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812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边撑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边撑使用方便,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承受整车重量,且受力方向倾斜,因此对于边撑支撑结构的强度要求非常高;现有的边撑支撑或连接结构通常采用焊接方式,装配不便,连接处磨损或断裂后不便于更换,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从而提高边撑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上的安装结构强度,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包括上夹紧支架,其下部通过螺栓依次连接有下夹紧支架和边撑;所述上夹紧支架的两端从上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下夹紧支架的两端从下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所述底边管位于电动车底车架的一侧,中间方管位于电动车底车架中部与底边管平行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夹紧支架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一,其中部具有便于螺栓固定的内凹槽部,两侧对称延伸有分别与底边管和中间方管顶面及侧面相配合的搭接部。

下夹紧支架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二,其一侧设有与中间方管的底面及侧面相配合的卡槽,另一侧设有与底边管侧面配合的内凹弧面。

所述上夹紧支架与底边管、中间方管之间,以及下夹紧支架与底边管、中间方管之间,均通过螺栓锁紧。

还包括加强支撑架一,所述加强支撑架一两端分别通过加强支撑架二固定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所述加强支撑架一底部与边撑固定连接。

加强支撑架一整体呈下凹折弯形,其中部通过螺栓与边撑连接,两端则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架二连接;每个加强支撑架二呈上凸折弯结构,从中间方管顶部将其围绕后与加强支撑架一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

中间方管两端分别与横向设置在底车架的两个底边管之间横梁连接,位于与边撑位置相对应的底边管表面上设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互补的实施方式,保证边撑的支撑结构得到加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损坏的情况下,无需拆卸,实施第二种实施方式即可。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是无需加装加强支撑架二和加强支撑架一,只利用上夹紧支架、下夹紧支架支撑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作为安装边撑的主体结构,再将下夹紧支架和边撑固定连接,从而起到锁紧支撑的作用;另一实施方式为在上夹紧支架、下夹紧支架构成的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加强支撑架二和加强支撑架一,加强支撑架二和加强支撑架一的作用主要是同步夹紧中间方管,加强支撑架一与边撑(通过支架)连接,主要起加强边撑安装结构的作用,第二种实施方式尤其适用于上夹紧支架、下夹紧支架结构出现损坏的情况,无需更换,直接装配即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拆去底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夹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拆去拆去底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

其中:1、底边管;2、中间方管;3、上夹紧支架;4、下夹紧支架;5、边撑;6、加强支撑架二;7、加强支撑架一;8、加强板;9、横梁;31、内凹槽部;32、搭接部;41、中间连接体二;42、卡槽;43、内凹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包括上夹紧支架3,其下部通过螺栓依次连接有下夹紧支架4和边撑5;上夹紧支架3的两端从上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下夹紧支架4的两端从下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底边管1位于电动车底车架的一侧,中间方管2位于电动车底车架中部与底边管1平行设置。

上夹紧支架3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一,其中部具有便于螺栓固定的内凹槽部31,两侧对称延伸有分别与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顶面及侧面相配合的搭接部32。

如图4所示,下夹紧支架4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二41,其一侧设有与中间方管2的底面及侧面相配合的卡槽42,另一侧设有与底边管1侧面配合的内凹弧面43。

上夹紧支架3与底边管1、中间方管2之间,以及下夹紧支架4与底边管1、中间方管2之间,均通过螺栓锁紧。

如图5-图7所示,还包括加强支撑架一7,加强支撑架一7两端分别通过加强支撑架二6固定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加强支撑架一7底部与边撑5固定连接。

加强支撑架一7整体呈下凹折弯形,其中部通过螺栓与边撑5连接,两端则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架二6连接;每个加强支撑架二6呈上凸折弯结构,从中间方管2顶部将其围绕后与加强支撑架一7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

中间方管2两端分别与横向设置在底车架的两个底边管1之间横梁9连接,位于与边撑5位置相对应的底边管1表面上设有加强板8。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是无需加装加强支撑架二6和加强支撑架一7,只利用上夹紧支架3、下夹紧支架4支撑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4之间,作为安装边撑5的主体结构,再将下夹紧支架4和边撑5固定连接,从而起到锁紧支撑的作用;另一实施方式为在上夹紧支架3、下夹紧支架4构成的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加强支撑架二6和加强支撑架一7,加强支撑架二6和加强支撑架一7的作用主要是同步夹紧中间方管2,加强支撑架一7与边撑5(通过支架)连接,主要起加强边撑安装结构的作用,第二种实施方式尤其适用于上夹紧支架3、下夹紧支架4结构出现损坏的情况,无需更换,直接装配即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紧支架(3),其下部通过螺栓依次连接有下夹紧支架(4)和边撑(5);

所述上夹紧支架(3)的两端从上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下夹紧支架(4)的两端从下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

所述底边管(1)位于电动车底车架的一侧,中间方管(2)位于电动车底车架中部与底边管(1)平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夹紧支架(3)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一,其中部具有便于螺栓固定的内凹槽部(31),两侧对称延伸有分别与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顶面及侧面相配合的搭接部(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紧支架(4)的结构为:包括中间连接体二(41),其一侧设有与中间方管(2)的底面及侧面相配合的卡槽(42),另一侧设有与底边管(1)侧面配合的内凹弧面(4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紧支架(3)与底边管(1)、中间方管(2)之间,以及下夹紧支架(4)与底边管(1)、中间方管(2)之间,均通过螺栓锁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支撑架一(7),所述加强支撑架一(7)两端分别通过加强支撑架二(6)固定在底边管(1)和中间方管(2)之间;所述加强支撑架一(7)底部与边撑(5)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支撑架一(7)整体呈下凹折弯形,其中部通过螺栓与边撑(5)连接,两端则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架二(6)连接;每个加强支撑架二(6)呈上凸折弯结构,从中间方管(2)顶部将其围绕后与加强支撑架一(7)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方管(2)两端分别与横向设置在底车架的两个底边管(1)之间横梁(9)连接,位于与边撑(5)位置相对应的底边管(1)表面上设有加强板(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撑锁紧及加强装置,包括上夹紧支架,其下部通过螺栓依次连接有下夹紧支架和边撑;所述上夹紧支架的两端从上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下夹紧支架的两端从下部支撑安装在底边管和中间方管之间;所述底边管位于电动车底车架的一侧,中间方管位于电动车底车架中部与底边管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互补的实施方式,保证边撑的支撑结构得到加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损坏的情况下,无需拆卸,实施第二种实施方式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向龙贤;杨客松;李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