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停放器的车架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1743发布日期:2019-12-14 00:2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停放器的车架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停放器的车架收纳构造。



背景技术:

在具有垂直上下升降式的车架的自行车停放器中,在支柱的下部位置将自行车搬入车架,在上部位置保管并管理实载状态的车架。作为搬出自行车而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的收纳方式,已知有在水平状态下滑动收纳(即水平收纳)于上部位置的类型、和以基端部为中心转动而跳起收纳(即倒立收纳)的类型。专利文献1示出后者的跳起收纳类型,与前者的滑动收纳类型相比较,能够减少收纳时的车架的突出量而实现节约空间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跳起收纳空(即空载状态)的自行车用架台时,架台主体(车架)以及连杆机构(侧护板)分别成为l字状的中折状态(即折弯状态)而被折叠。因此,这两个部件容易陷入强度不足、耐久性缺乏,不仅担心自身的损伤,还担心搭载的自行车落下的危险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035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收纳构造,在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放器中,不弯折空载状态的车架和侧护板而保持刚体结构并以倒立状态收纳,由此强度、耐久性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及发明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自行车停放器的车架收纳构造具备:

基体(例如台车),其沿着在上下方向以筒状形态立设的支柱具有规定的高度,且配置为通过牵引力的施加能够在所述支柱的下层位置与上层位置之间升降,并且在所述下层位置被所述支柱锁定而作为固定连杆发挥功能;

车架,其相对于所述基体的下部,自身的基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绕宽度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在长度方向(例如以槽状)悬臂状地延伸,在终端形成有用于搬出搬入自行车的出入口,并且作为在不搭载自行车的空载状态下通过施加于所述基端部的绕所述旋转轴线的力矩而相对于位于所述下层位置的基体从水平状态向沿着所述支柱的倒立状态旋转的旋转驱动连杆发挥功能;以及

侧护板(例如支撑件),其为了阻止或抑制在所述下层位置向所述水平状态的车架搬出搬入的自行车的横向摆动振动(即左右偏斜)即横摆运动,配置在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且自身的一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的上部绕宽度方向的摆动轴线摆动,另一方面,其另一端部形成能够相对于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形成于所述车架的中途部(的靠近终端部)的引导部(具体而言为长孔或者轨道)能够滑动移动地卡合支承的滑块(具体而言为滑动销或者滑动块),由此所述侧护板架设于所述基体与车架之间,在所述空载状态下作为旋转从动连杆发挥功能,

在所述下层位置,所述基体、所述车架及所述侧护板从宽度方向观察呈刚体结构的三角形,并且在所述空载状态下所述车架和侧护板构成经由所述滑块进行曲柄运动的旋转滑块曲柄机构,

通过向所述空载状态且所述水平状态下的所述车架的基端部施加所述力矩,所述滑块在所述引导部沿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并且所述车架及所述侧护板相对于所述基体向上转动而以沿着所述支柱的倒立状态收纳。

这样,自行车被搬出而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和侧护板不会在以倒立状态被收纳为止的期间发生折弯或松弛,作为构成旋转滑块曲柄机构的旋转驱动连杆及旋转从动连杆能够保持刚体结构。因此,能够成为具备强度、耐久性优异并且牢固的车架收纳构造,能够从安全可靠地保管·管理从轻量级到重量级的各种自行车的自行车停放器。

上述“刚体结构的三角形”是指,通过“作为旋转滑块曲柄机构的构成要素的基体、车架及侧护板,形成为各边具有刚性的牢固的三角形,且在车架及侧护板以倒立状态被收纳时不产生折弯部、松弛部”。另外,在旋转滑动曲柄机构中,能够用长孔构成“引导部”、用滑动销构成“滑块”,或者用导轨构成“引导部”、用滑动块构成“滑块”。另外,在上述“旋转滑块曲柄机构”中,作为旋转驱动连杆的车架仅在从水平状态到沿着支柱的倒立状态的大约90°的旋转角(1/4旋转)的范围内工作,因此也可以称为“1/4旋转滑块曲柄机构”。

然而,对基体的牵引力的施加(机构)以利用与基体、车架、侧护板以及车架搭载自行车的合计载荷相对应的牵引力将基体始终向上方提起的方式发挥功能(作用)。另外,对车架的基端部的力矩的施加(机构)以利用与车架和侧护板的合计载荷对应的力矩将车架始终收纳为倒立状态的方式发挥功能(作用)。

