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19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现有两轮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或健身器械,人们在使用中,都采用俯姿这一种姿势,而无法调整成其他姿势,这就很容易使人各应力和受力部位疲劳,尤其对那些频繁的、长时间的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使用者更为明显。同时,对人体某些可活动部位也形成限制。如果能使人的两手臂掌握自身与车的重心及支承一部分体重、臀部支部大部分体重和腿脚蹬踏行驶——这种应力和受力状况改变,并让其任意调整,问题就解决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着眼于扩大人体在自行车上的可变活动范围,即增加一靠背,使手臂和臀部的承受的力分散或调整到背部一部分,但这对现有的两轮自行车来看很难实现。因为在增加靠背后,按人体后弯曲程度,还需调整车把的高度和后倾斜度、前移脚蹬和前轮以及加长车身长度等。所以,整个调整过程困难很多。我国专利公开号CN2068935U的设计中虽增加了靠背,但其使人只能采用一种仰姿骑车姿势,未解决扩大人体可变化的范围和体姿的可变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改变公知自行车使用中人体体姿单一的现状,增加多种姿势,并能任意调整,以提高其使用的舒适程度。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人体重量主要支承部件车座为中心,在车座的后上部增设一靠背;在前轮和车把之间的竖梁前部安装一大轮盘及两脚蹬,使动力通过链条传给中轴内侧新增加的单体双齿飞轮后,再通过链条将动力传到后轴新增加的单体单齿飞轮上,带动后轮转动;在车把的中部安装一手动调整车把开关,由它控制下部的车把托架和车把上压紧板的松紧以及车把使用角度的任意调整;车把两端安装两手闸的位置与把手的手握位置在同一平行线上,它们可以与车把一起,相应的调整角度。
在通常情况下,车把角度的调整,可决定人在车上的体姿。当车把的把手处于最低位置时,人背部无法接触到靠背,两腿脚也无法蹬在上轮盘的左右两脚蹬上,人体呈“
”体形,即俯姿;当车把调整升高及后移到适宜于人的手臂可握和背部可靠的位置时,人的两腿脚就可伸到上轮盘的左和右两脚蹬上,此时,人体呈“
”体形,即仰姿;如果将两腿脚重新放在下轮盘的左和右两脚蹬上,背部离开靠背,人体又呈“ ”体形,即直立体姿;这样,通过对车把的调整和使人体体姿的变化,就可达到该自行车使用舒适的目的。
该自行车车座座面后部应适当加宽加长,以确保在采用多种体姿使用中,人的臀部受力更加合理,这是达到该车使用目的的一必要措施。
本实用新型在保留现有自行车基本使用性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由于采取了增加靠背、上轮盘等部件和改进车把功能等措施,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首先,由于使用该车时,人可以随意将骑车的姿势调整成为俯、仰和直立等姿势,因而扩大了人体体形变化的空间和角度,有效地缓解了人体疲劳的过早发生,增加了舒适感;其次,人体为仰姿时,由于背部紧靠靠背,使人在自行车上依附面积增大,具有明显稳定重心的作用;最后,由于人体体态的变化,从俯姿或直立姿改为仰姿时,人的双臂升高,且随上体后移,原俯姿时所支承的那一部分体重的力被移到背部,双腿脚前移且升高,这样在行驶时,人的手臂、背、腰和腿脚等部位能形成合力,大大增加行驶时所需要的力,因此,不仅可使行驶时即时速度加快,还可使人体在应力和受力过程中产生操作健身器械的新鲜感,从而改变了现有自行车仅靠腿、脚蹬踏行驶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
图1是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的全貌图。
图2是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的车把手动调整开关结构图。
图3是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可调整手闸的结构图。
图4是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上轮盘安装结构图。
图5是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动力传动原理图。
其中1.调整后车把、11.上轮盘、19.下轮盘(17)与后2.调整后手闸、12.上轮盘左脚蹬、轴单体单齿飞轮3.车把手动调整开13.前轮、(44)连结链条,关、14.上轮盘(11)和中20.靠背下部固定点,4.车把上压紧板、轴单体双齿飞轮21.中轴单体双齿飞5.车把托架、(16)连结链条.轮(16)与后轴单6.车把、15.下轮盘右脚蹬、体单齿飞轮(22)7.手闸、16.中轴单体双齿连结链条.
