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鞍座型车辆及二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002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鞍座型车辆及二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架上装载动力装置的小型鞍座型车辆及二轮摩托车, 该动力装置具备附设可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 机构的动作的气门控制装置、按照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设于曲轴和 变速机构之间的离合器装置、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气 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动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l中已知的是,具备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的动作的油压 控制电路、和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动作定时的气门驱动控制装置的车辆。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3—232236号公报
但是,在二轮摩托车等小型鞍座型车辆中,由于需要将动力装置整体 紧凑化,故寻求控制气门方式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气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切 换离合器装置的断/接的离合器控制装置的配置的最佳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气门控制装置 及离合器控制装置重心平衡地配置而实现动力装置的紧凑化的小型鞍座 型车辆及二轮摩托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小型鞍座型车辆,在车
架上装载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具备附设可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 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气门装置;按照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设 于曲轴及变速机构之间的离合器装置;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 动作的气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动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控制装置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 向中心线左右分开配置。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在车架上装载动力装置, 该动力装置具备附设可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 机构的气门装置;按照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设于曲轴及变速机构之 间的离合器装置;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气门控制装 置;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动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门控制装置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于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 左右分开配置,并且在正面观察时,配置在比将左右突出的脚踏部的最外 端及前轮的接地部连结的左右直线更靠内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小型鞍座型车辆,在车架上装载动力装置, 该动力装置具备附设可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 机构的气门装置;按照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设于曲轴及变速机构 之间的离合器装置;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气门控制装 置;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动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 力装置按照使所述曲轴的轴线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装载于所述车 架上,所述气门控制装置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于所述动力装置的左 右方向中心线左右分开配置。
另外,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小型鞍座型车辆, 其特征在于,在气门控制装置以及离合器控制装置上公共连接单一的油 泵,且油路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曲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配置,其中,气 门控制装置控制作用于能够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的油压式的气门 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油压,离合器控制装置控制通过油压切换动力传递的 断/接的离合器装置的油压,油路向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的一方 导入来自油泵的油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于车 辆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左右分开配置,故可使左右方向的动力装置的重心平 衡良好,可将动力装置紧凑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将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 于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左右分开配置,而且,将气门控制装置及
离合器控制装置配置在比将正面看左右的脚踏部的最外端及前轮的接地 部连结的左右直线更靠内侧,因此,可使在左右方向的动力装置的重心平衡良好,可将动力装置紧凑化,而且在二轮摩托车左右倾动时可通过脚踏 部保护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将动力装置按照使曲轴的轴线沿着左右方向的 方式装载于车架上,且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相对于动力装置的 左右方向中心线左右分开配置,因此,可使在左右方向的动力装置的重心 平衡良好,可将动力装置紧凑化,而且动力装置向小型鞍座型车辆的装载 容易。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从与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共 通连接的油泵向气门控制装置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的一方导入油压的 油路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曲轴的轴线的方向延伸配置,因此,可抑制动力 装置的体积的增加,可将与油压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及离合器装置 有关的油压系统紧凑化,可作成适合小型鞍座型车辆的动力装置,并且可 减小所述油路的配置对重心平衡造成的影响。


图l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2是动力装置的左侧视图3是动力装置的右侧视图4是图2的4一4线剖视图5是图4的5 — 5线剖视图6是图2的6 — 6线剖视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9是齿轮变速机构及离合器装置的纵剖视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11是表示油压系统的构成的系统图12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13是图12的13 — 13线剖视图14是图12的14向视图15是图1的15向视主视6图16是从图12的16向视方向看切开了一部分的曲轴箱的底面图。 符号说明
