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0197发布日期:2019-05-22 02:0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童车,属于婴儿童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童车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现有童车一般具有车架和座位组件,座位组件安装于车架上,但是由于座位组件是被固定的,因此不能将座位组件旋转以使婴儿朝向使用者,不能满足部分使用者的使用需要。

因此,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童车,其座位组件可旋转,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童车,包括:

车架,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座;

座位组件,在所述座位组件或者车架连接座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座位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车架连接座上,所述座位组件具有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一解锁状态,通过控制所述连接结构的动作使得所述座位组件可由第一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一解锁状态,当所述座位组件处于第一解锁状态时,所述座位组件可相对于所述车架连接座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座位板、座位管和扶手,其中在所述座位板两侧分别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座位管的两侧后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扶手的两侧后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所述扶手具有第二锁定状态和第二解锁状态,当所述座位管向上转动的角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扶手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座位关节母、座位关节公、扶手连接片和齿轮,其中所述座位关节母设置于所述座位板上,所述座位关节公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上并且与所述座位管连接,所述扶手连接片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和所述座位关节公之间并且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和所述扶手连接片之间,所述齿轮、所述扶手连接片和所述座位关节公配合动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抵在所述齿轮和所述座位关节母之间,在所述座位关节母上设置有中心轴,所述齿轮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轴穿设于所述中心孔内;

在所述中心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凹槽斜面,在所述座位关节公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到所述凹槽里面并且与所述凹槽斜面配合;

在所述齿轮上设置有连接块,在所述扶手连接片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伸入到所述连接孔里面以将所述齿轮与所述扶手连接片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位组件还包括靠背管,所述靠背管的两侧下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当所述靠背管向前转动的角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扶手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靠背管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靠背连接座,所述靠背连接座包括圆环和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靠背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座位关节母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套设于所述环形凸台外面,在所述靠背连接座上设置有调节块,在所述调节块与所述靠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所述环形凸台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调节槽,在所述靠背管上设置有靠背扳扣,所述靠背扳扣与所述调节块连接,通过所述靠背扳扣控制所述调节块动作以使所述调节块插入到不同的所述调节槽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动片,所述滑动片设置于所述扶手连接片和所述齿轮之间,所述滑动片具有弧形突出部,在所述圆环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弧形突出部配合动作;

在所述齿轮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具有卡槽斜面,在所述滑动片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具有卡块斜面,所述卡块伸入到所述卡槽里面并且所述卡块斜面与所述卡槽斜面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锁合机构,所述座位管两侧通过所述锁合机构与所述座位板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位管上的卡件或卡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位板上的卡口或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位组件底部的转轴和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连接座上的连接板,在所述转轴上开设有环形槽,在所述车架连接座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转轴下端经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连接口内,所述连接口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槽配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1、本发明的童车,当座位组件处于第一解锁状态时,座位组件可相对于车架连接座旋转,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位组件的第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位组件的第二个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位组件的第三个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位组件的第四个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翻转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童车装上婴儿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童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童车,包括:

车架1,在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座2,具体的,车架连接座2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中间位置处;

座位组件3,在所述座位组件3或者车架连接座2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座位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车架连接座2上,所述座位组件3具有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一解锁状态,通过控制所述连接结构的动作使得所述座位组件3可由第一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一解锁状态,当所述座位组件3处于第一解锁状态时,所述座位组件3可相对于所述车架连接座2旋转,当所述座位组件3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所述座位组件3被固定。

本实施例的童车,当座位组件3处于第一解锁状态时,座位组件3可相对于车架连接座2旋转,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可将座位组件3旋转以使婴儿朝向使用者,使得婴儿始终处于使用者的视线范围内,由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座位组件3包括座位板31、座位管32和扶手33,其中在所述座位板31两侧分别设置有联动机构4,所述座位管32的两侧后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4连接,所述扶手33的两侧后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4连接,所述扶手33具有第二锁定状态和第二解锁状态,当所述座位管32向上转动的角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扶手33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所述第二锁定状态是指所述扶手3向前倾斜设置并被固定,所述第二解锁状态是指所述扶手3可向前或者向后转动以被折叠,由此折叠座位组件3以为所述座位组件3的旋转提供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4包括座位关节母41、座位关节公42、扶手连接片43和齿轮44,其中所述座位关节母41设置于所述座位板31上,所述座位关节公42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41上并且与所述座位管32连接,所述扶手连接片43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41和所述座位关节公42之间并且与所述扶手33连接,所述齿轮44设置于所述座位关节母41和所述扶手连接片43之间,所述齿轮44、所述扶手连接片43和所述座位关节公42配合动作。通过所述齿轮44、所述扶手连接片43和所述座位关节公42配合动作使得所述扶手33具有第二锁定状态和第二解锁状态,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使用可靠性高。

具体的,所述联动机构4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抵在所述齿轮44和所述座位关节母41之间,通过设置的弹簧为齿轮44的复位提供动力,在所述座位关节母41上设置有中心轴410,所述齿轮44具有中心孔440,所述中心轴410穿设于所述中心孔440内,齿轮44可绕中心轴410旋转;

在所述中心孔440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441,所述凹槽441具有凹槽斜面442,在所述座位关节公42上设置有凸块421,所述凸块421伸入到所述凹槽441里面并且与所述凹槽斜面442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座位关节公42转动带动所述凸块421转动时,所述凸块421与所述凹槽斜面442配合动作以将齿轮44往所述座位关节母41方向推动;