上述“侧护板”是为了防止搭载自行车落下而在车架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以倾斜交叉状架设的、所谓的斜撑,也统称为支撑件(brace)。

在上述的下层位置从水平状态的车架的出入口搬入自行车,搭载有自行车的实载状态的车架在下层位置与上层位置之间与基体一起升降,并且,

所述车架收纳构造具备:

下层止动机构,其在基体位于下层位置时,以在空载状态下相对于支柱不能进行基于牵引力的基体的升降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以在实载状态下使所述基体能够升降的方式进行锁定解除;以及

转动止动机构,其在基体位于下层位置且车架处于水平状态时,禁止滑块相对于引导部的滑动移动,从而以相对于基体不能进行基于力矩的车架和侧护板的向上转动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并允许滑动移动,从而以能够向上转动的方式进行锁定解除,

仅在基体位于下层位置且车架处于水平状态且下层止动机构进行锁定动作时,转动止动机构被解除锁定。

这样,为了将车架和侧护板收纳为倒立状态,下层止动机构的锁定动作即基体固定于支柱成为必要条件,因此安全性得到确保,不易产生误操作。

基于检测上述车架的空载状态,下层止动机构将基体锁定动作到支柱的下层位置,转动止动机构允许滑块相对于引导部的滑动移动,以能够进行车架和侧护板相对于基体的向上转动的方式解除锁定。

这样,以检测车架的空载状态为契机,下层止动机构进行锁定动作,转动止动机构解除锁定,因此车架和侧护板以倒立状态被安全地收纳。

具体而言,在从上述的实载状态的车架搬出自行车而成为空载状态时,在下层止动机构进行了锁定动作之后,转动止动机构被解除锁定。

这样,通过使下层止动机构的锁定动作优先,先于滑块相对于引导部的锁定解除(转动止动机构)进行基体相对于支柱的升降锁定操作。由此,以固定在支柱上的基体为基准,车架及侧护板向上转动,以稳定的轨道收纳为倒立状态。

作为一例,有时在后续搬出车轮(例如前轮)从车轮支承槽后退时检测空载状态而使下层止动机构进行锁定动作,然后在后续搬出车轮(例如前轮)从出入口的踏板台搬出(通过)时,检测空载状态而解除转动止动机构的锁定。

在上述的车架和侧护板以倒立状态收纳时,下层止动机构维持锁定动作,转动止动机构维持锁定解除。

由于下层止动机构及转动止动机构维持收纳开始时的状态直至车架和侧护板以倒立状态收纳,因此在倒立状态下的收纳完成之前防止误动作,在车架恢复到水平状态(搬入待机状态)时也能够防止误动作。

在以上述倒立状态收纳的车架克服力矩而人为地绕旋转轴线进行反转操作时,车架作为反转驱动连杆而发挥功能,侧护板作为反旋从动连杆而发挥功能,在车架相对于处于下层位置的基体恢复为水平状态时,转动止动机构通过禁止滑块相对于引导部的滑动移动而进行锁定动作,以使车架和侧护板相对于基体不能向上转动。

这样,在车架从倒立状态被逆旋转操作而恢复到水平状态(搬入待机状态)时,转动止动机构进行锁定动作,因此能够防止车架不恢复到水平状态而返回(返回)倒立状态那样的误动作,能够在下层位置无障碍地进行自行车向车架的搬入。

在上述的下层位置,构成旋转滑动曲柄机构的基体、车架及侧护板呈现基体与车架大致呈直角交叉且侧面防护件形成斜边的近似直角三角形,

在倒立状态下,从宽度方向观察,车架与基体和侧护板重叠地收纳。

这样,通过在下层位置使基体、车架及侧护板所成的形状接近直角三角形,能够实现旋转滑块曲柄机构乃至自行车停放器整体的小型紧凑化。

在上述的下层位置将自行车搬入到水平状态的车架时,用于以从上方跨越先行车轮(例如前轮)的两侧的方式进行支承的轮胎护板在形成斜边的侧护板的高位置侧端部附近,以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上突出并绕过轮胎而到达另一侧的形状(例如倒u字状)设置,