36:曲轴
44:作为发动机气门的进气门 45:作为发动机气门的排气门 48R:气门装置
63: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
64: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
102:离合器装置
103:齿轮变速结构
209:作为油泵的第一油泵
215、 265、 266:油路
220:离合器控制装置
221:作为气门控制装置的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
283:脚踏部
CB: 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
CP:动力装置的左右方向中心线
F:车架
LL、 LR:直线
P:动力装置
WF:前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按照示于附图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来说明的实施方式。
图1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图1是二轮摩托车的左侧 视图;图2是动力装置的左侧视图;图3是动力装置的右侧视图;图4是 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5 — 5线剖视图;图6是图2的6 — 6 线剖视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剖 视图;图9是齿轮变速机构及离合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主 要部分放大图;图ll是表示油压系统的构成的系统图;图12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是图12的13 — 13线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14向 视图;图15是图1的15向视主视图;图16是从图12中16向视方向观 察切开了局部的曲轴箱的底面图。
首先,图1中,鞍座式小型车辆即二轮摩托车的车架F具有可转向 地使用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25的头管26、从该头管26向后下延伸的左 右一对主架27…、连设于两主架27…的后部并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 轴板28…,在将前端可摆动地支承于枢轴板28…的摆臂29的后部轴支承 后轮WR。而且,在上述枢轴板28的下部及上述摆臂29的前部间设置连 杆30,在上述枢轴板28的上部及上述连杆30间设置有减振器31 。
在上述主架27…及枢轴板28…上悬挂、搭载有动力装置P,从该动力 装置P输出的旋转动力经由沿前后延伸的驱动轴32传递到上述后轮WR。
上述动力装置P具有发动机E,在该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3或者 车架F上安装有侧支架34,在该实施例中,将侧支架34安装于上述车架 F中的左侧枢轴板28的下部。因此,在竖起侧支架34停车时二轮摩托车 成为向左侧倾斜的状态。
图2及图3中,上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3具有在搭载到二轮摩 托车的状态下位于前方的前部气缸侧体BF和位于该前部气缸侧体BF的 后方的后部气缸侧体BR而构成V型水冷式,在与两气缸侧体BF、 BR共 通的曲轴箱35内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沿着二轮摩托车的左右方向的曲轴 36。
曲轴箱35通过将上部箱半体35a及下部箱半体35b结合而构成,按 照成为V字形的方式在上部箱半体35a上一体地形成前部及后部气缸体 38F、 38R,上述曲轴36的轴线在上述上部箱半体35a及上述下部箱半体 35b的接合面37上配置。
前部气缸侧体BF由与曲轴箱35的上部箱半体35a —体连接的前部气 缸体38F、与前部气缸体38F结合的前部气缸盖39F、与前部气缸盖39F 结合的前部气缸盖罩40F构成,后部气缸侧体BR由与曲轴箱35的上部 箱半体35a —体连接的后部气缸体38R、与后部气缸体38R结合的后部气 缸盖39R;与后部气缸盖39R结合的后部气缸盖罩40R构成,在上述曲轴 箱35的下部结合集油盘41。在前部气缸体38F上形成有在上述曲轴36的轴线方向并列的两个气 缸筒42…,上述气缸体38F按照以发动机主体33向车架F悬挂的状态使 上述气缸筒42…的轴线向前上倾斜的方式与曲轴箱35结合。另外,在后 部气缸体38R上形成有在上述曲轴36的轴线方向并列的两个气缸筒42…, 后部气缸体38R按照以发动机主体33向车架F悬挂的状态使各气缸筒 42…的轴线向后上倾斜的方式与曲轴箱35结合。而且,与前部气缸侧体 BF的两气缸筒42…分别可滑动地嵌合的活塞43…和与后部气缸侧体BR 的两气缸筒42…分别可滑动地嵌合的活塞43…共通连接于上述曲轴36。
图4及图5中,在前部气缸盖39F上,对各气缸筒42…的每一个配设 各一对进气门44…,其通过各一个气门弹簧46…向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 够进行开闭动作,同时,配设各一对排气门45…,其通过气门弹簧47… 向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够进行开闭动作,这些进气门44…及排气门45… 通过前部气缸侧体48F开闭驱动。
前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F具备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 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部气缸盖39F上,并且配置于进气门44…的上方的 凸轮轴49;安装于该凸轮轴49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进气 侧凸轮50…及进气门44…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前部气缸盖39F的进气 侧气门挺杆51…; 一端具有与设于上述凸轮轴49上的多个(该实施例中 为四个)排气侧凸轮52…滚动接触的滚子53…、并且另一端可调节进退 位置地拧合与各排气门45…的杆45a…的上端抵接的气门间隙调节螺丝 54…的摇臂55…,摇臂55…具有与上述凸轮轴49平行的轴线,通过固定 配置于前部气缸盖39F的摇臂轴56可摆动地支承。
图6及图7中,在后部气缸盖39R上,对各气缸筒42…的每一个配 置有各一对进气门44…及各一对排气门45…,它们通过气门弹簧280…、 281…向闭气门方向施力以能够行开闭工作,这些进气门44…及排气门 45…通过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R来驱动开闭。
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具备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 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后部气缸盖39R上,并且配置于进气门44…的上方 的进气侧凸轮轴57;具有与上述曲轴36平行的轴线,被旋转自如地支承 于后部气缸盖39R上,并且配置于排气门45…的上方的排气侧凸轮轴58;安装于进气侧凸轮轴59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进气侧凸轮 59…及进气门44…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后部气缸盖39R的进气侧气门挺 杆60…;安装于排气侧凸轮轴58上设置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排 气侧凸轮61…及排气门45…间且可滑动地嵌合于后部气缸盖39R的排气 侧气门挺杆62…。
而且,在后部气缸侧体48R上附设可将后部气缸侧体BR的二气缸的 进气门44…的动作方式切换为开闭动作方式及闭气门停止状态的进气侧 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和可将二气缸的排气门45…的动作方式切换 为开闭动作方式及闭气门停止状态的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
图8中,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关 联地设置,其具备可滑动地嵌合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销支架65;在 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内面之间形成油压室66,且可滑动地嵌合于销支 架65的滑销67;发挥向縮减油压室66的容积的方向按压滑销67的弹力 并设于滑销67及销支架65之间的回位弹簧68;阻止滑销67绕轴线的旋 转并设于销支架65及滑销67间的挡销69。
