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86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二轮摩托车后部侧边的、后座乘员用的后把手组件。
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已公开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3-23428号中。
这种技术是在车座后方的车架后端部上,设置横向长环状的后把手,后把手安装、支承在由车架后部向后方伸延设置的撑条上。
以往的系车钩的一个实例如图9所示,系车钩150的主体151呈U字型,由其两端部延伸出呈长棒状的脚152、153,该脚152、153焊接在后管5的表面上。为提高脚152、153的焊接强度,就需使脚152、153的长度较长。
在如上所述的在先技术中,由于后把手是由车座后方向上方突起,所以影响载置物品。特别是当装载较大尺寸的物品时更是如此。
而且若在二轮摩托车上从车座侧面直到后部设置后罩等等时,由于后罩和后把手间互不相关地安装着,所以还存在有后盖、后把手的安装作业性不好等等缺点。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其后把手是从车体侧方突出设置,而不是向车座和车体上方突起,所以不会影响载置大尺寸物品等等而且后把手为左右整体构成,强度、刚性均较高,另外,可将后把手和后罩制成小型组件再组装到车体上,从而提高作业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后把手组件是在车架后部突出设置的,其特征在于该后把手在车体后部的左右突出,且左右后把手为左右整体构成,该后把手的后部收装在配置在车体后部的后罩下方。
而且,上述后把手与上述后罩构成小型组件后再安装在车体上。
根据上述构造,后把手是向侧部突出而不是向车座和车体上方突起,且由于后把手是左右整体构成的,所以其刚性、强度良好,而且由于它可与后罩形成小型组件再安装至车体上,所以具有良好的安装作业性。
下面依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为二轮摩托车的外观侧面图。
图2为车架和构成小型组件的后把手、后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后把手、后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在车体后部已安装有后把手、后盖的放大侧面图。
图5为图4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平面图。
图7为图6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系车钩的放大正面图。
图9为以往系车钩的一实例的正面图。
图1示出了二轮摩托车的外观侧面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的车架。在该实施例中,二轮摩托车1的车架2由位于前端部的头管2a、由此向后方伸延的主管2b、向后下方垂下的下管2c,由主管2b的后部向后下方垂下的中管2d,设置在中管2d下端部的支承板3、由主管2b的后部向后方伸延的两根车座导轨4、4,以及位于支承板3和左右车架导轨4、4间的向后上方倾斜设置的后管5、5等构成。
在头管2a处,以可自动操作转向方式支承着支承前轮6的前车叉7,在前车叉的前侧上部设置有前灯8、各种仪表9、在顶杆上设有手把10,在主管2b上还搭装有燃料油箱11,在其下方搭装有发动机12。
在支承板3处枢轴安装着支承后轮13的后车叉14,在后车叉14与车体间夹装有后缓冲组件15,在上述的车座导轨4、4上配置有车座16。
图3中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示出了后座乘员用的后把手30,它包括有从平面看呈左右对称的凹形把手部31、31以及连接在、把手部31、31各后部间的向左右方向伸延的连接杆32,把手部31、31向前下方倾斜,它们由管材等等材料整体形成。
在把手部31、31的下部内侧,折曲、伸延有对称的相应前部31a、在后者上分别固接有整体构成的向后方伸延设置的支承托片33、33。
支承托片33、33具有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部33a、大体呈水平的中间部33b、下降一个台阶的后部33c,它们由冲压成形方式等等而整体成形,并在各部分上穿设有安装孔33d、33e、33f。
在各把手部31的后部还突设有下垂的钩扣34。
在图3中,40、40为呈左右对称形状的后罩的侧件,从侧面看,其前后略呈较长的丁字型,它可由合成树脂等等成形,且形成有位于上侧后部的可与后把手30的把手部31的后部相嵌合的凹部41,位于下侧中间部的可与把手部31的前部相嵌合的凹部42,以及位于前部的扁平的凸肋40a,在凸肋40a上分别形成有纵向的安装孔40b。
在侧件40、40的上侧后部里面,设置有前后隔开的、具有安装孔的安装片43、43,侧件的各部分成形为一体。
图3中,44为后罩48的后部上侧部件,从正面看它略呈倒U字型,在其左右侧的前后处设置有具有安装孔的安装片45、46,且在其前部的左右侧亦设置有具有安装孔的安装部47,该上侧部件44可由合成树脂整体成形。