空载状态下的轮胎护板在车架和侧护板向上转动而到达倒立状态的过程中(自身的上端部与支柱接触且)以沿着支柱的方式进行姿势变更,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车架重叠地收纳。

这样,附设于侧护板的轮胎护板在将自行车输入至车架时,作为从侧护板立起而将轮胎保持于内侧的轮胎保持件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成为倒立状态而被收纳时,轮胎护板能够作为与支柱接触而逐渐折叠收纳的收纳引导件发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表示在下层位置且水平状态的车架中搬出自行车的中途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整体主视图。

图3是将图1的背面侧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4是将图1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接着图1,表示结束从水平状态的车架中搬出自行车,开始向倒立状态的自动收纳的整体主视图。

图6是将图5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接着图5,表示车架到达倒立状态的收纳中途及收纳结束的整体主视图。

图8是在图7的收纳中途阶段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将图7的收纳结束阶段的背面侧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接着图7,表示在下层位置车架从倒立状态向水平状态恢复,处于空载状态即自行车的搬入待机状态的整体主视图。

图11是接着图10,表示在下层位置且水平状态的车架中处于自行车的搬入结束状态即实载状态的整体主视图。

图12是将图11的背面侧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接着图12,表示将实载状态的车架上升,在上层位置保管自行车的整体主视图。

图14是将图13的背面侧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5是将图13局部放大表示的作用说明图。

图16是接着图13,表示使实载状态的车架下降,在下层位置处于自行车的即将搬出之前的状态的整体主视图。

符号说明

1支柱

10旋转滑块曲柄机构

11台车(基体)

12车架

120旋转轴(旋转轴线)

121长孔(引导部)

13支撑件(侧护板)

13l左支撑件(侧护板)

13r右支撑件(侧护板)

130摆动轴(摆动轴线)

131滑动销(滑块)

132轮胎护板

133立起施力弹簧

20台车升降机构(牵引力赋予机构)

21升降用气压弹簧

30车架转动机构(力矩施加机构)

31转动用气压弹簧

40台车锁定机构(下层止动机构)

41锁定臂

42支轴

44车轮支撑件(第一检测单元)

50滑块锁定机构(转动止动机构)

51转动锁定板

52转动轴

53操作销

60车架锁定机构(移动止动机构)

61车架止动件

64动作部件(操作单元;第二检测单元)

100自行车停放器

bcl自行车

fw前轮(先行搬入车轮;后续搬出车轮)

rw后轮(后续搬入车轮;先行搬出车轮)

c120旋转轴心

c130摆动轴心

c131滑块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倒立收纳型的自行车停放器100具备作为用于实现倒立收纳、即以倒立状态收纳未搭载自行车bcl的空载状态的车架12(参照图7)的功能的基本结构的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作为用于驱动该各部分的单元的台车升降机构20(牵引力赋予机构)以及车架转动机构30(力矩赋予机构)、作为用于限制该各部分的动作的单元的台车锁定机构40(下层止动机构)、滑块锁定机构50(转动止动机构)以及车架锁定机构60(移动止动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具有作为固定连杆发挥功能的台车11(基体)、作为旋转驱动连杆发挥功能的车架12、以及作为旋转从动连杆发挥功能的支撑件13(侧护板),从正面观察(即从车架12的宽度方向观察)形成为刚体结构的三角形。

台车11沿着在上下方向以筒状形态立设的支柱1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台车升降机构20赋予牵引力,配置为在支柱1的下层位置与上层位置之间通过辊111能够升降(详见后述)。另外,台车11通过台车锁定机构40在下层位置被锁定于支柱1(详见后述),在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中作为固定连杆发挥功能。

车架12的前端部(基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台车11的下部以宽度方向的旋转轴120(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在长度方向上以槽状呈悬臂状延伸,在终端(后端)形成有用于搬出搬入自行车bcl的出入口123。通过车架转动机构30在空载状态下对前端部赋予以旋转轴120为中心的力矩,以相对于位于下层位置的台车11能够从水平状态向沿着支柱1的倒立状态旋转的方式配置(详见后述),在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中作为旋转驱动连杆发挥功能。而且,车架12能够通过车架锁定机构60卡定于支柱1(详见后述)。

