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6247发布日期:2019-10-22 21:3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滑板车因具有造型美观、操作方便、驾驶安全等特点,越来越普及,滑板车有一对把手,双手可以握持把手,为了降低滑板车的空间,便于运输和储存等,一般滑板车及电动滑板车等都采用折叠式。

申请号为20142001144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把手折叠装置及滑板车,包括把手主体,把手主体呈T形,包括横管和竖管;横管内穿接有第一转动接杆,第一转动接杆的两端连接有第二转动接杆,第二转动接杆与第一转动接杆为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接杆上套接有可滑动的套筒,第二转动接杆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按钮弹簧,按钮弹簧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弹珠,套筒上设有用于卡接弹珠的圆孔,第二转动接杆远离第一转动接杆的一端设有穿孔,穿孔内设有穿接有套筒圆柱销,套筒上设有条形限位孔,套筒圆柱销的一端穿过套筒设于条形限位孔内,套筒上套接有把手套。该滑板车折叠装置折叠、展开方式简便快捷,然而把手套一体成型制成,一端设置成封闭结构,留有透气孔,安装时从把手套另一端套在套筒上,安装极其不便,并且圆柱销穿过把手套,用于把手套的限位,安装不方面,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把手组件包括套管和套在所述套管上的把手套,端盖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套管的第一端上;所述把手套与端盖连接的端部为开口端,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端盖上靠近所述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嵌设在所述套管内,所述端盖上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将所述端盖连接在所述套管上。

优选地,所述把手套的外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上靠近端盖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端盖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内壁上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应的位置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在所述凸起部上。

优选地,所述外管上靠近所述端盖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止挡部,所述内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止挡部相应的第二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定位部,所述把手套的内壁上开设有相应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端部设有塞块。

优选地,所述内管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一对贯穿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制作方便,将把手组件和端盖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在套管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的连接部,通过螺钉将端盖可靠地连接在连接部上,安装便捷,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滑板车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把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端盖上未安装塞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塞块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套管

11 连接部

111 第一连接孔

12 外管

121 第一定位部

122 止挡部

13 内管

131 第一定位槽

132 凸起部

133 第二限位槽

134 贯穿孔

14 第二定位部

2 把手套

21 外延部

211 第一限位槽

22 第二定位槽

3 端盖

31 第一限位部

311 卡槽

32 第二连接孔

33 第二限位部

34 塞块

4 车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把手组件与端盖的连接结构,把手组件包括套管1和套在所述套管1上的把手套2,所述套管1的第二端与折叠把手连接,把手组件连接在滑板车的车头组件上,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20142001144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的滑板车把手折叠装置,端盖3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套管1的第一端上,所述把手套2与端盖3连接的端部为开口端,便于将把手套2套在所述套管1上后,通过螺钉将所述端盖3连接在所述套管1上。

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1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的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端盖3上靠近所述套管1的一侧设有凸起第一限位部31,第一限位部31与所述套管1内圆的径向截面的形状相适配,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11形状相应的缺口,从而使所述第一限位部31能可靠地嵌设在所述套管1内,所述端盖3上穿设有第二连接孔32,所述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32和第一连接孔111将所述端盖3可靠地连接在所述套管1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把手套2的外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外延部21,使所述把手套2的径向截面呈一头大另一头小的形状,所述外延部21上靠近端盖3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槽211,第一限位槽211和所述把手套2的内部空间可分隔开;如图8所示,所述端盖3上设有第二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3呈弧形状,所述第二限位部33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11内,一方面,便于安装时端盖3在把手组件上的定位,另一方面,使所述端盖3与所述套管1连接后不会转动。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套管1包括外管12和内管13,所述外管12套接在所述内管13上,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内管13的内壁上,所述外管12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的第一定位部121,第一定位部121呈长条状,所述内管13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31,第一定位槽131的形状与第一定位部121对应,也呈长条状,将内管13从外管12的一端塞入,并向另一端移动安装,使所述第一定位部12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内,从而避免外管12和内管13相对转动。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内管13的内壁上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1相应的位置设有凸起部132,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上开设有卡槽311,所述卡槽311卡在所述凸起部132上,一方面,所述凸起部132设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31相背的位置,可以加强所述第一定位槽131处内管13的外壁强度;另一方面,便于所述端盖3与所述内管13的连接定位。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外管12上靠近所述端盖3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止挡部12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止挡部122,对称分布,所述内管13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止挡部122相应的第二限位槽133,当所述外管12与所述内管13安装时,所述止挡部12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33内,使所述外管12与所述内管13安装完成后,所述外管12与所述内管13的端部平面齐平,并且可以防止外管12与内管13相对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套管1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定位部14,所述把手套2的内壁上开设有相应的第二定位槽22,将所述把手套2从所述套管1的端部套装,安装时,所述第二定位部14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内,并沿所述第二定位槽22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把手套2和所述套管1可靠地连接,避免相对转动。

如图6、图7和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孔32为台阶孔,螺钉沉没在台阶孔内,台阶孔的大孔内设有塞块34,将螺钉的螺帽塞在第二连接孔32内,避免与空气接触生锈,同时也美观大方。

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内管13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一对贯穿孔134,贯穿孔134的作用与申请号为201420011444.0的实用新型专利中贯穿孔作用相似,用于安装圆柱销,然而本实用新型中外管12上并没有设置贯穿孔,故圆柱销的两端可顶在外管12的内壁上,不需要在把手套2上穿孔,圆柱销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把手弹簧等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