上述的侧件40、40和上侧部件44构成后罩48。
如图2所示,在车体侧的车座导轨4、4的前部、中间部处,横向架装有横梁17、18,在左右车座导轨4、4的各后端部,分别固定有安装后把手30用的撑条19、19。
各安装用撑条19的外形如图2所示,它具有后端部上侧的安装片19a、前部的向前下方倾斜的安装片19b,在各车座导轨4、4的撑条19、19的前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承后罩40、40前端部的安装片20、20。
如图3所示,将后把手30的左右把手部31、31的前后基部,游动嵌合入后罩48侧件40、40的各凹部41、42中,并将上侧部件44盖覆在侧件40、40的后部上侧,利用小螺钉21将上侧部件44的左右侧后部的安装片46、46,拧装在侧件40、40的后部内面的安装片43的后部。组装后的状态如图4、图5所示。
另外,将上侧部件44左右侧的前部安装片45、45,与侧件40、40后部里面的安装片43的前部及支承托片33的后部安装孔33f对准,并用小螺钉22将其拧装起来。
采用这种方式,便可以将上侧部件44、侧件40、后把手30组装成小型组件,从平面看,后把手30的左右把手部31、31是在后罩48的侧件40、40的侧部呈凹状突起并向前下方倾斜的。
该小型组件已由图2示出。
将与后把手30构成为小型组件的后罩48的后部,盖覆在车座导轨4、4的后部的适当位置处,使支承托片33的中间部33b安装孔33e,与上侧部件44的前部安装部47以及左右车座导轨4、4的后部安装片19的后部上侧的安装孔19a重合对准,并通过螺栓23将其安装在车座导轨侧(参见图5、图6)。
另外,利用螺栓24将后把手30的支承托片33的前部安装孔33d与上述撑条19的前部安装片19b装在一起(参见图5、图6)。
这样,便可以通过撑条19、19用螺栓将后把手30装在车座导轨4、4上。
利用螺栓25,将后罩48侧件40、40上的凸肋部40a的安装孔40b与设置在车座导轨4、4的上述撑条19、19前侧处的安装片20、20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式,可将后把手30、后罩48安装、保持在车座导轨4、4的后半部上,并可将车座16设置、保持在后罩48的上侧部件44的前方处。
在车座导轨4和支承板3之间设置的向后上方倾斜的后管5高度方向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系车钩50(参见图2)、该系车钩50如图8所示,它是使正圆形环状主体51的两端部52、53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棒状体,并通过焊接等等方式将较长的棒形的两个端部52、53固接在后管5上,并与后者形成为一体。
在该实施例中,是将较长的棒状部件弯曲360°,并将呈棒状伸延出的作为两端部的脚部分焊接在后管5的表面。
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其焊接长度更长,故系车钩的安装强度更大,当施加外力时,只是环状主体51发生变形,而力不易施加在焊接部所以系车钩50不会发生剥离等等现象。
与图9所示的系车钩150相比,本发明具有安装强度更大等等优点。
在图4中,55为侧面把手,它供二轮机动车1竖放操作时使用,与后把手30(后座乘员用)为不同的组件。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中,由于其后座乘员用的后把手在车体后部的左右处突出,所以在车座后方处不再有向上方突起的、碍事的后把手,从而使车座、车座后部的使用非常方便,当在车座后方载物品时,特别是载较大尺寸的物品时,不再有碍事后把手,故可进行大尺寸物品的装载,有良好的物品装载性。而且,由于左右后把手为左右整体构成,故后把手具有良好的刚性。
而且,若将后把手与后盖组成小型组件后再将其安装至车体,可使后把手的安装极为容易,并可以缩短组装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其后把手从车架后部突出地设置着;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把手从车体后部的左右侧突出,且左右后把手为左右整体构成,上述后把手的后部收装在配置在车体后部的后罩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把手是与上述后罩形成小型组件后,再安装在车体上。
全文摘要
一种二轮摩托车的后把手组件,包括突出设置在车架2后部的后把手30,后把手30从车体后部左右侧突出,且左右后把手31、31为左右整体构成,后把手31、31的后部收纳在配置在车体后部的后罩48的下方。根据这种结构,在车座后方处不再有向上方突起的碍事的后把手,从而车座、车座后部的使用非常方便,可进行较大尺寸的物品装载,具有良好的物品装载性。而且,由于左右后把手为左右整体构成,故后把手具有良好的刚性。
文档编号B62J7/04GK1097388SQ94104708
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7日
发明者伊沢宪二, 藤原正树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