶住转向支撑,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另外由于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扶住转向支撑因而安装速率较低,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使得当所述定位销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时,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摆动为限制。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的过程中,只需将定位销同时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即可限制定位销的摆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转向支撑向下运动,因而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的过程中,无需用手扶住转向支撑,进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弯曲部相对应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对应端,所述对应端的端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倒角。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对应端的端部边缘上设置第一倒角,使得在安装转向支撑的过程中,定位销更加容易插入到第二通孔中,因而安装较为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和/或所述第三通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倒角。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或所述第三通孔的边缘上设置第二倒角,进一步使得定位销更加容易插入到第二通孔和/或第三通孔中,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朝所述盒体的内侧凸起形成环状部,所述环状部的内壁呈一端较大一端较小的喇叭状,在朝所述第三通孔的方向上,所述环状部的截面面积逐渐较小,所述定位销包括第一销杆和第二销杆,所述第一销杆位于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第二销杆位于所述对应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销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销杆的直径,所述第一销杆与所述第二销杆之间存在变径段,在背离所述弯曲部的方向上所述变径段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变径段的外壁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壁相匹配,使所述变径段的外壁与所述环状部的内壁相贴合时,所述第一销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环状部较小的一端端部上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的轴线与所述环状部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管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销杆的外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转向支撑的外壁相匹配,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转向支撑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使所述定位销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时,所述定位销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摆动为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向支撑安装在前侧围内板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向支撑安装在前侧围内板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盒体设置在前侧围内板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盒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连接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接块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销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侧围内板,2-转向支撑,3-第一连接块,4-第二连接块,5-盒体,6-加强肋,7-扩张部,8-连接板,9-弯曲部,10-第一通孔,11-螺纹孔,12-第二通孔,13-定位销,14-第三通孔,15-第一倒角,16-第二倒角,17-环状部,18-第一销杆,19-第二销杆, 20-变径段,21-管体,22-连接孔,23-第三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支撑的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汽车的前侧围内板1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转向支撑2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还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部的变形,使所述转向支撑2与所述前侧围内板1之间相对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与汽车的前侧围内板1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与转向支撑2相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限制部的作用下,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固定部的变形,使所述转向支撑2与所述前侧围内板1之间相对固定,从而避免了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固定部发生变形而造成的仪表板与周边配件之间的间隙变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支撑2与车身之间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确保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仪表板与周边配件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仪表台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块3,所述限制部包括第二连接块4,所述第一连接块 3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之间相互对接形成盒体5。

上述优选方案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块3和所述第二连接块4均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在将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进行对接时,通过焊接的形式将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焊接在一起,同时将盒体5与前侧围内板1相连接时,可使盒体5与前侧围内板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从而使得盒体5与前侧围内板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通过使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4之间相互对接形成盒体5,在第二连接块4的支撑和固定以及加强的作用下,在汽车长期行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3更加不易发生变形。由于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之间相互对接形成了整体的盒体5结构,使得固定机构在与前侧围内板1相连接时,增大了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前侧围内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第一连接块3不会发生变形。

优选地,所述盒体5的部分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6。

通过使所述盒体5的部分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6,起到了对盒体5结构的加强作用,从而提高了盒体5的刚度,使得所述盒体5更加不易变形。

优选地,所述盒体5的一端为敞开状态,所述盒体5敞开的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前侧围内板1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端的端部边缘向四周扩张,形成扩张部7,所述扩张部7与所述前侧围内板1相贴合。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安装端的端部边缘向四周扩张,形成扩张部7,起到了对盒体5安装端端部进行加固的作用,使得汽车在长时间行驶的过程中,盒体5更加不易发生变形。同时设置扩张部7也进一步增大了盒体5与前侧围内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也确保了盒体5的整体稳定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向支撑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弯曲形成弯曲部9,所述弯曲部9与所述盒体5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板8也可选用金属材料支撑,从而能够使连接板8的第一连接端与转向支撑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向支撑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通过设置连接板8,并使连接板8的第一连接端与转向支撑2相连接,同时将第二连接端弯曲形成弯曲部9,并使所述弯曲部9与所述盒体5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从而使得转向支撑2与盒体5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另外,通过调节弯曲部9弯曲的角度使得在将弯曲部9与盒体5之间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所述弯曲部9的侧壁与盒体5的外壁相贴合,使得转向支撑2安装完毕后,所述弯曲部9与盒体5之间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转向支撑 2安装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弯曲部9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0,所述盒体5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与所述螺纹孔11相对应,使所述弯曲部9与所述盒体5之间为螺栓连接。

