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卡丁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1860发布日期:2020-09-15 18:44阅读:1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卡丁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丁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用卡丁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但是骑行方式单一,拓展的附件少,功能少;市场上的平衡车,稳定性差,骑行技术要求高,电动平衡车没有刹车,导致身体受惯性驱使容易摔倒,引起摔伤、也非常容易发生碰撞,会给骑车人造成伤害,对骑行会有很不安全的隐患。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电动平衡车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提高两轮平衡车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和娱乐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平衡车骑行方式单一,拓展的附件少,功能少;市场上的平衡车,稳定性差,骑行技术要求高,电动平衡车没有刹车,导致身体受惯性驱使容易摔倒,引起摔伤、也非常容易发生碰撞,会给骑车人造成伤害,对骑行会有很不安全的隐患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车通用的卡丁车架。是以市场上的电动平衡车为本实用新型卡丁车架的动力驱动,通过踩踏卡丁车的油门踏板来控制电动平衡车来推动卡丁车的行驶的速度,通过换挡来切换电动平衡车的前进或者倒车来推动卡丁车的前进或者倒车,本装置通用于市场上现有的电动平衡车安装使用,对市场上的电动平衡车通用性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卡丁车架,包括前进油门拉线钢丝、油门踏板、细方向杆、刹车踏板、替代备用从动系统、可拆卸防撞杆、平衡车前护栏和挡板第一开槽,所述前进油门拉线钢丝穿插在从动杆后端的内部,且倒车拉线钢丝穿插在从动杆前端的内部,同时从动杆前端与从动杆后端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从动杆的连杆中间安装在电动平衡车的鞍架中轴上;第一从动杆支杆与第二从动杆支杆分别安装在从动杆前端和从动杆后端的下端;

所述油门踏板在前进油门拉线连杆的上方,且换挡拉线与左侧安装在倒车拉线连杆上,同时倒车拉线连杆右侧是倒车油门拉线;前进油门拉线设置在倒车油门拉线的下侧;

所述细方向杆通过锁扣插接在粗转向杆的内部,导向杆与第一导杆铰接在一起,且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铰接在一起,同时第二导杆与车轮轴相铰接;

所述刹车踏板与左刹车线拉杆和右刹车线连杆相连接,且左刹车线拉杆与左前轮刹车线相连接,同时右刹车线连杆与右前轮刹车线相连接,左前轮刹车线与左前轮碟刹盘相固定,右前轮刹车线与右前轮碟刹盘相固定,同时右前轮碟刹盘与碟刹卡钳安装在一起;

所述替代备用从动系统包括第一备用前进油门拉线连接第二从动底座、且第二从动底座连接平衡车后护栏,第二备用倒车拉线连接第一从动底座且第一从动底座连接与平衡车前护栏;第一从动底座和第二从动底座以中心轴为圆心做运动;

所述可拆卸防撞杆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圆管插接在第二车梁圆管内部,且可拆卸防撞杆下端通过第一连接圆管插接在第一车梁圆管内部,使用螺丝固定;

所述平衡车前护栏、平衡车后护栏、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平衡车护栏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右中心轴与左中心轴、第一魔术贴绑带和第二魔术贴绑带,挡板第一开槽和挡板第二开槽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螺栓上,挡板第三开槽和挡板第四开槽分别安装于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螺栓上;

还包括第三车梁圆管,所述第三车梁圆管上安装有换挡杆;座椅设置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上,且第四车梁圆管插入第一圆管内,第三车梁圆管插入第二圆管内。

优选的,所述油门踏板、前进油门拉线、前进油门拉线连杆、前进油门拉线钢丝、倒车油门拉线、倒车拉线连杆和倒车拉线钢丝组成油门组件。

优选的,包括第一备用前进油门拉线、第二备用倒车拉线、第一从动底座和第二从动底座组成备用的从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座椅、第二圆管和第一圆管组成座椅移动的调节组件。优