支撑件13在车架12的宽度方向两侧配置有一对,左支撑件13l和右支撑件13r(参照图3和图4)各自的一端部(在图1~4中为上端部)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台车11的上部以宽度方向的摆动轴130(摆动轴线)为中心摆动。另一方面,左右的支撑件13l、13r的另一端部(在图1~4中为下端部)形成相对于沿着车架12的中途部且是靠近后端部(终端部)固定的板状构件122的长度方向一体形成的长孔121(引导部),在下层位置的空载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卡合支撑的滑动销131(滑块),在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中,作为旋转从动连杆发挥功能。另外,支撑件13是在台车11与车架12之间以倾斜交叉状架设的左右一对斜撑,阻止或抑制在下层位置被搬出搬入到水平状态的车架12的自行车bcl的横摆振动(即左右偏斜)即横摆运动,或者防止搭载自行车bcl的落下。进而,通过滑块锁定机构50能够锁定滑动销131相对于长孔121的滑动移动(详见后述)。

即,在支柱1的下层位置,台车11、车架12及支撑件13具有在正面观察时台车11与车架12大致直角交叉且支撑件13形成斜边的近似直角三角形的刚体结构。严格地说,连结旋转轴心c120及摆动轴心c130的直线与连结旋转轴心c120及滑块中心c131的直线形成为大致直角交叉的近似直角三角形。这样,构成车架12和支撑件13经由滑动销131进行曲柄运动的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因此,在空载状态下,滑动销131在长孔121内沿长度方向滑动移动,车架12及支撑件13相对于台车11向上转动而以沿着支柱1的倒立状态被收纳。并且,在该倒立状态下,车架12在正面观察时与台车11及支撑件13重合而被收纳。

通过使用这样的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能够在自行车停放器100的倒立收纳构造中实现紧凑化。另外,通过台车11、车架12及支撑件13,形成为各边具有刚性的牢固的三角形,在车架12及支撑件13以倒立状态被收纳时不会产生折弯部、松弛部。

在本实施例的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中,作为旋转驱动连杆的车架12仅在从水平状态到沿着支柱1的倒立状态的大约90°的旋转角(1/4旋转)的范围内动作(参照图7),因此也可以称为“1/4旋转滑块曲柄机构”。

另外,通常效仿由“旋转滑块曲柄机构”构成的结构体的例子(例如星型旋转发动机),另外,虽然与机构名的称呼对照,通常使支撑件13的滑动销131成为旋转驱动连杆(主动件),但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构成部件的强度而将车架12(的长孔121)设为旋转驱动连杆。

在构成斜边的支撑件13的高位置侧端部附近(即靠近支柱1)且从正面观察时车轮支撑件44(后述)与摆动轴130之间,从支撑件13直立状地竖立并且起伏自如地设置有保持车架搭载自行车bcl的前轮fw(先行搬入车轮)的轮胎护板132。轮胎护板132形成为从一方的支撑件(例如左支撑件13l)向上突出且绕过前轮fw的轮胎而到达另一方的支撑件(例如右支撑件13r)的倒u字形状,在下层位置向水平状态的车架12搬入自行车bcl时从上方跨过前轮fw的两侧而保持于内侧(参照图11)。这样,在将自行车bcl搬入车架12时,轮胎护板132作为将前轮fw的轮胎保持在内侧的轮胎保持件发挥功能。

立起施力弹簧133架设于支撑件13与轮胎护板132之间,将轮胎护板132保持为相对于支撑件13始终直立状地立起的姿势。在空载状态的车架12及支撑件13向上转动而到达倒立状态的过程中,轮胎护板132的上端部与支柱1接触,克服立起施力弹簧133的作用力而以沿着支柱1的方式逐渐进行姿势变更,在正面观察时与车架12重合而被收纳(参照图7)。这样,在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12成为倒立状态而被收纳时,轮胎护板132作为与支柱1接触而逐渐折叠收纳的收纳引导件发挥功能。

返回图1,构成台车升降机构20的主要部分的升降用气压弹簧21的基端部安装于支柱1内的上端部,在向下突出的活塞杆21r的终端部(下端部)安装有动滑轮22。另外,在支柱1内的上端部也安装定滑轮23。连结线24的一端固定于支柱1内的规定位置,按照动滑轮22、定滑轮23的顺序卷绕后,另一端固定于台车11的上端面。在活塞杆21r的退入(收缩)时,车架12与台车11一起位于下层位置,通过自行车bcl的搬入而成为实载状态(参照图11)。通过活塞杆21r的突出(伸长),车架12与台车11一起上升到上层位置而保管自行车bcl(参照图13)。

