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平衡车车轮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986发布日期:2020-01-21 22:3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平衡车车轮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平衡车车轮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在有一种类型的平衡车,其电机轴的固定结构复杂,电机轴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壳体上,还通常需在轮轴上开设扁平面,在安装支架上开设与扁平面相匹配的扁口特征,其加工难度大,拆卸及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平衡车车轮及平衡车,利用安装座内设置第一紧固特征如内花键的方式,对轮轴进行固定,固定牢靠,安装便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用于平衡车车轮的轮轴的固定,包括安装座和螺母,安装座上开设有用于轮轴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用于与轮轴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一紧固特征,所述螺母用于螺纹连接于车轮的轮轴上,螺母位于安装座的内侧。安装座的内侧指的是靠近平衡车中部的一侧,安装座的外侧指的是靠近外部车轮的一侧,即远离平衡车中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上设置第一紧固特征,从而使轮轴与安装座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而螺母的设置,可防止轮轴沿轴向脱离于安装座。结构巧妙,使用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紧固特征为内花键。利用内花键对轮轴上的外花键进行匹配,防止两者产生相对转动,花键的配合稳定牢靠。在其他方案中,第一紧固特征可为锥形孔,或异形孔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向呈左右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的孔向呈左右方向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车轮安装于平衡车壳体的两侧,使两车轮相平行,也有利于车轮沿轴进行旋转,从而使平衡车前进、后退。

平衡车车轮,采用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车轮的轮轴上具有与第一紧固特征相匹配的第二紧固特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紧固特征的设置,有利于与安装座上的第一紧固特征相匹配,防止车轮的轮轴与安装座之间的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紧固特征为外花键。外花键与内花键的设置,使得两者配合紧密,不易产生相对转动。第二紧固特征可为其他方案如锥形部,可为棱锥或圆锥,第一紧固特征可为锥形孔等,同样能达到防止轮轴转动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车轮的轮轴,轮轴的远离车轮的一端具有用于螺母连接的外螺纹部。外螺纹部有利于螺母的连接,从而防止轮轴脱离于安装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轴上具有用于轮毂电机内的导线穿出的第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导线的穿出以连接于壳体内的控制器。

平衡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车轮,所述轮轴穿过第一通孔,第一紧固特征与第二紧固特征相匹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轮轴上,螺母直接或间接抵靠于安装座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紧固特征的设置,有利于与安装座上的第一紧固特征相匹配,防止车轮的轮轴与安装座之间的相对转动,螺纹部有利于螺母的连接,从而防止轮轴脱离于安装座。第一紧固特征为内花键,第二紧固特征为外花键,配合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轮轴末端的外螺纹部露出于第一通孔,外螺纹部上靠近车轮的螺纹与安装座内侧面齐平或处于第一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螺母拧于外螺纹部上时,对安装座进行直接的抵靠,从而进一步对轮轴进行锁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车架,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或一体成型于车架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螺母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垫片,垫片套在轮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有利于螺母牢固地作用于安装座上,增大受力面积,也可防止安装座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车架,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或一体成型于车架的左右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可与车架一体成型或相分离设置,有利于轮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利用轮轴上外花键及安装座上第一紧固特征如内花键的设置,完成对轮轴的巧妙固定,并利用螺母对轮轴进行锁固,防止其脱离于安装座。一方面使轮轴的使用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有利于轮轴的安装。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i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1、安装座12、车轮13、螺母16、第一通孔121、轮轴131、外螺纹部132、第三通孔1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中,所述左右方向,指的是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指的是平衡车置于水平面上时的上下方向,上下方向并不一定是铅垂方向,斜向的上下,也应理解为本申请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指的是平衡车前进后退的方向。本申请中对于壳体而言,内侧指的是靠近壳体中部的方向,外侧指的是靠近两侧车轮的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参见图1至图4,用于平衡车车轮13的轮轴131的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2和螺母16,安装座12上开设有用于轮轴131穿入的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内设置有用于与轮轴131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一紧固特征,所述螺母16用于螺纹连接于车轮的轮轴131上,螺母16位于安装座12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特征为内花键。第一通孔的孔向呈左右方向设置。

实施例2

平衡车车轮,采用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用轮轴固定装置,车轮13的轮轴131上具有与第一紧固特征相匹配的第二紧固特征。

第二紧固特征为外花键。车轮13的轮轴131,轮轴131的远离车轮的一端具有用于螺母16连接的外螺纹部132。

轮轴131上具有用于轮毂电机内的导线穿出的第三通孔133。

实施例3

平衡车,参见图1至图4,包括壳体11、安装座12、车轮13、踏板组件、控制器和电池两个车轮,壳体内安装控制器和电池。壳体11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车轮13。车轮的轮轴131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2内,安装座12可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壳体11上,安装座12也可与壳体一体成型。图中所示壳体11仅为下壳,上壳未示出,踏板组件可安装于上壳上。

安装座12上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用于轮轴131穿入的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内设置有内花键。

车轮13内具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轮轴131为中空管状,即轮轴具有沿轴向方向的第三通孔133,以用于轮毂电机内的导线的引出。轮轴131上的靠近车轮的一侧具有与第一通孔121的内花键相匹配的外花键。

轮轴131上外花键的长度与安装座12上内花键的长度相适配,轮轴131的长度长于安装座12的长度,即轮轴131穿入第一通孔121后,会露出于第一通孔。且外螺纹部132的远离车轮的末端露出于第一通孔121,外螺纹部132的靠近车轮的一侧与安装座12的远离车轮的一侧相平齐。或者外螺纹部132的部分螺纹处于第一通孔121内,以便于螺母16的可靠拧紧。

轮轴131的远离车轮的末端具有用于螺母16螺纹连接外螺纹部132。

轮轴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轮轴131穿入的安装座12以及螺母16。轮轴131、安装座12的结构如上文所述,不再赘述。

安装时,轮轴131穿入第一通孔121后,外螺纹部132穿出于第一通孔121,螺母16拧在外螺纹部132上。拧紧螺母16,螺母16作用于安装座12上,完成轮轴的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