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5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的制作方法
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把手。
技术背景[0002]摩托车是当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演化为一 种集运动、休闲、代步于一体的装备。因此其使用的舒适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 的摩托车把手一般没有调节功能,使用者只能慢慢的适应把手的高度与角度。因此其使 用的舒适性被大打折扣。目前在一些较为高档的摩托车上往往会装上可调节的把手,如 公开号为CNM321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摩托车把手,主要是于摩托车的头管 底端设有一上接头,另于连接在该头管底端的内管顶端设有一下接头,该上接头与下接 头之间是以一万向转轴联结,而设于该头管上的定位件一侧凸设的凸柱则伸置于外管一 侧的挡板限制槽中,并以锁固件锁固定位,由此可利用锁固件的旋松,使头管以万向转 轴为中心旋摆,而调整设于头管两端的把手的位置,供不同体形驾驶者舒适骑乘。但是 该技术方案只能单一的调节把手的高度,不能调节左右把手之间的角度,而且左右把手 只能统一调整,当左右把手在使用中出现一定的变形、移位后,就很难将左右把手同时 调整的舒适的角度和高度上。而有些使用者的左右手臂会有长短,为了使用的舒适性, 需要将左右把手调整为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但上述技术方案也很难完成。所以现有的可 调整的摩托车把手调整的灵活性不够,很难适应各种摩托车使用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摩托车把手的调整灵活度不高、舒适 性不好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调整方便,可进行角度、高度以及左右把手之间的角度的 调整,而且左右把手可以单独调整的摩托车活动把手。[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摩托 车活动把手,该把手设于前叉的左、右立柱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分为相互独 立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的左、右立柱上设有固定圈,该固定圈上设有连接体,所述 左、右把手的连接端分别对应套接在所述左、右立柱上的固定圈的连接体上。当需要调 整把手的高度和左右把手之间的水平角度时,分别松开固定圈,并移动到适当位置,并 转动固定圈,使得左右把手之间的水平角度达到使用者感觉舒适的位置;当需要调整把 手的仰、俯角时,松开左右把手与连接体之间的套接结构,转动左右把手以使其达到最 佳的角度。上述各种角度和高度调整完毕后,重新紧固固定圈和套接结构,实现固定, 即完成把手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把手的调整均相互独立进行,互不干扰,可以最 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生理特征。[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体包括横杆和纵杆,横杆固接在固定圈上,纵杆设于在 横杆上,所述的左、右把手分别设有把手套接圈,把手套接圈均设有锁止结构,左、右 把手分别通过把手套接套接圈套接在纵杆上。当需要调整左右把手的角度时,可以松开把手套接圈的锁止结构,对左右把手分别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方式适合对把手角度、高 度的微调。[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套接圈的一侧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止块,该 锁止块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用于锁止的螺栓。用螺母将螺栓拧 紧,通过锁止块带去把手套接圈对纵杆形成挤压,达到固定作用。[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纵杆的下端设有一个纵杆套接圈,纵杆通过纵杆套接圈与横 杆相套接,纵杆套接圈的一侧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分别设有 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用于锁止的螺栓。[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圈与把手套接圈的内侧壁均设有轴向拉槽,左、右立柱 与固定圈对应的部位以及所述的纵杆与把手套接圈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轴向拉槽。固定 圈和把手套接圈在固定时,其内侧壁上的拉槽,以及与其对应的左右立柱和纵杆上拉槽 相互作用,提高了其相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使其在固定后更为稳固。[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纵杆套接圈的内侧壁上设有轴向拉槽,所述的横杆与纵杆接 圈对应的部位设有轴向拉槽。[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右立柱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高度的刻度,左、右立柱 上设有标记点,所述的固定圈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角度位置的刻度。固定圈的对应刻 度即为固定圈的高度,标记点对应的固定圈角度位置的刻度为把手的水平方向的角度位 置。这种结构使得把手的调整更为精确、方便。[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纵杆上设有用于显示左、右把手高度位置的刻度。该高度为 左右把手相对于固定圈的高度,它所表示的高度与立柱上显示的高度之和即为把手的实 际高度。[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横杆上设有标记点,所述的纵杆套接圈周围设有用于显示纵 杆的角度位置的刻度。[0013]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摩托车把手的调整 灵活度不高、舒适性不好等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调整方便,可进行角度、高度以及左 右把手之间的角度的调整,而且左右把手可以单独调整的摩托车活动把手。