选的,所述换挡杆、换挡拉线、倒车拉线连杆和弹簧组成换挡组件。

优选的,所述粗转向杆、锁扣、细方向杆、第一导杆、第二导杆、车轮轴和导向杆组成转向组件。

优选的,所述刹车踏板、左刹车线拉杆、左前轮刹车线、左前轮碟刹盘、右前轮刹车线、右前轮碟刹盘和碟刹卡钳组成刹车组件。

优选的,所述右中心轴与左中心轴关于平衡车前护栏为对称结构,且平衡车护栏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固定在平衡车前护栏的左端,第三车梁圆管下端与平衡车护栏左中心轴串连在一起,第四车梁圆管下端与平衡车鞍架右中心轴串连在一起,第三连接件固定在平衡车前护栏的右端,平衡车后护栏与前平衡车前护栏平行且两端焊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上,挡板第一开槽和挡板第二开槽分别安装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螺栓上,挡板第三开槽和挡板第四开槽分别安装与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螺栓上;第一魔术贴绑带和第二魔术贴绑带分别平行且对称穿插在平衡车前护栏和平衡车后护栏的两侧下端组成平衡车鞍架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以电动平衡车为卡丁车的动力驱动,用开卡丁车的方式来更方便的控制电动平衡车前进和倒车来推动卡丁车的前进和倒车;通过踩踏卡丁车油门踏板更灵活的控制电动平衡车来推动卡丁车行驶速度;具体是踩踏卡丁车油门踏板的角度大小来控制电动平衡车的倾斜角度的大小控制电动平衡车行驶的速度快慢,来达到控制卡丁车的行驶速度的目的,以切换前进油门拉线和倒车油门拉线的拉伸来带动电动平衡车的前倾或者后倾使电动平衡车前进或者倒车,来达到卡丁车的前进或者倒车的目的;

2.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脚可以踩到刹车和油门的距离,适合自己的位置来调节方向盘前后长短的距离,调节座椅在车梁上前后的距离,来达到个人开卡丁车的最佳位置,能更好的,更舒服的开卡丁车,对不同人群通用性强;

3.以可以调节的电动平衡车的鞍架的长度和调节挡板之间宽度,来适应市场上现有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平衡车,来可以安装在卡丁车架的鞍架上,对市场上的电动平衡车通用性强;

4.解决目前电动平衡车的单一骑行方式,没有刹车,使目前市场上电动平衡车可以拓展成卡丁车,完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更安全的操控方法的驾驶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车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b处放大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后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c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d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刹车组件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结构e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局部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f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转向组件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防撞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架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架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架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前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卡丁车后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座椅移动图;

图21为第一挡板第一开槽和挡板第二开槽示意图;

图22为第二挡板第三开槽和挡板第四开槽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中轴;101、前进油门拉线钢丝;102、从动杆后端;103、第一从动杆支杆;104、倒车拉线钢丝;105、从动杆前端;106、第二从动杆支杆;110、固定螺栓;111、第一从动底座;112、第二从动底座;113、第一备用前进油门拉线;114、第二备用倒车拉线;134、油门踏板;136、换挡拉线;137、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8、倒车拉线连杆;140、前进油门拉线;141、倒车油门拉线;150、导向杆;151、第一圆管;152、第二圆管;154、粗转向杆;155、锁扣;156、细方向杆;157、第一导杆;158、第二导杆;159、车轮轴;160、刹车踏板;161、左刹车线拉杆;162、右刹车线连杆;163、左前轮刹车线;164、右前轮刹车线;165、左前轮碟刹盘;166、右前轮碟刹盘;167、碟刹卡钳;170、可拆卸防撞杆;171、第一连接圆管;172、第二连接圆管;173、第二车梁圆管;174、第一车梁圆管;180、左中心轴;181、第一连接件;182、第二连接件;183、第三车梁圆管;184、平衡车前护栏;185、平衡车后护栏;186、第三连接件;187、右中心轴;188、第四连接件;189、平衡车护栏连接件;190、第一魔术贴绑带;191、第二魔术贴绑带;192、第四车梁圆管;193、挡板第一开槽;194、挡板第二开槽;195、挡板第三开槽;196、挡板第四开槽;1、电动平衡车:2、座椅:3、换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卡丁车架,包括前进油门拉线钢丝101、油门踏板134、细方向杆156、刹车踏板160、替代备用从动系统、可拆卸防撞杆170、平衡车前护栏184和挡板第一开槽193,前进油门拉线钢丝101穿插在从动杆后端102的内部,且倒车拉线钢丝104穿插在从动杆前端105的内部,同时从动杆前端105与从动杆后端102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从动杆的连杆中间安装在电动平衡车1的鞍架中轴100上;第一从动杆支杆103与第二从动杆支杆106分别安装在从杆前端105和从动杆后端102的下端;油门踏板134在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7的上方,且换挡拉线136与左侧安装在倒车拉线连杆138上,同时倒车拉线连杆138右侧是倒车油门拉线141;前进油门拉线140设置在倒车油门拉线141的下侧;油门踏板134、前进油门拉线140、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7、前进油门拉线钢丝101、倒车油门拉线141、倒车拉线连杆138和倒车拉线钢丝104组成油门组件;换挡杆3、换挡拉线136、倒车拉线连杆138和弹簧组成换挡组件;细方向杆156通过锁扣155插接在粗转向杆154的内部,导向杆150与第一导杆157铰接在一起,且第一导杆157与第二导杆158铰接在一起,同时第二导杆158与车轮轴159相铰接;粗转向杆154、锁扣155、细方向杆156、第一导杆157、第二导杆158、车轮轴159和导向杆150组成转向组件;刹车踏板160与左刹车线拉杆161和右刹车线连杆162相连接,且左刹车线拉杆161与左前轮刹车线163相连接,同时右刹车线连杆162与右前轮刹车线164相连接,左前轮刹车线163与左前轮碟刹盘165相固定,右前轮刹车线164与右前轮碟刹盘166相固定,同时右前轮碟刹盘166与碟刹卡钳167安装在一起;刹车踏板160、左刹车线拉杆161、左前轮刹车线163、左前轮碟刹盘165、右前轮刹车线164、右前轮碟刹盘166和碟刹卡钳167组成刹车组件。