如图1和图2所示,车架转动机构30主要由转动用气压弹簧31构成,其基端部安装于台车11的上端部,另一方面,活塞杆31r的前端部安装于车架12的前端部。活塞杆31r的推出力产生将活塞杆31r的终端部安装位置与旋转轴心c120的水平方向分离距离作为臂的长度的力矩。在活塞杆31r的退入(缩小)时,车架12维持水平状态(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活塞杆31r的突出(伸长)时,车架12及支撑件13相对于台车11向上转动而以沿着支柱1的倒立状态被收纳(参照图7)。

然而,台车升降机构20的升降用气压弹簧21以通过与台车11、车架12、支撑件13以及车架搭载自行车bcl的合计载荷对应的牵引力将台车11始终向上方拉起的方式发挥作用。另外,车架转动机构30的转动用气压弹簧31以利用与车架12及支撑件13的合计载荷对应的力矩将车架12的前端部始终收纳为倒立状态的方式发挥作用。

图1和图2所示的台车锁定机构40在台车11位于下层位置时以如下方式进行作用:在空载状态下以相对于支柱1不能进行基于升降用气压弹簧21的牵引力的台车11的升降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参照图3),在实载状态下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进行锁定解除(参照图12)。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锁定臂4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配置于台车11的宽度方向的支轴42,锁定臂41的下端部以l字状向前方弯曲而形成卡定爪412。卡定爪412能够与形成于支柱1的下层位置的臂卡合部2卡合,在台车11与锁定臂41的上端部之间配置有臂施力弹簧43,卡定爪412始终向与臂卡合部2卡合的方向(前方侧)施力。另外,在卡定爪412的后部向下突出形成有突起411。

另外,在车架12的靠前端部,以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配置有用于挡住搬入自行车bcl的前轮fw(先行搬入车轮)的车轮支撑件44。车轮支撑件44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延长杆45连接,并且延长杆45始终被配置于车轮支撑件44与车架12之间的杆施力弹簧46向前方施力。延长杆45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弯曲成l字状而形成有钩挂部451,钩挂部451包围形成于锁定臂41的下端部的突起411的周围且位于前方。

如图3所示,在车架12为空载状态即车轮支撑件44没有载置前轮fw时,由于杆施力弹簧46的作用力,车轮支撑件44后倾,延长杆45前进,因此钩挂部451位于比突起411靠前方的位置。锁定臂41的下端部由臂施力弹簧43向前方侧施力,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卡合而被锁定。即,台车锁定机构40进行锁定动作以使得台车11相对于支柱1不能升降。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车架12为实载状态即车轮支撑件44载置有前轮fw时,车轮支撑件44克服杆施力弹簧46的作用力而前倾,使延长杆45后退,因此钩挂部451与突起411卡合而向后方拉拽。锁定臂41的卡定爪412克服臂施力弹簧43和杆施力弹簧46的合计作用力而向后方侧转动,从而解除与臂卡合部2的卡合。即,台车锁定机构40解除锁定以使得台车11能够相对于支柱1升降。

另外,如图9所示,在车架12被收纳为倒立状态时,即车架12以摆动轴130为中心旋转时,钩挂部451逐渐远离突起411。锁定臂41的下端部由臂施力弹簧43向前方侧施力,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卡合而被锁定。即,台车锁定机构40进行锁定动作以使得台车11相对于支柱1不能升降。

返回到图1和图2,滑块锁定机构50在台车11处于下层位置且车架12处于水平状态时,通过禁止滑动销131相对于长孔121的滑动移动来进行锁定动作,以使得相对于台车11不能进行基于转动用气压弹簧31的力矩的车架12及支撑件13的向上转动(参照图4)。另一方面,滑块锁定机构50通过允许滑动销131的滑动移动来解除锁定,以便能够进行车架12及支撑件13的向上转动(参照图6)。