[0014]附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5]附图2是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 明。[00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所述的把手分为相 互独立的左把手4和右把手5,左、右把手分别通过设于前叉的左、右立柱1上的固定圈 2设于左、右立柱1的上端。该固定圈2上设有连接体3,所述左、右把手的连接端分别 对应套接在所述左、右立柱上的固定圈的连接体3上。左、右立柱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 圈高度的刻度11,左、右立柱上设有标记点12,所述的固定圈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角度位置的刻度22。[0018]实施例2:[001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该把手设于前叉的左、右立 柱1的上端,所述的把手分为相互独立的左把手4和右把手5,所述的左、右立柱1上设 有固定圈2,左、右立柱1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高度的刻度11,左、右立柱上设有标记 点12,所述的固定圈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角度位置的刻度22。该固定圈上设有连接 体,所述左、右把手的连接端分别对应套接在所述左、右立柱上的固定圈的连接体上, 连接体包括横杆31和纵杆33,所述的左、右把手分别设有把手套接圈41,把手套接圈的 一侧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栓 孔内设有用于锁止的螺栓。左、右把手分别通过把手套接圈41套接在纵杆33上,纵杆 33上设有用于显示左、右把手高度位置的刻度。纵杆的下端设有一个纵杆套接圈32,纵 杆通过纵杆套接圈32与横杆31相套接,所述的横杆31上设有标记点,所述的纵杆套接 圈周围设有用于显示纵杆的角度位置的刻度。纵杆套接圈的一侧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 别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用于锁止的螺栓。 固定圈2、把手套接圈41、纵杆套接圈32的内侧壁均设有轴向拉槽,左、右立柱、固定 圈对应的部位、纵杆与把手套接圈对应的部位、横杆与纵杆接圈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轴 向拉槽。[0020]本实用新型需要调整把手的高度和左右把手之间的水平角度时,分别松开固定 圈,并移动到适当位置,并转动固定圈,使得左右把手之间的水平角度达到使用者感觉 舒适的位置;当需要调整把手的仰、俯角时,松开左右把手与连接体之间的套接结构, 转动左右把手以使其达到最佳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各种高度和角度的刻度,使得调节更 为准确、方便。上述各种角度和高度调整完毕后,重新紧固固定圈和套接结构,实现固 定,即完成把手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左右把手的调整均相互独立进行,互不干扰,可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生理特征。[0021]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方便、灵活、精度高,能适应不同使用者的生理和习 惯的需要的特征。5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该把手设于前叉的左、右立柱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把手分为相互独立的左把手(4)和右把手(5),所述的左、右立柱上分别设有固定圈 (2),该固定圈( 上设有连接体(3),所述左、右把手的连接端分别对应套接在所述 左、右立柱上的固定圈的连接体C3)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包括横杆 (31)和纵杆(33),横杆(31)固接在固定圈(2)上,纵杆(33)设于在横杆(31)上,所述 的左、右把手分别设有把手套接圈G1),把手套接圈Gl)均设有锁止结构,左、右把手 分别通过把手套接圈Gl)套接在纵杆(3 上。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套接圈Gl) 的一侧开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 栓孔内设有用于锁止的螺栓,构成所述的锁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杆的下端设 有一个纵杆套接圈(3 ,纵杆通过纵杆套接圈(3 与横杆相套接,纵杆套接圈的一侧开 口,该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 有用于锁止的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
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圈与把手 套接圈的内侧壁均设有轴向拉槽,左、右立柱与固定圈对应的部位以及所述的纵杆与把 手套接圈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轴向拉槽。
6.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杆套接圈的内侧 壁上设有轴向拉槽,所述的横杆与纵杆接圈对应的部位设有轴向拉槽。
7.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立 柱上设有用于显示固定圈高度的刻度,左、右立柱上设有标记点,所述的固定圈上设有 用于显示固定圈角度位置的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
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杆上设有用 于显示左、右把手高度位置的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杆上设有标记 点,所述的纵杆套接圈周围设有用于显示纵杆的角度位置的刻度。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活动把手,该把手设于前叉的左、右立柱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分为相互独立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的左、右立柱上设有固定圈,该固定圈上设有连接体,所述左、右把手的连接端分别对应套接在所述左、右立柱上的固定圈的连接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整方便,可进行角度、高度以及左右把手之间的角度的调整,而且左右把手可以单独调整的摩托车活动把手。
文档编号B62K21/16GKCN201808640SQ20102055457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丹州 申请人:张丹州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