8.上轮盘右脚蹬、飞轮、22.后轴单体单齿飞9.上轮盘调整螺丝、17.下轮盘、轮10.上轮盘固定架 18.下轮盘左脚蹬23.靠背可调整拉杆
24.靠背斜十字固定 31.闸套连结轴40.竖染卡、32.下键口41.弧形长铁板25.靠背 33.前限制铁套42.调整螺母孔、26.车把托架(5)和 34.上键口、 43.上轮盘固定架上压紧板(4)铰 35.手动键开关 (10)封口块链连结轴、 36.闸套固定螺孔 44.与下轮盘(17)连27.闸套主体 37.上轮盘轴套固定接的后轴单体单28.弹簧套管 齿飞轮29.后限制铁套 、38.上轮盘轴套、30.下限制台阶、 39.长方形铁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靠背(25)是由两根支承杆(图中只画一个)和靠背面(图中未画)所构成,在两支承杆中部和下部分别有两组固定点,即车的左右各有两个。现以左边的两点说明,中部的固定点有靠背可调拉杆(23)和靠背斜十字固定卡(24)组成,靠背可调拉杆(23)杆身中部有一条较长的调整缝口,它的一头被车座下部的固定螺丝固定,另一头与杆身悬空;靠背斜十字固定卡(24)与靠背支承杆所接触那一部分的面为“凹”形。它与靠背可调拉杆(23)把靠背支承杆夹在中间,外部用两个螺丝固定。在靠背支承杆下部固定点(20)位置上,由一个两端带有螺丝孔的“C”形铁片,裹住车底梁和支承杆头部后,用螺丝拧紧固定。如把靠背(25)制成可折叠的,也是可行的,一方面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另一方面方便从后边上车的人。这里提出一个方案,将靠背左右支承杆和中、下部的两个支承部件都合为一体,成“∠”形,两线的汇集点仍固定在车座下的固定螺丝上,中间用轴相固定,上部的两个支承点为勾锁状,能锁住靠背,中部支承点放在载货架的上部并靠近车座的垂直位置,其端部与靠背支承杆下端相固定,并能使靠背支承杆转动调整,这样,当靠背支承杆上的两勾锁相挂斜立时,呈“
”形,下部分别以车座下的固定螺丝和载货架做为支承部位,当放下靠背背面时,可与载货架面相折叠,成“
”形。
参照图2在车把把杆的端部,牢固地焊有一个“凹”形的车把托架(5),它的上部是车把上压紧板(4),在靠近把杆处它们被铰链轴(26)连接在一起,车把(6)固定在它们中间,在车把上压紧板(4)正前的上部,有一个下部带有圆台阶和螺杆的车把手动调整开关(3),可与车把托架上的螺母孔结合并拧紧,从而使车把(6)固定或任意调整。车把(6)两端的手把的手握位置和手闸(7)安装的位置,必须在同一平行线上,其原因在于无论当人采用三种姿势的任何一种时,都能使手闸(7)调整到被食指和中指等指就近把握的位置上,以确保安全。
参照图3手闸(7)角度的调整是这样实现的在车把(6)上焊接两个前限制铁套(33)和后限制铁套(29),闸套主体(27)装在它们之间。其中前限制铁套(33)的上下对应处开有两个键口(32)和(34);后限制铁套(29)的上下对应处开有两个限制台阶(30)(在图中另一个被闸套主体(27)遮挡)。闸套主体(27)由两部分组成(图中只画一个,下同),其大、小型状和结构完全一样,它们的下部类似铰链被连接轴(31)所固定套装在车把(6)上,上部有四个固定螺丝孔(36),在与车把(6)靠近处有一圆柱形洞穴,内部装一弹簧(28)和一个带手柄的“丄”形键(35),“丄”形键上端的手柄从闸套主体(27)所留的缝隙处伸出,可由人手搬动。图中所画的手柄及下部的键现处于打开状态,闸套主体(27)可调至后限制铁套(29)下部的下限制台阶(30)处。
