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278发布日期:2020-04-28 19:47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



背景技术:

自行车座垫是骑行时与屁股直接接触的自行车配件,可分为两种,窄型细长的硬座垫,这种窄型的硬座垫常见于运动型单车,是设计给高速巡航用的,宽大而软的舒适型座垫,这样的座垫较常见于入门车种或休闲取向的单车,是设计给慢速巡航用的,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布号cn20827758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地车运动座椅皮革,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的pvc太空革、聚氨酯层、网布表层、网布通风泡绵层、网布底层、基布层和皮革基层,所述pvc太空革与聚氨酯层之间固定设置若干个环形阵列或矩形阵列分布的弹性凸块,所述弹性凸块通过水性粘结剂分别与pvc太空革与聚氨酯层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凸块将pvc太空革撑起,形成若干个凸点,但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专门的减震结构加以辅助支撑,或减震结构单一,不能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无法实现人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按摩,舒适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不能贴合人体臀部形态,无法保证底部的气体正常流动,座垫的透气性较差,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没有设置专门的防摩擦结构,无法有效减轻摩擦对人体带来的不便,不能够很好地避震缓冲,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通过底部的第一减震结构和内置的第二减震结构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座垫本体内部的海绵层和底部的减震弹簧也起到辅助减震作用,通过按摩结构实现人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按摩,提高了舒适度,顶板层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气体正常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的两侧,透气通孔保证座垫的透气性,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设置防摩擦结构,有效减轻摩擦对人体的带来的不便,让座垫更贴合人体臀部,很好地避震缓冲,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包括底板、第一减震结构、座垫本体、第二减震结构、防摩擦结构和按摩结构,

底板:所述底板为三角形平板结构,底板的上端三角处设有减震弹簧;

第一减震结构:所述第一减震结构位于底板的上端中部;

座垫本体:所述座垫本体位于第一减震结构的上端,座垫本体自下至上依次包括车座底板层、垫板层、海绵层和顶板层;

第二减震结构:所述第二减震结构位于车座底板层的上端,第二减震结构的上端与垫板层的底面固定连接;

防摩擦结构:所述防摩擦结构位于顶板层的上端边缘处;

按摩结构:所述按摩结构位于顶板层的上端两侧;

其中:车座底板层的底面与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车座底板层的底部中部为拱槽结构。

如此设置,拱槽结构保证整体结构的轻重量和小风阻,减震弹簧起到辅助减震,通过底部的第一减震结构和内置的第二减震结构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座垫本体内部的海绵层和底部的减震弹簧也起到辅助减震作用,通过按摩结构实现人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按摩,提高舒适度,顶板层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正常气体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的两侧,透气通孔保证座垫的透气性,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设置防摩擦结构,有效减轻摩擦对人体的带来的不便,让座垫更贴合人体臀部,很好地避震缓冲,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套筒,套筒位于底板的上端中部,套筒的筒内底端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圆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圆柱的底端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圆柱的顶端与车座底板层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缓冲弹簧的缓冲支撑作用下,实现圆柱在套筒内的伸缩,进而保证颠簸路段的上下缓冲减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结构包括均匀设在车座底板层上表面的圆槽,圆槽的槽内底端设有圆形底片,圆形底片的上端设有减震气囊,减震气囊的高度大于圆槽的槽高,减震气囊的上端设有圆形顶片,圆形顶片的顶端与垫板层的底面固定连接,减震气囊起到内部的减震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防摩擦结构自下至上依次包括橡胶软垫层、聚氨酯凝胶体层和液体硅胶层,橡胶软垫层减少腿部与顶板层接触边缘产生的摩擦,聚氨酯凝胶体层具备较强的支撑性,有效减轻震动对人体的伤害,液体硅胶层能够让人体更贴近橡胶软垫层,进而更贴合座垫。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结构包括按摩圆凸和橡胶凸点,按摩圆凸均匀分布在顶板层的上表面,按摩圆凸的外表面布满橡胶凸点,人体臀部接触顶板层时,随着车体震动,通过按摩圆凸上的橡胶凸点实现对臀部的舒适按摩。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层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皮革基层、网布层和超纤皮层,皮革基层为聚氨酯皮革制成,皮革基层、网布层和超纤皮层保证顶板层使用过程中的极强的耐磨性、透气性和耐老化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圆弧通槽和透气通孔,所述圆弧通槽位于顶板层的上端中部,顶板层的上端布满透气通孔,顶板层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正常气体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的两侧,透气通孔保证座垫的透气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l形支架、杯筒和条形口,所述l形支架位于底板的后侧,l形支架上端的两个安装孔内设有杯筒,杯筒的外表面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条形口,通过杯筒便于摆放人员喝水的水杯,均匀分布的条形口间接减少配重和车体行进时的空气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自行车皮革座垫,具有以下好处:

1、在缓冲弹簧的缓冲支撑作用下,实现圆柱在套筒内的伸缩,进而保证颠簸路段的上下缓冲减震,通过圆槽内的减震气囊起到内部的减震缓冲,座垫本体内部的海绵层和底部的减震弹簧也起到辅助减震作用,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

2、人体臀部接触顶板层时,随着车体震动,通过按摩圆凸上的橡胶凸点实现对臀部的舒适按摩,顶板层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正常气体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的两侧,透气通孔保证座垫的透气性。