在销支架65的外周设有环状槽71,且在销支架65上设置具有与进气 侧气门挺杆60的轴线正交的轴线且具有使一端向上述环状槽71开口并且 将另一端堵塞的有底滑动孔72。另外,在销支架65上,可收容进气门44 的杆44a的前端部地同轴设置使通过气门弹簧28向闭气门方向施力的进 气门44的杆44a的前端部插通的插通孔73、和与该插通孔73之间夹着滑 动孔44的延长孔74。由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堵塞端侧堵塞延长孔74的 端部的圆盘状的垫片75嵌合于销支架65上,与该垫片75抵接的突部76 一体地设于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堵塞端内面中央部。
在销支架65的滑动孔72内滑动自如地嵌合滑销67。在该滑销67的 一端和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内面之间形成与环状槽71连通的油压室66, 且在滑销67的另一端和滑动孔72的堵塞端之间形成的弹簧室77内收纳 回位弹簧68。
在滑销67的轴方向中间部可收容上述杆44a的前端部地设置可与上 述插通孔73及延长孔74同轴连续的收容孔78,该收容孔78的在插通孔 73侧的端部与插通孔73对置,向滑销67的下部外侧面形成的平坦的抵接面79开口。而且,抵接面79沿滑销67的轴线方向较长地形成,收容孔 78向抵接面79的油压室66侧的部分开口 。
这种滑销67在轴方向滑动,以使通过油压室66的油压作用于该滑销 67的一端侧的油压力和通过回位弹簧68作用于滑销67的另一端侧的弹力 均衡,在油压室66的油压为低压时的非动作时,按照使收容孔78自插通 孔73及延长孔74的轴线错开并使上述杆43a的前端与抵接面79抵接的 方式向图8中右侧移动,在油压室66的油压为高压的动作方式下,按照 使插通到插通孔73的上述杆44a的前端部收容于收容孔78及延长孔74 的方式向图8中左侧移动。
而且,在滑销67移动到使其收容孔78与插通孔73及延长孔74同轴 连续的位置时,根据通过从进气侧凸轮59作用的按压力使进气侧气门挺 杆60滑动,销支架65及滑销67也与进气侧气门挺杆60 —起向进气门44 侧移动,但只是上述杆44a的前端部收容于收容孔78及延长孔74内,不 能从进气侧气门挺杆60及销支架65向进气门44作用开气门方向的按压 力,而进气门44保持停止。另外,在滑销67移动到使上述杆44的前端 部抵接其抵接面79的位置时,伴随与通过自进气侧气门凸轮59作用的按 压力而使进气侧气门挺杆60滑动对应的销支架65及滑销67的向进气门 44侧的移动,在进气门44上作用开气门方向的按压力,因此,与进气侧 凸轮59的旋转相对应,进气门44进行开闭动作。
在后部气缸盖39R上,为滑动自如地支承进气侧气门挺杆60…而设 有嵌合该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支承孔80…,在该支承孔80…的内面, 按照围绕进气侧气门挺杆60…的方式设置不管进气侧气门挺杆60在支承 孔80…内滑动但仍与销支架65的环状槽71连通的环状凹部81…。另外, 在进气侧气门挺杆60…及后部气缸盖39R之间设置将进气侧气门挺杆 60…向与进气侧凸轮50…抵接的方向施力的弹簧82…。
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与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同样地构成,与排气侧气门挺杆62…关联地设置,在高压油压作用时,可 切换为使排气门45闭气门停止的状态,在作用的油压低时,切换为使排 气门45进行开关动作的状态。
艮P,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R通过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
ii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的动作控制,可切换使后部气缸 侧体BR的两个气缸的进气门44…及排气门45…进行开闭动作的状态、和 使后部气缸侧体BR的两个气缸的进气门44…及排气门45…闭气门停止而 使气缸停止的状态。
再返回图4,在发动机主体33的对车架F的搭载状态下的曲轴36的 左侧端部连结发电机84,该发电机84由固定于曲轴36上的转子85、固 定配置于上述转子85内的定子86构成,收容于由曲轴箱35和结合在该 曲轴箱35的左侧侧面的发电机罩87构成的发电机收容室88内,上述定 子86固定在发电机罩87上。
而且,在上述转子86上,经由可向转子86侧传递动力的单方向离合 器89而连结齿轮90,并向该齿轮90传递来自未图示的起动机的动力。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主体33的向车架F的搭载状态下的曲轴箱35的 右侧侧面结合有在与曲轴箱35之间形成离合器室91的离合器罩92,在上 述离合器室91内,在上述曲轴36上固定设有驱动链轮93、 94。 一侧的驱 动链轮93构成前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5的一部分,其以1/2的减 速比向前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F的凸轮轴49传递曲轴36的旋转动力, 前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5由环状凸轮链97巻挂在上述驱动链轮93 和设置于上述凸轮轴49的一端部(在将动力机构P搭载到车架F的搭载 状态下为右端侧)的从动链轮96而成。
一并参照图6,另一上述驱动链轮94构成后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机 构98的一部分,其将曲轴36的旋转动力按1 / 2的减速比传递到后部气 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R的进气侧及排气侧的凸轮轴57、 58,该后部气缸 侧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8的构成为,将环状凸轮链99巻挂在上述驱动链轮 94和分别设置于上述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 58的一端部(在将动力 机构P搭载到车架F的搭载状态下为右端侧)的从动链轮282…。
而且,在前部气缸体38F及前部气缸盖39F上形成有使上述凸轮链 97行进的凸轮链室100F,在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上形成有 使上述凸轮链99行进的凸轮链室100R。
一并参照图9,上述曲轴36及后轮WR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自曲轴36 侧起依次具备一次减速装置101、离合器装置102、齿轮变速机构103及驱动轴32, 一次减速装置101及离合器装置102收容于上述离合器室91 内,齿轮变速机构103收容于曲轴箱35内。
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具备可选择性确立的多个变速段的齿轮列、例 如第一 第六速用齿轮列Gl、 G2、 G3、 G4、 G5、 G6,并收容于曲轴箱 35内,在第一主轴105及中间轴107间设置第二、第四及第六速用齿轮列 G2、 G4、 G6,并且在同轴且相对旋转自如地贯通第一主轴105的第二主 轴106及上述中间轴107间设置第一、第三及第五速用齿轮列Gl、 G3、 G5。
上述曲轴箱35包含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隔开间隔相互对置的 一对侧壁35c、 35d,具有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且形成为圆筒状的第一主 轴105的中间部旋转自如地贯通上述侧壁35c,在侧壁35c及第一主轴105 间设置滚珠轴承108。另外,具有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的第二主轴106 使与第一主轴105的轴方向相对位置一定且可相对旋转地贯通第一主轴 105,在第一主轴105及第二主轴106之间设置多个滚针轴承109…。另外, 第二主轴106的另一端部经由滚珠轴承11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35 的侧壁35d。
包含与曲轴36平行的轴线的中间轴107的一端部经由滚珠轴承111 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侧壁35c,中间轴107的另一端部使滚珠轴承112 及环状的密封部件113设置在与上述侧壁35d之间,并旋转自如地贯通该 侧壁35d,在中间轴107自侧壁35d突出的突出端部固定有驱动锥齿轮114, 具有在二轮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的从动锥齿轮115与该驱动 锥齿轮114啮合。
但是,驱动锥齿轮114及从动锥齿轮115在由覆盖上述曲轴箱35的 上述侧壁35d的一部分且可拆装地接合于上述侧壁35d的第一齿轮罩116 和可拆装地结合于第一齿轮罩116的第二齿轮罩117和上述侧壁35d形成 的齿轮室118内彼此啮合,从动锥齿轮115同轴具备的轴部115a旋转自如 地贯通第二齿轮罩117,在上述轴部115a及第二齿轮罩117之间设置滚珠 轴承119和位于该滚珠轴承119的外侧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20。另外,在 从动锥齿轮115上嵌合支承轴112的一端部,该支承轴112的另一端部经 由滚柱轴承11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齿轮罩116。而且,上述轴部115与上述驱动轮32连结。