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弯曲部9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0,所述盒体5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与所述螺纹孔11相对应,使所述弯曲部9与所述盒体5之间为螺栓连接。使得转向支撑2与前侧围内板1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盒体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2,所述弯曲部9上设置有定位销13,使所述定位销13插入所述第二通孔12时,所述第一通孔10与所述螺纹孔11之间相互对准。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发现在将盒体5与所述弯曲部9进行螺栓连接的过程中,盒体5上的螺纹孔11与弯曲部9上的第一通孔10之间的相互对准相对困难,从而使得盒体5与弯曲部9之间连接的速率较低,从而工作效率较低。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所述盒体5上设置第二通孔12,同时在所述弯曲部9上设置定位销13,使所述定位销13插入所述第二通孔12时,所述第一通孔10与所述螺纹孔11之间相互对准。在将盒体5与弯曲部9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只需将所述定位销13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10中即可使第一通孔10与螺纹孔11之间相互对准,从而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盒体 5上的螺纹孔11与弯曲部9上的第一通孔10之间的相互对准相对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盒体5与弯曲部9之间连接速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盒体5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2与所述第三通孔14相对应,使所述定位销13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和所述第三通孔14时,所述定位销13在所述第二通孔12上的摆动为限制。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通过第二通孔12与定位销13的配合虽然能够实现第一通孔10与螺纹孔11的对准,但是转向支撑2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当定位销13插入到第二通孔12内后,由于此时定位销13无法与盒体5进行固定,因此当工作人员的手松开转向支撑 2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向支撑2会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定位销13进行摆动,在转向支撑 2的带动下第二通孔12与螺纹孔11之间相互错开。为了避免第二通孔12与螺纹孔11之间的错开,因此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2时,通常需要用手扶住转向支撑2,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另外由于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扶住转向支撑2因而安装速率较低,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盒体5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4,并使所述第二通孔12与所述第三通孔14相对应,使得当所述定位销13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4时,所述定位销13在所述第二通孔12上的摆动为限制。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2的过程中,只需将定位销13同时穿过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4即可限制定位销13的摆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转向支撑2向下运动,因而工作人员在安装转向支撑2的过程中,无需用手扶住转向支撑2,进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13与所述弯曲部9相对应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对应端,所述对应端的端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倒角15。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对应端的端部边缘上设置第一倒角15,使得在安装转向支撑2的过程中,定位销13更加容易插入到第二通孔12中,因而安装较为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2和/或所述第三通孔14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倒角16。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第二通孔12和/或所述第三通孔14的边缘上设置第二倒角16,进一步使得定位销13更加容易插入到第二通孔12和/或第三通孔14中,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2的边缘朝所述盒体5的内侧凸起形成环状部17,所述环状部 17的内壁呈一端较大一端较小的喇叭状,在朝所述第三通孔14的方向上,所述环状部17的截面面积逐渐较小,所述定位销13包括第一销杆18和第二销杆19,所述第一销杆18位于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第二销杆19位于所述对应端的一侧,所述第一销杆1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销杆19的直径,所述第一销杆18与所述第二销杆19之间存在变径段20,在背离所述弯曲部9的方向上所述变径段20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变径段20的外壁与所述环状部 17的内壁相匹配,使所述变径段20的外壁与所述环状部17的内壁相贴合时,所述第一销杆 18同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和所述第三通孔14。

优选地,所述环状部17较小的一端端部上设置有管体21,所述管体21的轴线与所述环状部17的轴线相重合,所述管体21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销杆19的外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孔22,所述连接孔22的内壁与所述转向支撑2 的外壁相匹配,所述连接孔22与所述转向支撑2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22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三倒角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