另外,车架锁定机构60在下层位置或上层位置,被切换为使车架12卡定于支柱1而不能移动的锁定动作方式(参照图4或图15)、和解除卡定而能够移动的锁定解除方式(参照图6)。车架锁定机构60中的锁定动作方式与锁定解除方式的切换基于配置于车架12的出入口123并且兼作空载状态的检测单元和人为的操作单元的动作构件64的动作来进行,与滑块锁定机构50的锁定动作以及锁定解除相互连动地同时执行(参照图4和图6)。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支柱1的下层位置形成有越向下方而朝向后方侧的突出量变得越大的下层卡合部4,在车架12的下方设置有被止动施力弹簧62始终向支柱侧(前方侧)施力的车架止动件61。车架止动件61经由沿车架12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结杆63,与以兼作空载状态的检测机构和人为的操作机构的形式设置于出入口123的动作部件64连结。

支承板124固定于车架12,转动锁定板51的一端部设置为以配置于支承板124的宽度方向的转动轴52为中心能够转动。在转动锁定板5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包括向下开口的切口的锁定爪511,锁定爪511的切口能够从上方与滑动销131嵌合。在转动轴52与锁定爪511的中间,在与长孔121的长轴配置方向(即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倾斜长孔513,从连结杆63向宽度方向突出形成的操作销53插入于倾斜长孔513。在转动锁定板51的比锁定爪511靠终端的终端部,形成有向与倾斜长孔513不同的方向倾斜的斜面部512。

如图4所示,在台车11处于下层位置且车架12处于水平状态时,动作部件64不动作而连结杆63未被拉动的情况下,车架止动件61被止动施力弹簧62向前方侧施力,并以登上下层卡合部4的状态卡定。即,车架锁定机构60以将车架12卡定于支柱1而不能移动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另外,操作销53位于倾斜长孔513的前端部侧,不使转动锁定板51转动,因此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以使车架12及支撑件13不能向上转动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即,滑块锁定机构50禁止滑动销131的滑动移动,以不能倒立收纳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台车11处于下层位置、车架12处于水平状态时,动作部件64动作而拉动连结杆63的情况下,车架止动件61克服止动施力弹簧62向后方侧移动,与下层卡合部4的卡定被解除。即,车架锁定机构60以能够解除车架12相对于支柱1的卡定而移动的方式解除锁定。另外,操作销53向倾斜长孔513的后方侧移动,使转动锁定板51向上方转动,解除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的嵌合而允许滑动移动,以能够进行车架12及支撑件13的向上转动的方式解除锁定。即,滑块锁定机构50允许滑动销131的滑动移动,以能够倒立收纳的方式解除锁定。

另外,在车架12被收纳为倒立状态时,即车架12以摆动轴130为中心旋转时,车架止动件61逐渐远离下层卡合部4。即,车架锁定机构60以能够解除车架12相对于支柱1的卡定而移动的方式解除锁定。另外,如图8所示,滑动销131能够与转动锁定板51无关地在长孔121内滑动移动。即,滑块锁定机构50允许滑动销131的滑动移动,以能够倒立收纳的方式解除锁定。

并且,在车架12从倒立状态恢复到水平状态时,通过向与朝向倒立状态的收纳相反的方向移动,车架止动件61也卡定于下层卡合部4,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此时,在滑动销131向与图8的箭头相反的方向滑动移动到长孔121内时,滑动销131潜入锁定爪511的斜面部512,使转动锁定板51以转动轴52为中心向上转动,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

这样,在台车11位于下层位置且随着自行车bcl的搬出而处于水平状态的车架12成为空载状态时(参照图5),台车锁定机构40以使台车11相对于支柱1不能升降的方式进行锁定动作(参照图3),并且滑块锁定机构50允许滑动销131相对于长孔121的滑动移动,并且,车架锁定机构60能够解除车架12相对于支柱1的卡定而进行移动,通过相互连动地同时解除锁定(参照图6),基于转动用气压弹簧31的力矩,车架12及支撑件13相对于台车11向上转动而以沿着支柱1的倒立状态被收纳(参照图7)。

而且,在通过动作部件64的人为操作将车架12从倒立状态恢复操作成水平状态时,基于滑动锁定机构50的滑动销131相对于长孔121的锁定动作与基于车架锁定机构60的车架12相对于支柱1的卡定锁定动作相互联动地执行(参照图10)。