一并参照图10,上述离合器装置102是具有设于上述齿轮变速机构 103及曲轴36间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 125的双联式结构的装置,第 一离合器124设于上述曲轴36及第一主轴105的一端部间,第二离合器 125设于上述曲轴36及第二主轴106的一端部间。而且,来自上述曲轴 36的动力经由一次减速装置101及缓冲弹簧127输入到与第一及第二离合 器124、 125为共通的离合器外座圈126。
一次减速装置101由在上述驱动链轮94的更外侧设于上述曲轴36上 的驱动齿轮128和可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并与驱动齿轮128啮 合的从动齿轮129构成,从动齿轮129经由缓冲弹簧127与上述离合器外 座圈126连结。
在一次减速装置101的更外侧,如图4所示,在曲轴36的轴端安装 有脉冲发生器268,通过检测该脉冲发生器268来检测曲轴36的转速的转 速检测器269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内面。另外,在离合器罩92上设置用 于检查脉冲发生器268的检査孔270,该检查孔270为极小径化而自曲轴 36的轴线偏心,设于离合器罩92上,该检査孔270由可拆装的盖部件271 关闭。
第一离合器124具备上述离合器外座圈126;由该离合器外座圈126 同轴围绕,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接合于第一主轴105上的第一离合器内座 圈131;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上述离合器外座圈126的多个第一摩擦板 132…;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于第一离合器内座圈131,并且与第一摩擦板 132…交互配置的多个第二摩擦板133…;与彼此重叠配置的第一及第二摩 擦板132…、133…对置地设于第一离合器内座圈131的第一受压板134; 在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夹着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的第一活塞 135;对第一活塞135施力的第一弹簧136。
在与第一活塞135之间形成面向第一活塞135的背面的第一油压室 137的端壁部件138被固定地配置于第一离合器内座圈131,根据第一油 压室137的油压增大,第一活塞135以将第一及第二摩擦板132…、133… 夹压在其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的方式动作,由此,第一离合器124成为 将从曲轴36向离合器外座圈126的传递动力传递给第一主轴105的连接状态。另外,在第一离合器内座圈131及第一活塞135之间形成有面向第 一活塞135的前面的补偿室139,上述第一弹簧136按照向减少第一油压 室137的容积的一侧发挥弹力的方式收容于补偿室139中。
而且,补偿室139为向齿轮变速机构103的各润滑部以及第一及第二 主轴105、 106间供给油而与同轴设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一油通路140连 通。因此,即使伴随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在负压状态下的第一油压室137的 油上,而产生按压第一活塞135的力,离心力也会同样地作用于补偿室139 的油上,因此,避免不期望地产生第一活塞135向将第一及第二摩擦板 132…、133…夹在其与第一受压板134之间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第二离合器125配置为在沿着第二主轴106的轴线的方向与第一离合 器124并排,以将上述第一离合器124夹在其与上述一次减速装置101之 间,其具备上述离合器外座圈126;由该离合器外座圈126同轴围绕, 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接合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二离合器内座圈141;相对 不能旋转地卡合于上述离合器外座圈126的多个第三摩擦板142…;相对 不能旋转地卡合于第二离合器内座圈141,并且与第三摩擦板142…交互 配置的多个第四摩擦板143…;与彼此重叠配置的第三及第四摩擦板 142…、143…对置地设于第二离合器内座圈141的第二受压板144;在与 第二受压板144之间夹着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的第二活塞145; 向第二活塞145施力的第二弹簧146。
在与第二活塞145之间形成面向第二活塞145的背面的第二油压室 147的端壁部件148被固定地配置于第二离合器内座圈141,根据第二油 压室147的油压增大,第二活塞145以将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 夹压在其与第二受压板144之间的方式动作,由此,第二离合器125成为 将从曲轴36向离合器外座圈126传递的动力传递给第二主轴106的连接 状态。另外,在第二离合器内座圈141及第二活塞145之间形成有面向第 二活塞145的前面的补偿室149,上述第二弹簧146按照向减少第二油压 室147的容积的一侧发挥弹力的方式收容于补偿室149中。
而且,补偿室149与后述的第二油通路150连通。因此,即使伴随旋 转的离心力作用在负压状态下的第二油压室147的油上,而产生按压第二 活塞145的力,离心力也会同样地作用于补偿室149的油上,因此,避免不期望地产生第二活塞145向将第三及第四摩擦板142…、143…夹在其与 第二受压板144之间的一侧移动的状态。
在朝向二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从右侧在覆盖第一及第二离合器 124、 125的离合器罩92的内面侧安装有第一、第二及第三隔壁部件151、 152、 153。而且,在第二主轴106及第一隔壁部件151之间设置形成与第 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连通的第一油路152的第一筒部件155, 在第二主轴106及第二隔壁部件152之间设置第二筒部件156,该第二筒 部件156与第一筒部件155之间形成与第二离合器125的补偿室149连通 的环状的第二油通路150并同轴围绕第一筒部件155,在第二主轴106及 第三隔壁部件153之间设置第三筒部件158,该第三筒部件158与第二筒 部件156之间形成与第二油压室147连通的环状的第二油路157并同轴围 绕第二筒部件156。
再次返回图9,在齿轮变速机构103的第一主轴105及中间轴107之 间,从离合器102的相反侧顺序地并列设置第四速用齿轮列G4、第六速 用齿轮列G6及第二速用齿轮列G2。第二速用齿轮列G2由一体地设于第 一主轴105上的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60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 107并与第二速用驱动齿轮160啮合的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构成,第六 速用齿轮列G6由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的第六速用驱动齿 轮162和可在轴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上并与第 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啮合的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63构成,第四速用齿轮列 G4由可在轴方向移动并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的第四速 用驱动齿轮164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上并与第四速用驱动 齿轮164啮合的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构成。
在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及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间,在中间轴107 上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有第一变速装置(shifter) 166,该 第一变速装置166可切换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卡合的状态、与第四速 用从动齿轮165卡合的状态、以及均未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及第四速 用从动齿轮165的任一个卡合的状态,在该第一变速装置166上一体地设 置第六速用从动齿轮163。另外,第四速用驱动齿轮164—体地设置于第 二变速装置167,该第二变速装置167相对不能旋转且在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于第一主轴105,第二变速装置167可切换对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 的卡合及卡合解除。
