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30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奔走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奔走式童车,属于儿童骑行娱乐装置。
普通的儿童三轮车只能供儿童简单的骑行,其结构简单,但形式单调,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而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现有的动物造型童车大都只用于公园及游乐场所内供儿童娱乐的电瓶车或旋转木马,其不但要经常充电或由电机驱动结构庞大的大转盘带动旋转,还存在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不易普及和不能用于体育锻炼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消耗能源,可产生动物奔走效果和发出动物叫声,而引起儿童兴趣并能用于体育锻炼的奔走式童车。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动物造型的车身内设有由转盘通过钢索及曲轴带动连杆和铰支座运动的机构,座鞍的座杆插于套筒内,连杆的连接处均设有铰支座,脚蹬及脚蹬杆通过钢索与座杆连接,支架位于前、后腿之间,前、后腿的端部安有单向转动轮。每个连杆都通过曲轴与转盘连接,转盘通过中轴与支座固定在车身内底部的支架上。车身内还安有发声装置,该装置为一模拟动物叫声的语音集成块。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一说明。
如附图所示,在车身18内底部固定的支架2上固定一支座6,转盘4通过中轴5与支座6连接。每条与前腿17和后腿12通过铰支座11连接的连杆3又与转盘4上的曲轴14活动连接。座鞍8伸出车身18外,与座鞍8固定的座杆9插于套筒10内。脚蹬16及与其固定的脚蹬杆15通过一钢索7绕转盘4的外圆与座杆9固定连接。在前腿17和后腿12的端部均安装一单向转动轮13。在车身18内还安一发声装置1,该发声装置1是一种可模拟动物叫声的语音集成块,其电路开关位于儿童容易操作的地方,如可作为手把的动物耳朵或角上。
儿童骑行时,靠脚部对脚蹬16向下的压力(如图中虚线所示),牵动钢索7带动转盘4向前转动,钢索7带动与座杆9相连的座鞍8向上运动,与转盘4连接的曲轴14推动连杆3向前,则可驱动前腿17绕支点O1向后摆动。由于在前、后腿17、12上安装的单向转动轮13只有向前转动的功能,加之该轮对地面的作用,即可使整个车身18向前走一步。坐下座鞍8时,座杆9通过钢索7带动转盘4向后转动,从而驱使连杆3及前、后腿17、12绕支点反向摆动一次。如此这样一踩一坐反复进行,即可使车身18向前连续奔走,产生类似动物的奔走效果。通过骑行者在车身18上一踩一坐的反复连续动作,可增强儿童腿部肌肉的力量,寓体育锻炼于游戏娱乐之中。还可随时开动发声装置1的电路开关,使发声装置1发出动物的模拟叫声,更激发了儿童对该车的兴趣。
当儿童在车身18上不动作时,只要从车身18某部向前推进,还可作为儿童手推车使用,减少小孩动辄要大人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转盘带动连杆机构及单向转动轮的结构,使车身能够整体前进,并产生一起一伏的动物奔走效果,发出模拟动物的叫声,既可为儿童提供一种骑行娱乐工具,又可对乘骑者的身体得到锻炼,还可激发儿童的兴趣。该童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形式活泼生动,适合所有儿童在各种场合骑行娱乐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奔走式童车,包括动物造型车身(18)及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杆机构是由转盘(4)旋转而通过钢索(7)及曲轴(14)带动连杆(3)运动而成,座鞍(8)的座杆(9)插于套筒(10)内,连杆(3)的连接处均设有铰支座(11),脚蹬(16)及脚蹬杆(15)通过钢索(7)与座鞍(9)连接,支架(2)位于前、后腿(17)、(12)之间,前、后腿(17)、(12)的端部安有单向转动轮(13),车身(18)内还装有发声装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3)都通过曲轴(14)连接于转盘(4),转盘(4)通过中轴(5)与支座(6)固定在车身(18)内底部的支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是所说的发声装置(1)为一模拟动物叫声的语音集成块。
专利摘要一种奔走式童车,在动物造型的车身18内设有与转盘4通过曲轴14带动连杆3及铰支座11而驱使前、后腿17、12相对运动的结构,前、后腿上安有单向转动轮13。通过儿童对脚蹬16及座鞍8的一踩一坐,可产生类似动物的奔走效果,发声装置1还可发出模拟动物的叫声。该童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形式生动,既可游戏娱乐,又可锻炼身体,还能激发儿童的兴趣,适合所有儿童在各种场合骑行娱乐使用。
文档编号B62K9/00GK2154221SQ9224073
公开日1994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三卫 申请人:刘三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