3、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设置橡胶软垫层、聚氨酯凝胶体层和液体硅胶层,橡胶软垫层减少腿部与顶板层接触边缘产生的摩擦,聚氨酯凝胶体层具备较强的支撑性,有效减轻震动对人体的伤害,液体硅胶层能够让人体更贴近橡胶软垫层,进而更贴合座垫,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结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减震结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摩擦结构内部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摩结构内部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层内部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减震结构、21套筒、22缓冲弹簧、23圆柱、3座垫本体、31车座底板层、32垫板层、33海绵层、34顶板层、341皮革基层、342网布层、343超纤皮层、4减震弹簧、5第二减震结构、51圆槽、52圆形底片、53减震气囊、54圆形顶片、6防摩擦结构、61橡胶软垫层、62聚氨酯凝胶体层、63液体硅胶层、7按摩结构、71按摩圆凸、72橡胶凸点、8圆弧通槽、9透气通孔、10l形支架、11杯筒、12条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一种自行车皮革座垫,包括底板1、第一减震结构2、座垫本体3、第二减震结构5、防摩擦结构6和按摩结构7,

底板1:底板1为三角形平板结构,底板1的上端三角处设有减震弹簧4;

第一减震结构2:第一减震结构2位于底板1的上端中部,第一减震结构2包括套筒21,套筒21位于底板1的上端中部,套筒21的筒内底端设有缓冲弹簧22,缓冲弹簧22的顶端与圆柱23的底端固定连接,圆柱23的底端延伸至套筒21的内部,圆柱23的顶端与车座底板层3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缓冲弹簧22的缓冲支撑作用下,实现圆柱23在套筒21内的伸缩,进而保证颠簸路段的上下缓冲减震;

座垫本体3:座垫本体3位于第一减震结构2的上端,座垫本体3自下至上依次包括车座底板层31、垫板层32、海绵层33和顶板层34,顶板层34自下至上依次包括皮革基层341、网布层342和超纤皮层343,皮革基层341为聚氨酯皮革制成;座垫本体3内部的海绵层33也起到辅助减震作用,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皮革基层341、网布层342和超纤皮层343保证顶板层使用过程中的极强的耐磨性、透气性和耐老化性;

第二减震结构5:第二减震结构5位于车座底板层31的上端,第二减震结构5的上端与垫板层3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减震结构5包括均匀设在车座底板层31上表面的圆槽51,圆槽51的槽内底端设有圆形底片52,圆形底片52的上端设有减震气囊53,减震气囊53的高度大于圆槽51的槽高,减震气囊53的上端设有圆形顶片54,圆形顶片54的顶端与垫板层32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圆槽51内的减震气囊52起到内部的减震缓冲,圆形顶片54和圆形底片52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

防摩擦结构6:防摩擦结构6位于顶板层34的上端边缘处,防摩擦结构6自下至上依次包括橡胶软垫层61、聚氨酯凝胶体层62和液体硅胶层63;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设置了橡胶软垫层61、聚氨酯凝胶体层62和液体硅胶层63,橡胶软垫层61减少腿部与顶板层34接触边缘产生的摩擦,聚氨酯凝胶体层62具备较强的支撑性,有效减轻震动对人体的伤害,液体硅胶层63能够让人体更贴近橡胶软垫层61,进而更贴合座垫本体3,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

按摩结构7:按摩结构7位于顶板层34的上端两侧,按摩结构7包括按摩圆凸71和橡胶凸点72,按摩圆凸71均匀分布在顶板层34的上表面,按摩圆凸71的外表面布满橡胶凸点72;随着车体震动,通过按摩圆凸71上的橡胶凸点72实现对臀部的舒适按摩;

其中:车座底板层31的底面与减震弹簧4的上端固定连接,车座底板层31的底部中部为拱槽结构,拱槽结构保证整体结构的轻重量和小风阻,减震弹簧4起到辅助减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圆弧通槽8和透气通孔9,圆弧通槽8位于顶板层34的上端中部,顶板层34的上端布满透气通孔9。

具体的,这样设置,顶板层34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8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正常气体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34的两侧,透气通孔9保证座垫本体3的透气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l形支架10、杯筒11和条形口12,l形支架10位于底板1的后侧,l形支架10上端的两个安装孔内设有杯筒11,杯筒11的外表面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条形口12。

具体的,这样设置,l形支架10提供杯筒11的安放场所,人员可以通过杯筒11便于摆放人员喝水的水杯,均匀分布的条形口12间接减少配重和车体行进时的空气阻力。

在使用时:在缓冲弹簧22的缓冲支撑作用下,实现圆柱23在套筒21内的伸缩,进而保证颠簸路段的上下缓冲减震,通过圆槽51内的减震气囊52起到内部的减震缓冲,座垫本体3内部的海绵层33和底部的减震弹簧4也起到辅助减震作用,保证颠簸路段充分的缓冲减震,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人体臀部接触顶板层34时,随着车体震动,通过按摩圆凸71上的橡胶凸点72实现对臀部的舒适按摩,顶板层34中部设置的圆弧通槽8贴合人体臀部形态,也保证底部的正常气体流动,可以将臀部受力面充分集中在顶板层34的两侧,透气通孔9保证座垫本体3的透气性,在与腿部产生摩擦的位置设置了橡胶软垫层61、聚氨酯凝胶体层62和液体硅胶层63,橡胶软垫层61减少腿部与顶板层34接触边缘产生的摩擦,聚氨酯凝胶体层62具备较强的支撑性,有效减轻震动对人体的伤害,液体硅胶层63能够让人体更贴近橡胶软垫层61,进而更贴合座垫本体3,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者骑行时的舒适效果,通过杯筒11便于摆放人员喝水的水杯,均匀分布的条形口12间接减少配重和车体行进时的空气阻力,皮革基层341、网布层342和超纤皮层343保证顶板层使用过程中的极强的耐磨性、透气性和耐老化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