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111发布日期:2019-05-21 22:11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车中许多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电动车在特殊领域发挥出特有的优势,例如在封闭仓库内运输货物,可以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安静环保。因此,越来越多特殊形式的电动车应运而生,具有四轮独立驱动与四轮独立转向的电动车是其中的一种。四轮独立驱动与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的驱动、转向系统都是线控化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半主动悬架系统,易于实现整车线控化集成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悬架结构与转向、驱动系统构成一个整体,能够满足四轮独立驱动与独立转向电动车转向时,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驱动系统不发生干涉,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电控阻尼可调减振器,使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路况调整阻尼,改善整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包括:

转向托臂,其为圆盘状结构,且水平设置;以及

第一滑动导轨,其竖直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一侧;

第一弹簧,其轴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且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固定连接;

滑动立柱,其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且与所述第一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立柱能够沿所述第一滑动导轨轴向运动;

限位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下端,用于限位所述滑动立柱;

电控阻尼器,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平行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上,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立柱上;

其中,所述电控阻尼器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位于所述转向托臂同侧。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滑动导轨,其竖直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上;

其中,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转向托臂同侧。

优选的是,所述电控阻尼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滑动立柱两端设置有通孔,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上,所述电控阻尼器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立柱中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弹簧,其轴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上,且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滑动立柱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块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下端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下端,用于限位所述滑动立柱。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上端通过弹簧卡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下端通过弹簧座分别与所述滑动立柱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连接架,其与车架连接;

其中,所述转向托臂与所述连接架可旋转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均为圆柱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悬架结构与转向、驱动系统构成一个整体,能够满足四轮独立驱动与独立转向电动车转向时,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驱动系统不发生干涉,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功能。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电控阻尼可调减振器,使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路况调整阻尼,改善整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包括:转向托臂100,其为圆盘状结构,且水平设置;以及第一滑动导轨110,其竖直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100一侧;第一弹簧120,其轴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上,且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固定连接;滑动立柱130,其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 上且与所述第一弹簧12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立柱130能够沿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轴向运动;限位块140,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 下端,用于限位所述滑动立柱130,避免滑动立柱130滑出第一滑动导轨110;电控阻尼器150,其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平行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100上,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立柱130上;所述电控阻尼器150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位于所述转向托臂100同侧。所述滑动立柱 130与车轮200连接,所述电控阻尼器150能够根据路况调节调整阻尼,改善整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第一弹簧120能够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滑动导轨160,其竖直设置,且顶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托臂100上;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转向托臂100同侧。所述电控阻尼器 150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之间,即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控阻尼器150两侧。

所述滑动立柱130两端设置有通孔,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 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上,即所述滑动立柱130可以同时沿第一滑动导轨 110和第二滑动导轨160的轴向运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使得滑动立柱130能够尽量无阻力滑动。所述电控阻尼器150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立柱130中部。

第二弹簧170,其轴向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上,且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滑动立柱130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块140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下端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下端,用于限位所述滑动立柱130,避免其在沿第一滑动导轨110和第二滑动导轨160轴向运动时滑出第一滑动导轨110和第二滑动导轨160。

所述第一弹簧120和所述第二弹簧160上端通过弹簧卡121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120和所述第二弹簧160下端通过弹簧座122分别与所述滑动立柱130两端固定连接。

连接架180,其与车架连接,所转向托臂100与所述连接架可旋转连接,使悬架系统连接到车架上,与车架构成整车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10和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60均为圆柱型结构。

工作原理:

车轮在路面上行驶,当路面不平整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振动,即车身会高低振动,滑动立柱会压缩弹簧并沿滑动导轨轴向向上运动,电控阻尼器能够根据路况调节调整阻尼,防止震动突变,同时,弹簧也起到缓冲作用,改善整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当行驶到平整路面时,滑块立柱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半主动悬架结构,悬架结构与转向、驱动系统构成一个整体,能够满足四轮独立驱动与独立转向电动车转向时,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驱动系统不发生干涉,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功能。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电控阻尼可调减振器,使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路况调整阻尼,改善整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