而且,通过在不将第二变速装置167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卡合的 状态下,将第一变速装置166卡合于第二速用从动齿轮161,从而第二速 用齿轮列G2成立,通过在第二变速装置167不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 卡合的状态下,将第一变速装置166卡合于第四速用从动齿轮165,由此 第四速用齿轮列G4成立,通过将第一变速装置166设为中立状态并将第 二变速装置167卡合于第六速用驱动齿轮162,第六速用齿轮列G6成立。
在第二主轴106自第一主轴105的另一端部突出的突出部及凸轮轴 107之间,自离合器装置102的相反侧顺序并列设置有第一速用齿轮列G1、 第五速用齿轮列G5及第三速用齿轮列G3。第三速用齿轮列G3由轴方向 可移动且相对不能旋转地支承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 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啮合的第 三速用从动齿轮169构成,第五速用齿轮列G5由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 第二主轴106的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70、和在轴方向可移动且相对不能旋 转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170啮合的第五速用从动齿 轮171构成,第一速用齿轮列Gl由一体设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一速用驱 动齿轮172、和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07且与第一速用驱动齿轮 172啮合的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构成。
第三速用驱动齿轮168被一体地设于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 支承于第二主轴106的第三变速装置174,第三变速装置174可切换对第 五速用驱动齿轮的卡合及卡合解除。在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及第一速用 从动齿轮173之间,在中间轴107上相对不能旋转且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承 有第四变速装置175,该第四变速装置175可切换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 卡合的状态、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卡合的状态、以及均未与第三速用 从动齿轮169及第一速用从动齿轮173卡合的中立状态,在该第四变速装 置175上一体地设置第五速用从动齿轮。
而且,通过在第三变速装置174不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卡合的状态下, 将第四变速装置175卡合于第一速用从动齿轮,第一速用齿轮列Gl成立, 通过在第三变速装置174不与第五速用驱动齿轮卡合的状态下,将第四变速装置175卡合于第三速用从动齿轮169,由此第三速用齿轮列G3成立, 通过将第四变速装置175设为中立状态并将第三变速装置174卡合于第五 速用驱动齿轮,第五速用齿轮列G5成立。
第一 第四变速装置166、 167、 174、 175通过第一 第四换挡拨叉 176、 177、 178、 179旋转自如地保持,这些换挡拨叉176 179在两主轴 105、 106及中间轴107的轴线方向上被驱动,由此,第一 第四变速装置 166、 167、 174、 175在轴线方向动作。
第一 第四换挡拨叉176 179卡合于具有与曲轴36的轴线平行的轴 线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35上的变速鼓(未图示)的外周,该变速 鼓在发动机主体33对车架F搭载的状态下通过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侧的 侧面的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 (参照图2)发挥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
而且,按照覆盖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的轴端的方式将 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 117可拆装地安装于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但 是,如图2所示,将上述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配置于第一及第二齿轮罩 116、 117的更上方,同时如图9所示,配置于沿着上述中间轴107的轴线 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 117的外端的更内侧。另外,在曲轴箱35的左 侧面安装有发电机罩87,将上述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配置于发电机罩 87的后方,如图2所示,在使其旋转轴线C1向前上倾斜的状态下,变速 驱动用电动机181被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侧面。
关注图2,在上述发电机罩87的下方,在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安 装有水泵208,在曲轴箱35内,与水泵208同轴地收容第一及第二油泵 209、 210及扫气泵211,第一及第二油泵209、 210及扫气泵211与上述 水泵一同旋转动作。而且,经由来自上述一次减速装置101的从动齿轮129 的旋转动力经由环状链211传递给第一及第二油泵209、210及扫气泵211, 如图9及图10所示,与上述从动齿轮129相对不能旋转地卡合的驱动链 轮213由第一主轴105旋转自如地支承,且在与水泵208、第一及第二油 泵209、 210以及扫气泵211共通连接的从动链轮214和上述驱动链轮213 上巻挂上述链212。
图11中,第一油泵209切换离合器装置102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 125的断、接,同时喷出用于进行后部气缸侧体气门装置48R中的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4的切换动作 的油压,从集油盘41汲起且从第一油泵209喷出的油经由油路215与第 一油过滤器216连接,且在上述油路215上连接安全阀217。另外,通过 第一油过滤器216净化的油分别向分路为两条的第一及第二分路油路 218、 219,第一分路油路218与用于切换离合器装置102的断、接的离合 器控制装置220连接,第二分路油路219与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机构48R 中的进行进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 构64的切换动作的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连接,且在第二分路油路219 上设置减压阀222。
另外,第二油泵210用于向发动机E的各润滑部供给润滑用的油,自 集油盘41汲起且自第二油泵210喷出的油经过油通路223与第二油过滤 器225连接,且在油通路223的中途连接安全阀224。由第二油过滤器225 净化后的油被导向设有油冷却器226的油通路228,且在该油通路228上 连接压力传感器227。
来自上述油通路228的油被供给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第一及第二主 轴105、 106周围的润滑部229、上述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周围 的润滑部230、以及发动机主体33的多个润滑部231。而且,来自第一及 第二主轴105、 106周围的润滑部229的油被导向与第一离合器124中的 补偿室137连通的第一油通路140。另外,来自上述润滑部231的油经由 节流孔232被供给向与第二离合器125的补偿室149连通的第二油通路 150,用于将油迅速供给到补偿室149的电磁开关阀233与上述节流孔232 并联连接。
一并参照图12 图14,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包括切换油压向 第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的作用、释放的第一电磁控制阀235; 和切换油压向第二离合器125的第二油压室147的作用、释放的第二电磁 控制阀236,其按照配置于前部气缸侧体BF的前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 机构95的外方的方式配置于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且安装在上述离 合器罩92的外面,从沿着前部气缸侧体BF的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 向看,配置在比该离合器装置102靠外侧。即,在离合器罩92上设有按 照在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对应的位置收容该离合器装置102的方式突出