在所述齿轮44上设置有连接块443,在所述扶手连接片43上开设有连接孔431,所述连接块443伸入到所述连接孔431里面以将所述齿轮44与所述扶手连接片43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4的设计合理、巧妙,使用可靠。具体的,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联动机构4内部各个零件的配合使得所述扶手33向前倾斜设置并被固定,即处于第二锁定状态。而当向上转动所述座位管32时,所述座位管32带动所述座位关节公42转动,同时所述座位关节公42转动带动所述凸块421转动,所述凸块421与所述凹槽斜面442配合动作以将齿轮44往所述座位关节母41方向推动,最终当齿轮44上的连接块443与扶手连接片43上的连接孔431脱离时,扶手33即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而当停止转动所述座位管32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使齿轮44往扶手连接片43方向移动,最终当齿轮44上的连接块443插入到扶手连接片43上的连接孔431时,扶手33即由第二解锁状态切换至第二锁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座位组件3还包括靠背管34,所述靠背管34的两侧下端分别与所述联动机构4连接,当所述靠背管34向前转动的角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扶手33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其结构简单,通过靠背管34的向前转动折叠可进一步缩小座位组件3的体积,以为所述座位组件3的旋转提供空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靠背管34的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靠背连接座35,所述靠背连接座35包括圆环351和设置于所述圆环351上的连接臂352,所述连接臂352与所述靠背管34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座位关节母41上设置有环形凸台411,所述圆环351套设于所述环形凸台411外面,在所述靠背连接座35上设置有调节块353,在所述调节块353与所述靠背连接座35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所述环形凸台41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调节槽4110,在所述靠背管34上设置有靠背扳扣354,所述靠背扳扣354与所述调节块353连接,通过所述靠背扳扣354控制所述调节块353动作以使所述调节块353插入到不同的所述调节槽4110里面,以此可调节靠背管34的倾斜角度。使用时,按下靠背扳扣354,靠背扳扣354拉动调节块353以使调节块353从当前的调节槽4110中脱离出来,然后调节靠背管34的倾斜角度,当靠背管34的倾斜角度调节到合适时,松开靠背扳扣354,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弹簧推动调节块353插入到相应的调节槽4110里面里面,由此固定靠背管34并且实现靠背管34与联动机构4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4还包括滑动片45,所述滑动片45设置于所述扶手连接片43和所述齿轮44之间,所述滑动片45具有弧形突出部450,在所述圆环351上设置有滑动块46,所述滑动块46与所述弧形突出部450配合动作;

在所述齿轮44上开设有卡槽444,所述卡槽444具有卡槽斜面445,在所述滑动片45上设置有卡块451,所述卡块451具有卡块斜面452,所述卡块451伸入到所述卡槽444里面并且所述卡块斜面452与所述卡槽斜面445配合。

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4的设计合理、巧妙,使用可靠。具体的,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联动机构4内部各个零件的配合使得所述扶手33向前倾斜设置并被固定,即处于第二锁定状态。而当向前转动所述靠背管34时,所述靠背管34带动所述靠背连接座35转动,同时所述靠背连接座35转动带动所述滑动块46转动,由于滑动块46与弧形突出部450配合动作,滑动块46转动时将推动滑动片45向上移动,滑动片45向上移动时,由于所述卡块斜面452与所述卡槽斜面445的配合可将齿轮44往所述座位关节母41方向推动,最终当齿轮44上的连接块443与扶手连接片43上的连接孔431脱离时,扶手33即由第二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二解锁状态。而当停止转动所述靠背管34时,由于联动机构4的弹簧的弹力使齿轮44往扶手连接片43方向移动,最终当齿轮44上的连接块443插入到扶手连接片43上的连接孔431时,扶手33即由第二解锁状态切换至第二锁定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锁合机构5,所述座位管32两侧通过所述锁合机构5与所述座位板31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的锁合机构5可提高童车使用的安全性,具体的,当未打开锁合机构5时,座位管32不能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合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位管32上的卡件51或卡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座位板31上的卡口52或卡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使用可靠性高。一般情况下,所述锁合机构5处于锁定状态,即座位管32不能向上转动。本实施例中,当将所述座位管32向前拉动,所述锁合机构5即被解开,所述座位管32上的卡件51或卡口与所述座位板31上的卡口52或卡件脱离,由此可向上转动所述座位管32。当然,所述锁合机构5可采用其他具体的结构形式,在此不作限制,只要可实现座位管32和座位板31的可拆卸连接并提高使用安全性之目的即可。

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位组件3底部的转轴61和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连接座2上的连接板62,在所述转轴61上开设有环形槽610,在所述车架连接座2上开设有通孔200,在所述连接板62上开设有连接口620,所述转轴61下端经所述通孔200插入到所述连接口620内,所述连接口620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槽610配合。本实施例中,连接板62与车架连接座2之间设置有复位元件,一般情况下,由于复位元件的作用使得连接口620的内侧壁卡紧在环形槽610里面,由此使得所述座位组件3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即所述座位组件3被固定。当控制连接板62克服复位元件的作用使得连接口620的内侧壁从环形槽610里面脱离,由此使得所述座位组件3由第一锁定状态切换至第一解锁状态,即所述座位组件3可相对于车架连接座2旋转。当然,连接结构可采用其他具体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只要可实现座位组件3与车架连接座2之间的连接和锁定、解锁之目的即可。此外,可将座位管32与连接结构联动起来,通过座位管32的转动来带动连接结构的开闭。

具体参见图9所示,可将座位组件3从车架连接座2上拆卸下来,安装上婴儿床7,由此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当然,可设计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婴儿床7,当婴儿床7安装于车架连接座2上时,固定结构连接婴儿床7和车架连接座2,用于将婴儿床7固定。

具体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童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体积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架1设置铁片以带动整个童车的折叠、收缩,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