替代备用从动系统包括第一备用前进油门拉线111连接第二从动底座112、且第二从动底座连接平衡车后护栏185,第二备用倒车拉线114连接第一从动底座111且第一从动底座111连接与平衡车前护栏184;第一从动底座111和第二从动底座112以中心轴110为圆心做运动;组成备用的从动结构;可拆卸防撞杆170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圆管172插接在第二车梁圆管173内部,且可拆卸防撞杆170下端通过第一连接圆管171插接在第一车梁圆管174内部,使用螺丝固定;

平衡车前护栏184、平衡车后护栏185、第一连接件181、第二连接件182、平衡车护栏连接件189、第四连接件188和第三连接件186右中心轴187与左中心轴180、第一魔术贴绑带190和第二魔术贴绑带191组成平衡车鞍架组件;右中心轴187与左中心轴180关于平衡车前护栏184为对称结构,且平衡车护栏连接件189通过第二连接件182与第一连接件181固定在平衡车前护栏184的左端,第三车梁圆管183与平衡车鞍架左中心轴串连在一起,第四车梁圆管192下端与平衡车鞍架右中心轴串连在一起,第三连接件186固定在平衡车前护栏184的右端,平衡车后护栏185与前平衡车前护栏184平行且两端焊接在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三连接件186上,第一魔术贴绑带190和第二魔术贴绑带191分别平行且对称穿插在平衡车前护栏184和平衡车后护栏185的两侧下端,挡板第一开槽193和挡板第二开槽分别安装与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件182的螺栓上,挡板第三开槽和挡板第四开槽196分别安装与第三连接件186和第四连接件188的螺栓上;

第一车梁圆管183和第二车梁圆管192在平衡车前护栏184的上方向座椅2的下方做平行对称的s形;换挡杆3安装在第二车梁圆管173上;座椅2设置在第三车梁圆管183和第四车梁圆管192上;第三车梁183插接在第二圆管152内,第四车梁圆管插入第一圆管151内;座椅2、第二圆管152和第一圆管151组成座椅的调节组件;

如图4所示:卡丁车架的备用的从动结构;可以通过前进油门拉线140末端连接第一备用前进油门拉线113,向上拉第一从动底座111,使平衡车前面向下倾,卡丁车往前进,倒车油门拉线141末端连接第二备用倒车拉线114,向上拉第二从动底座112,使平衡车后面向下倾,卡丁车往后倒车;

参阅图9,通过踩踏刹车踏板160向下,同时带动左刹车线拉杆161和右刹车线连杆162向下拉伸,使其左右两根刹车拉线末端同时带碟刹卡钳167夹紧右前轮碟刹盘166、左碟刹卡钳夹住左前轮碟刹盘165来达到刹车制动的目的;

如图12所示:为实现可以调节方向杆的长度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来方便操控方向;上方是细方向杆156插入下方粗转向杆154里面,去适配不同人群习惯,通过拉出或者插入细方向杆156来达到调节适合自己的方向杆长度的目的;通过粗方向杆上的锁扣155锁紧固定方向杆长度位置,对不同使用人群通用性强;不使用时,把细方向杆156插到下方粗转向杆154的底部,减小卡丁车体积,方便使用者携带和包装运输;

如图14所示:卡丁车安装有可拆卸的防撞杆170,为达到可以将卡丁车的防撞杆可以方便拆卸,在不用卡丁车时候,需要收纳时尽可能的减小体积;将防撞杆170连接第一连接圆管171、第二连接圆管172上,使第一连接圆管171插入第一卡丁车圆管174内,第二连接圆管172插入卡丁车第二卡丁车圆管173内,螺丝固定;来达到方便拆卸的目的;