19到外侧方的突出部92a、和自该突出部92a延伸到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 方的延长部92b,且在该延长部92b上安装有离合器控制装置220。
而且,构成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 236 如图12所明示,配置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及第二 电磁控制阀235、236中的第二电磁控制阀236配置于第一电磁控制阀235 的上方且在上述曲轴36的上方,且配置于下方的第一电磁控制阀235的 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为大部分被配置于比曲轴36靠前方。
另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离合器装置102以位于比离合器罩92 的最外端即上述突出部92a的前端靠内侧的方式而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 上述延伸部92b的外面。
在上述离合器罩92上设置有将与第一离合器124的第一油压室137 连通的第一油路154及第一电磁控制阀235间连结的油路237、和将与第 二离合器125的第二油压室147连通的第二油路157及第二电磁控制阀 236间连结的油路238。
关注图12,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于在上述车架F的宽度方向与上述 侧支架34相反一侧,其在曲轴36的轴线C2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 线C3之间按照配置于比这些轴线C2、 C3更靠下方的方式配设于离合器 罩92上。
第一油过滤器216的过滤器壳体239自发动机主体33的曲轴箱35向 外方突出,其为形成外端开放的有底的收容孔240的圆筒状, 一体形成于 离合器罩92上,且封闭上述收容孔240的外端开口部的盖部件241与上 述过滤器壳体239紧固。
圆筒状的过滤材料243被支承在夹持于收容孔240的内端闭塞部及上 述盖部件241之间且收容于过滤器壳体239的支承框242。而且,在过滤 材料243的周围形成环状的未净化室244,且在过滤材料243内形成净化 室245。
这样的第一油过滤器216从曲轴36的下方且沿着上述离合器装置102 的轴线的方向看,配置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外方,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 示,配置于离合器装置102的前斜下方,以使其构成要素即上述过滤材料 243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上述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从离合器罩92的外面向外方突出,并且位于比离合器罩92的突部92a的最外端更靠内侧。
另外,如图12所明示,第一油过滤器216以使其一部分在侧面看与 上述水泵208、第一及第二油泵209、 210、以及扫气泵211重叠的方式而 设于离合器罩92上。
但是,第一油过滤器216在与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正交 的方向看时,如图13及图14所示,位于比通过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 外端102a的垂直线Ll更靠内侧,另外,在沿着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 的轴线的方向的侧面看时,如图12所示,按照通过离合器装置102的最 前端102b的垂直线L2通过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第 一油过滤器216配置于比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外端102a更靠内 方,以在平面看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1的一部分重叠。
在与第一油过滤器216对应的部分即在离合器罩92的内面紧固连接 部件246。另一方面,在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附近,在离合器罩92的内 面紧固油路形成部件247,使其与离合器罩92之间夹着平板状的隔壁部件 248,在油路形成部件247及隔壁部件248之间形成油路249。而且,连接 部件246形成有与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净化室245连通的连接油路250, 与连接油路250连通并向上述油路形成部件247侧延伸的连接管251的一 端液密地嵌合在连接部件246上。另外,连接管251的另一端嵌合于接头 部件252,接头部件252液密地嵌合于在上述隔壁部件248上设置的圆筒 状的嵌合筒部248a。另外,将上述油路形成部件247及隔壁部件248之间 的油路249、和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 236分别连接的油路253、 254 设于离合器罩92上。
因此,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净化室245与连接油路250、连接管251、 接头部件252、油路249、及上述油路253、 254连接,连接油路250、连 接管251、接头部件252、油路249、及上述油路253、 254构成参照图11 说明的第一分路油路218。
将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未净化室244及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之间连 结的油路215由与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连通且设于曲轴箱35上的油路 255、和将该油路255及上述未净化室244间连结的连接管256构成,连 接管256的两端液密地嵌合于上述油路255的端部及离合器罩92。减压阀222的阀壳257按照将上述连接部件246夹在其与离合器罩92 的内面之间的方式与该连接部件246 —同与离合器罩92接合。该减压阀 222如下构成,按照在与上述阀壳257的一端之间形成油室258的方式可 滑动地嵌合阀体259,且在设于阀壳257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支承部件267 及阀体259间设置将阀体259向使上述油室258的容积减小的一侧施力的 弹簧260。
而且,在上述连接部件246及阀壳257上设有将连接部件246内的油 路250及上述油室258间连结的通路261,该通路261成为第一及第二分 路油路218、 219的分路点。
上述减压阀222通过阀体259往复滑动而使利用油室258的油压得到 的油压力及上述弹簧260的弹力均衡,由此将油室258的油压减压到一定, 由减压阀222减压后的油压被导向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侦IJ。
通过配置这样的减压阀222,在第一油过滤器216的附近配置减压阀 222,而且,如图12所明示,从第一油过滤器216的轴线方向看,上述减 压阀2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油过滤器216重叠配置。
关注图2及图6,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由与后部气缸侧体BR的 二气缸单独对应的一对电磁控制阀262、 262构成,在沿着后部气缸侧体 BR的进气侧凸轮轴57及排气侧凸轮轴58的轴线的方向,在后部气缸侧 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8的凸轮链99的相反侧安装于发动机主体33的侧面, 该实施例中,安装于后部气缸侧体BR的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
而且,如图6所明示,在后部气缸侧体BR的气缸体38R及气缸盖39R 的接合面284中,比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 58的另一端(从动链轮 282…的相反侧的轴端)侧的端部更向内侧凹进的凹部285形成于后部气 缸盖39R的左侧面,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按照将一部分收容于凹部 285的方式安装于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