参照图4上轮盘(11)安装在前轮(13)和车把(6)之间的竖梁(40)上面。上轮盘固定架(10)是一个圆柱形,中间有两条长口,外部正面焊有一块弧形长铁板(41),带有两个调整螺母孔(42),它和竖梁(40)由两块长方形铁板(39)焊接固定在一起。上轮盘轴套(38)是穿过一个中部带有数个螺母孔的套筒(37)呈“+”形焊为一体的,其中上轮盘轴套(38)的外径和上轮盘轴套套筒(37)的外径分别等于上轮盘固定架(10)的中间两长口的宽度和上盘轮固定架(10)的内径,使它们能装进上轮盘固定架(10)内。装入后,把上轮盘固定架(10)中间上部的口用封口块(43),象下部一样焊封。这样,上轮盘轴套(38)只能在上轮盘固定架(10)内上下活动,而不能左右活动。然后,把上轮盘(11)及右脚蹬(8)和左脚蹬(12)分别装上。它们如需调整高低,可直接调整外部的上轮盘调整螺丝(9)。关于上轮盘(11)的安装,也可采用将竖梁、上轮盘固定架(10)和上轮盘轴套(38)都焊接为一体,然后分别装上轴、上轮盘和左右脚蹬等,这种方法比较简明,并能减少车体总重量。
参照图5该车的动力传动原理图如下右脚蹬(8)和左脚蹬(12)→上轮盘(11)→链条(14)→中轴单体双齿飞轮(16)→链条(21)→后轴左单体单齿飞轮(22)和后轮。右脚蹬(15)和左脚蹬(18)→下轮盘(17)→链条(19)→后轴右单体单齿飞轮(44)和后轮。以上两种运转及传动,最终分别以后轴单体单齿左飞轮(22)和单体单齿右轮(44)单独进行,两者互不干扰;上轮盘(11)也不会触及上轮盘固定架(10)。如果链条(14)过松或过紧,可通过上轮盘调整螺丝(9)进行调整。
该车在使用时,车把(6)不作调整,仍处于距上轮盘(11)较近和距靠背(25)较远的位置上,人上车后,上体须前俯,双脚也需蹬在下轮盘(17)的右脚蹬(15)和左脚蹬(18)上行驶,即俯姿行驶。要改变体姿时,需将车把手动调整开关(3)打开,使车把(6)在车把托架(5)与车把上压紧板(4)之间松动后,再将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或角度,如调整后车把(1)的位置,再将车把手动调整开关(3)关紧。接着,按动手动键开关(35),将手闸(7)调整过来,如调整后手闸(2)的位置,使其仍处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等指就近使用的位置上。调整后车把(1)的位置与上轮盘(11)距离拉远,而和靠背(25)靠近,人上车后,背部可依在靠背(25)上,将两腿脚分别由下轮盘(17)和右脚蹬(15)和左脚蹬(18)伸向上轮盘(11)的右脚蹬(8)和左脚蹬(12)上,这样人上体后倾,可以仰姿行驶。当人的背部离开靠背(25),两腿脚重新分别回到下轮盘(17)的右脚蹬(15)和左脚蹬(18)时,可以直立姿势行驶。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轮多姿靠背自行车,它有靠背[25]、上轮盘[11]及右脚蹬[8]和左脚蹬[12]、可调整角度的车把[6]和可调整角度的手闸[7]构成,其特征是可调整角度的靠背[25]在车座的后上部;上轮盘[11]及右脚蹬[8]和左脚蹬[12]固定安装在前轮[13]和车把[6]之间的竖梁[40]上面;在车把[6]中部有一可控制车把[6]角度的调整手动调整开关[3];车把[6]两端的把手部分的位置和安装手闸[7]的位置处在同一平行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利用双轮使人可有多种体姿的靠背自行车。其特征是车座后上部装一靠背,前轮与车把之间增加上轮盘及中、后部的一套动力装置,改进了车把等,使其具有了行驶中人体在俯姿、立姿和仰姿时都能使用的特点,故提高使用的舒适程度。其优点是集交通工具、赛车和健身器械优点为一体,可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减轻人体的疲劳,还能改变人仅靠腿脚的力蹬踏行驶的习惯、增加人体活动的部位。
文档编号B62M9/02GK2102237SQ9120547
公开日1992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5日
发明者耿康力 申请人:耿康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