这样,自行车bcl被搬出而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12以及支撑件13在直至以倒立状态被收纳为止的期间不会产生折弯、松弛,作为构成旋转滑块曲柄机构10的旋转驱动连杆以及旋转从动连杆能够保持刚体结构。因此,能够成为具备强度、耐久性优异并且牢固的车架收纳构造、能够安全可靠地保管·管理从轻量级到重量级的各种自行车的自行车停放器100。

进而,在下层位置从车架12搬出自行车bcl而成为空载状态的车架12被自动收纳为倒立状态,在下层位置将自行车bcl搬入车架12而成为实载状态的车架12在上层位置被保管·管理。因此,在倒立收纳型的自行车停放器100中,自行车bcl的搬出作业及搬入作业均在下层位置进行,因此作业负担被减轻,也不易产生误操作。

接着,按照操作的顺序对以上所述的自行车停放器100的动作进行概略说明。

<下层位置、从水平状态的车架搬出自行车的中途>(图1、图3和图4)

如图1所示,前轮fw位于比车轮支承部44靠后方且比动作部件64靠前方的位置,自行车bcl处于搬出的中途。车轮支撑件44(第一检测机构)检测搬出结束即空载状态,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卡合,台车11被支柱1锁定(图3)。前轮fw不与动作部件64(第二检测机构)接触,不被检测为搬出结束(空载状态),因此车架止动件61被下层卡合部4捕捉,车架12被卡定锁定于支柱1。另外,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因此阻止车架12的倒立收纳(图4)。

<自行车从车架的搬出结束>(图5、图3和图6)

图5表示前轮fw结束搬出并与动作部件64接触的状态。由于车轮支撑件44(第一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空载状态,所以台车11继续被支柱1锁定的状态(图3)。通过前轮fw使动作部件64(第二检测机构)工作,车架止动件61从下层卡合部4脱离,车架12与支柱1的卡定被解除。另外,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的嵌合被解除,允许滑动移动,因此能够进行车架12的倒立收纳(图6)。

<车架的自动倒立收纳>(图7、图9和图8)

如图7所示,下层位置、水平状态的车架12被收纳为倒立状态。在车架12被收纳为倒立状态时,锁定臂41的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的卡合被维持。台车11被支柱1锁定(图9)。车架止动件61随着车架12的旋转而与下层卡合部4分离,因此台车11与车架1不卡合,滑动销131能够在长孔121内滑动移动(图8)。轮胎护板132也沿支柱1被收纳。

<从车架的倒立状态向水平状态的恢复>(图10、图9和图8)

如图10所示,在把持把手129而使倒立状态的车架12向水平状态恢复时,车架止动件61卡定于下层卡合部4,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图9)。滑动销131使斜面部512(转动锁定板51)向上转动,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图8)。轮胎护板132也恢复为立起状态。

<自行车的搬入结束>(图11、图12和图4)

图11表示结束了向下层位置、水平状态的车架12搬入自行车bcl的状态。通过将前轮fw载置在车轮支撑件44上,锁定臂41的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的卡合被解除,台车11能够相对于支柱1升降(图12)。车架止动件61被下层卡合部4捕捉,车架12被卡定锁定于支柱1。另外,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因此阻止车架12的倒立收纳(图4)。

<自行车的上层位置保管>(图13、图14、图15)

图13表示将搬入了自行车bcl的车架12在上层位置保管的状态。通过将前轮fw载置在车轮支撑件44上,锁定臂41的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的卡合被解除,台车11能够相对于支柱1升降(图14)。车架止动件61被上部卡合部3捕捉,车架12卡定锁定于支柱1。另外,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因此阻止车架12的倒立收纳(图15)。

<自行车的下层位置搬出前>(图16、图12和图4)

图16表示即将从下层位置、水平状态的车架12搬出自行车bcl之前的状态。通过将前轮fw载置在车轮支撑件44上,锁定臂41的卡定爪412与臂卡合部2的卡合被解除,台车11能够相对于支柱1升降(图12)。车架止动件61被下层卡合部4捕捉,车架12被卡定锁定于支柱1。另外,锁定爪511的切口与滑动销131嵌合而锁定滑动移动,因此阻止车架12的倒立收纳(图4)。

本发明能够用于上下两层式的自行车停放器,但对于下层的自行车停放部能够采用已知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