而且, 一侧的电磁控制阀262控制二气缸的一方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 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油压,另一电磁控制阀262控制另一气缸 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油压。
但是,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在后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8 的凸轮链99的相反侧安装于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与此相反,离合器控制装置220配置于前部气缸侧体BF的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并被 安装于离合器罩92外面,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 被分开配置于二轮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B (参照图4及图6)以及动 力机构P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P (参照图4及图6)的左右。
另外,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与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被左右分开配置。 即,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被配置在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相同的一侧 且被配置于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更下方。
但是,如图15所示,该二轮摩托车在其正面看具备左右突出的脚踏 部283、 283,这些脚踏部283从车架F的枢轴板28…向外侧突出。而且, 从上述正面看,在连结上述脚踏部283、 283的最外端及前轮WF的接地 部的左右直线LL、 LR的内侧,配置有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上述气门 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以及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
而且,上述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上述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以 及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被配置于如图1所示的车罩286的内侧。
一并参照图6、图13及图16,由上述减压阀222进行了减压的油经 由连接管264、油路265及油路266被导入气门控制装置221,其中,连 接管264 —端连接于阀壳257并向离开离合器装置盖92的一侧延伸,油 路265连接于该连接管264的另一端同时按照与曲轴36的轴线相平行地 延伸并延伸至曲轴箱35的左侧面的方式而设置于该曲轴箱35,油路266 被设置于曲轴箱35、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并连接 在上述油路265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之间。设置减压阀222的第二 分路油路219由上述连接管264、上述油路265、 266构成。
艮口,将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及第一油泵209间连结的油路215以 及第一分路油路219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构成第一分路油路219 的上述连接管264及上述油路265、 266中的油路266形成于后部气缸侧 体BR的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 58的另一端侧即上述发动机主体33 的曲轴箱35、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的左侧面侧。
另外,如图2及图6所示,通常上述油路266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气门 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正下方,上述油路266的一部分从沿着形成于后部 气缸体38R的气缸筒42…的轴线的方向看,以与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重叠的形式形成于后部气缸盖39R、后部气缸体38R及曲轴箱35。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油过滤器225在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前方配 置于曲轴箱35的右侧面。
其次,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驱动控制齿轮变速机构103的变 速动作的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安装于曲轴箱35的左侧面,可提高配置 于曲轴箱35周围的功能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从而从动力装置P的外 侧方对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进行的存取容易,可提高该变速驱动用电动 机181的维护性。
另外,齿轮变速机构103的中间轴107的轴端由拆装自如地安装在曲 轴箱35的左侧面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 117覆盖,上述变速驱动用电 动机181安装在上述曲轴箱35的左侧面,以使其位于第一及第二齿轮罩 116、 117的上方且沿着上述中间轴107的轴线的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 117的内侧,因此,通过第一及第二齿轮罩116、 117可保护变速驱动用电 动机181促动器不受来自下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变 速驱动用电动机181的专用部件,从而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此,由 于不需要在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 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 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在曲轴箱35的左侧面安装有发电机罩87,但由于变速驱动用 电动机181位于上述发电机罩87的后方且比沿着上述曲轴箱36的轴线的 上述发电机罩87的外端更靠内侧,因此,可有效地活用从曲轴箱35的左 侧面突出的发电机罩87周围的空间,来配置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通过 配置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可防止动力装置P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 向大型化。另外,可通过发电机罩87保护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不受来 自前方的飞石及泥水等的影响,不需要用于保护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的 专用部件,从而可降低部件数量。而且,由此,由于不需要在变速驱动用 电动机181的周围设置用于安装保护罩的凸台等即可,故没有凸台等的造 成的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限制,可提高其他部件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的旋转轴线C1在上下方向倾斜,因此, 在迸行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的拆装作业时,位于前方的发电机罩87不会造成故障,因此,可提高维护性。