如图15图21和图22所示:卡丁车架的平衡车鞍架可以通过纵向调节前后平衡车护栏之间的距离,横向调节鞍架左右两侧挡板的之间的距离,来达到适应市场上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电动平衡车1;对电动平衡车1的通用性强;具体是通过将两侧电动平衡车1上的护栏连接件189、第二连接件182、第三连接件186、第四连接件188的螺丝松开,拉开或者缩小电动平衡车1前护栏184和电动平衡车1的后护栏185的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平衡车的宽度,通过挡板第一开槽193和挡板第二开槽194分别安装与第一连接件181和第二连接182的螺栓上,挡板第三开槽195和挡板第四开槽196分别安装与第三连接件186和第四连接件188的螺栓上,通过移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距离来适应不同平衡车踏板长度,来达到可以安装在不同大小,不同型号的电动平衡车1上,用鞍架两侧的第一魔术贴绑带190、第二魔术贴绑带191从电动平衡车1底部穿过,把电动平衡车1固定在鞍架上,使电动平衡车1始终以鞍架左中心轴180和右中心轴187的两个轴承的中心轴为圆心做运动,来达到电动平衡车1可以前倾或者后倾;

如图15所示:卡丁车座椅2位置安装与第三车梁圆管183和第四车梁圆管192车梁上,卡丁车架安装在电动平衡车1上时,会把卡丁车底盘抬高,为达到降低卡丁车底盘高度,降低卡丁车座椅2的离地间隙高度,使驾驶者坐姿降和重心降低来提高卡丁车稳定的性能的目的;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方的第三车梁圆管183和第四车梁圆管192的端部向前平行延伸至前护栏184的上方,同时向下折弯成s形,以达到电动平衡车1的鞍架的前倾和后倾时不会触碰上方的第三车梁圆管183和第四车梁圆管192,来达到降低卡丁车的底盘高度;

如图20所示:座椅2底座的两侧圆管套在车梁183和车梁192两侧圆管上,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脚可以踩到刹车和油门的距离,适合自己的位置,来调节座椅底座两侧的第一圆管151、第二圆管152在卡丁车车梁上前后的位置,座椅2底座两侧圆管上的第一圆管151、第二圆管152上的各装有两个螺丝,调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螺丝拧紧来固定座椅2的位置;

如图2、图8、图15和图16所示:卡丁车3的倒车的换挡优选方案,换挡杆向上拉起,换挡拉线136末端拉动倒车拉线连杆138往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7的方向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前进油门拉线的连杆137移

出油门踏板134下方的位置,使其倒车拉线的连杆138在油门踏板134的下方,此时踩下油门踏板134带动倒车拉线的连杆138,向下运动,拉伸倒车拉线钢丝104拉卡丁车架的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的从动杆前端105向上提,动力经过从动杆的中心轴100的支点,使从动杆支杆106向下压,使电动平衡车1后护栏185向后下方倾斜,此时安装在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的电动平衡车1也会同时向后下方倾斜,根据电动平衡车1的特点,电动平衡车1后面受力往后下方倾斜,卡丁车往后倒车;电动平衡车1往后下方倾斜角度越大,倒车速度越快的特点,往下踩踏油门踏板134的角度越大,带动倒车拉线141,往前拉伸的越长,使其末端的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的从动杆前端105向上角度越大,经过中心轴100传导使从动杆支杆106向下压电动平衡车1的后护栏向下角度越大,卡丁车往后倒车的速度就越快;目的是通过脚控制油门踏板的角度来控制电动平衡车1往后下方倾斜角度的方法来达到控制卡丁车的倒车速度;从动杆向上或者向下的角度范围,可以通过对从动杆前端105的螺母的松紧来调节角度范围的;这就是该通用卡丁车架工作的整个过程。

卡丁车前进的优选方案,如图2、图8、图15和图16所示,在使用该通用卡丁车架时,换挡杆3按下去,换挡拉线136回位,弹簧弹起推动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7,往倒车拉线连杆138的方向移动,使倒车拉线连杆138移出油门踏板134下侧的位置,使前进油门拉线连杆137在油门踏板134的下侧,此时踩下油门踏板134,带动拉线连杆137向下运动使前进油门拉线140拉伸,带动前进油门拉线钢丝101拉从动杆后端102向上提动力经过从动杆中轴100的支点,使第一从动杆支杆103向下压,使前护栏184向前下侧倾斜,此时安装在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的电动平衡车1受力也会同时向前下方倾斜,根据电动平衡车1的特点,电动平衡车1前面受力往前下方倾斜,卡丁车往前行驶;电动平衡车1受力往前下方倾斜角度越大,前进速度越快的特点,往下踩踏油门踏板134的角度越大,带动前进油门拉线140,往前拉伸的越长,使其末端的电动平衡车1鞍架上的从动杆后端102向上角度越大,经过中心轴100传导使从动杆支杆103向下压电动平衡车1的前护栏向下角度越大,卡丁车前进的速度就越快;电动平衡车1往前下侧倾斜角度越大,行驶速度越快,可以通过对从动杆后端102的螺母的松紧来调节鞍架的倾斜角度的大小;这就是该通用卡丁车架工作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