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型双层大客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17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矮型双层大客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大客车车厢的布局,采用本发明而制成的矮型双层大客车适合作为长途客车。
现有的载重量为8至10吨级双轴大型汽车改装成大客车之后,由于受空间尺寸的限制,其最多可设置55至60个座位。如果每位乘客的平均体重按60公斤计算,乘客的总重量为3.3吨至3.6吨,汽车的载重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双层大客车可设置85个座位,但是车的重心高度显著提高了,稳定性较差,不宜作为长途客车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矮型的双层大客车车厢,采用本发明的矮型双层大客车整车高度为3.5米,比现有的双层大客车低0.7米,仅比单层大客车高0.5米。车厢内可设置100个乘客座位和2个驾驶员座位。
本发明的布局特点1.取消了上层车厢与下层车厢连接的楼梯。双层车厢内设置楼梯要减少10至15个座位。2.尽量降低下层车厢的地板高度和车厢高度。下层车厢底板距离地面高度为350MM,车厢内高度为1250MM。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布置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横剖面图。
参照图1,车厢的前部右侧是上层车厢的乘客进出车门(1)。下层车厢的前门(2)是下层车厢前两排乘客进出的车门,车门为向前拉门,中前门(3)和中后门(4)是下层车厢中间四排乘客的进出车门,车门均为向外顺开车门。后门(5)是下层车厢后二排乘员进出的车门,车门为向后拉门,乘客进出下层车厢时,与乘坐小轿车相同。
参照图2,上层车厢(7)可设置60个座位,其中有11个为拆迭座位,排距为800MM。前部是两个驾驶员座位。下层车厢(6)首排排距为850MM,其余为800MM,共八排,可设置40个座位。上层车厢的尾部设有一个行李仓(8),容积为2立方米,可放置700公斤行李。行李仓的下部是发动机和空调器仓(9)。
本发明的特点之一是尽量降低下层车厢的底板高度和车厢高度。下层车厢的下部无法设置承载全车负荷的主纵梁和横梁。参照图3,本发明的主纵梁(10)布置在上下层车厢结合处的外侧。小横梁(11)布置在下层车厢的顶部,主横梁布置在下层车厢的前后两端。下层车厢的外侧骨架和加强吊管(12)承受下层车厢的自重和负荷。下层车厢底板厚度为50MM。上下层车厢骨架与主纵梁、主横梁、小横梁焊接成整体,外蒙铝板。
本发明采用黄河牌JN162型载重汽车的x6130型柴油机、离合器、变速器、前轴、后桥、制动器及转向机构等总成,很容易制成矮型双层大客车,总重约10吨,总长度为11.8米,全宽为2.5米,轴距为7.7米。由于轴距较大,需要对转向机构进行改进,前外轮最大转向角提高到38°,按前外轮中心线计算,最小转弯半径为12.5M。
采用本发明制成的矮型双层大客车的单位造价可降低30%,旅客运送能力提高了65%。在满载乘客的条件下,每千人公里的燃料消耗不超过2.2公斤,比单层柴油机客车每千人公里耗油3.5至4公斤降底了37%。比汽油机客车每千人公里耗油4.5至5公斤降底了50%,1985年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已超过1500亿人公里,如果半数使用矮型双层大客车运输,每年可节约18万吨汽油,按国家调拨价计算,价值1.26亿元。
采用本发明制成的矮型双层大客车作为长途直达客车使用时,对乘客没有不方便之处。当作为需要多次停靠车站的长途客车使用时,需要对乘客分类,把乘坐全程的乘客安排在下层车厢,避免中途开门。上层车厢折除11个折叠坐椅,最多可站立51名乘客,总载客量为140人。
1和附图2的比例是1∶100,图3的比例是1∶50。
权利要求
1.一个乘客可站立的上层车厢(7)和矮型的下层车厢(6)组成的矮型双层大客车车厢,其特征在于A、矮型的下层车厢(6)乘客只可卧坐,不可站立。B、上层车厢(7)与下层车厢(6)无楼梯连接。
2.按权利要求
1规定的下层车厢(6),其特征是车厢内部净高度为1.1米至1.4米。
3.按权利要求
1和2规定的下层车厢(6),其特征是每排乘客均有单独进出车厢的下层车厢前门(2),中前门(3),中后门(4),后门(5)。
4.按权利要求
1规定的下层车厢(6),其特征是车厢底板下部没有主纵梁和横梁,主纵梁(10)布置在下层车厢顶部两侧。下层车(6)的自重和负荷由车厢四周的骨架和加强吊管(12)承受。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矮型双层大客车车厢的布局。采用本发明制成的矮型双层大客车适合作为长途汽车。全车高度3.5米,比现有的双层大客车低0.7米,仅比单层大客车高0.5米。车厢内设置100个乘客座位,客运能力比同级大客车提高65%,单位造价降低30%,每千人公里的燃料消耗比柴油机大客车减少了30%,比汽油机大客车减少了50%。
文档编号B62D31/00GK86100531SQ86100531
公开日1987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5日
发明者蔡军荣 申请人:蔡军荣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