在曲轴箱35的右侧面接合有收容离合器装置102的离合器罩92,对 离合器装置102的断、接动作进行切换控制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20按照配 置于前部气缸侧体BF的前部气缸体38F的右侧方的方式安装在离合器罩 92的外面,因此,行驶风容易碰触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而能够提高冷却性, 并且可避免发动机主体33的前后长度增大。而且,在与离合器罩92的外 面对应的部分配置进气系的部件及车架F等的车辆构成部件的情况较少, 因此,通过在离合器罩92的外面安装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可实现进气系 的部件及车架F等的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而且,离合器装置102构成为具有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 125的双 联式,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具有对第一及第二离合器124、 125的断、接 进行单独控制的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 236,而且,由于第一及第二 电磁控制阀235、 236配置于前后及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因此,第一及 第二电磁控制阀235、 236分别容易碰触到行进风,可得到优良的冷却性。
而且,在第一及第二电磁控制阀235、 236中,第二电磁控制阔236 配置于比第一电磁控制阀235靠上方且比上述曲轴36靠上方,第一电磁 控制阀235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为大部分)配置于比曲轴36靠前 方,因此,可在比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102间有更大的空间的从曲轴36 朝向前方的空间中配置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并将曲轴36及离合器装置 102的轴间堵塞配置,并且行驶风也可以容易地碰触到第一及第二电磁控 制阀235、 236。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配置于比离合器罩92的最外端更靠内侧,因此, 能够极力地抑制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向曲轴箱35右侧的突出,而不必对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配置的气缸侧体角进行考虑。
另外,离合器控制装置220从沿着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的方向看配 置于比该离合器装置102更靠外侧,因此,以避开向曲轴箱35的右侧最 突出的离合器装置102而将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安装在离合器罩92的外 面,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动力装置P在左右方向大型化。
而且,将油压式的离合器装置102和控制作用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 油压的上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连结的油路237、 238设于上述离合器罩
2592上,因此,可将油路237、 238縮短并简化,并且可实现控制离合器装 置102的机构的维护性的提高。
但是,在上述离合器罩92上设置有第一油过滤器216,且该第一油过 滤器216在与曲轴36的轴线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线C2、 C3之间, 配置在这些轴线C2、 C3的更下方。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在曲轴36及离合 器装置102间在它们下方产生的空间来配置第一油过滤器216,可确保位 于曲轴36上方的气缸筒42的内径及正时传动机构95、 98的配置等、位 于曲轴36上方的部件的设计自由度。而且,曲轴36的轴线C2及离合器 装置102的轴线C3间的下方位置在发动机主体33的内方侧有空间上的余 隙,因此,不会限制其它部件的配置上的自由度,可抑制沿着曲轴36的 轴线方向上的第一油过滤器216的突出。另外,由于第一油过滤器216位 于曲轴36的更下方,从而可实现二轮摩托车的低重心化。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按照平面看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局部重 叠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离合器装置102的轴方向外端102a的更内方,因此, 通过安装第一油过滤器216,可避免动力装置P在曲轴36的轴方向大型化, 可使第一油过滤器216自离合器罩92的突出造成的影响不会波及气缸侧 体角。
另外,对于第一油过滤器216而言,使第一油过滤器216的构成要素 即过滤材料243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比离合器罩92 的外面更靠外侧突出,且从该曲轴36的下方且沿着上述离合器装置102 的轴线的方向看,该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在该离合器装置102的外方, 因此,行驶风容易碰触到第一油过滤器216,可提高第一油过滤器216的 冷却性。
而且,第一油过滤器216按照侧面看使其局部与水泵208、第一及第 二油泵209、 210以及扫气泵211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可将第一油泵 209及第一油过滤器216接近配置,从而可将连结第一油泵209及第一油 过滤器216间的油路215縮短且简化。
另外,将离合器装置102和控制作用于该离合器装置102的油压的离 合器控制装置202连结的油路237、 238设置在离合器罩92上,因此,通 过将离合器控制装置220、以及连结离合器装置102和离合器控制装置220间的油路237、 238集中配置于离合器罩92,可将油路237、 238縮短且简 化,并且可提高控制离合器装置102的机构的维护性的作业性。
而且,第一油过滤器216配置于在上述车架F的宽度方向与侧支架34 为相反一侧,由此可提高在立起侧支架34的二轮摩托车的停车状态下的 第一油过滤器216的维护等的作业性。
另外,在连结第一油过滤器216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间的第二 分路油路219设置减压阀222,但由于该减压阀222配置于第一油过滤器 216附近,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必要的油压,并且可将减压阀222及第一油 过滤器216紧凑地配置。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大致圆筒状的过滤器壳体239按照从曲轴 箱35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曲轴箱35,从过滤器壳体239的轴线方向 看,上述减压阀22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油过滤器216重叠配置,因此, 可使减压阀22及第一油过滤器216更接近地配置,可进一步辅助动力装 置P的紧凑化。
另外,第一油过滤器216及上述减压阀222设于曲轴箱35上安装的 离合器罩92上,因此,可提高组装性。另外,使用同一发动机主体33, 使具有减压阀222及第一油过滤器216的动力装置P和没有减压阀及油过 滤器的动力装置的区分容易。
而且,由于第一油泵209的喷出口与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方式变更机 构63、 64及上述离合器装置102共通地连接,因此,可抑制动力装置P 的体积的增加,将与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及离 合器装置102关联的油压系紧凑化,且可作成适用于二轮摩托车的动力装 置P。
另外,在从第一油泵209分路并与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压 控制装置221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分路油路218、219中的第二分路油路219 的中途设置上述减压阀222,因此,可向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及气门用油 压控制装置221作用适用于它们的油压,适宜且高效地统一油压系。
而且,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可通过比离合 器装置102低的油压进行切换动作,将第一油泵209的喷出油压由减压阀 222减压并供给,因此,可对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及离合器装置102分别作用适合的油压。
另夕卜,由于对作用于后部气缸侧体BR的后部倾斜侧气门装置48R的 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气门用 油压控制装置221,在沿着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R的进气侧及排气 侧凸轮轴57、 58的轴线的方向且在后部气缸侧体侧正时传动机构98的凸 轮链99的相反侧被安装于发动机主体33的后部气缸盖39R的侧面,因此, 进行将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及气门用油压控制 装置221间连结的油路的配置时,不必考虑避开凸轮链99的轨道,可提 高油路配置上的自由度。而且,可将上述油路直接设置于发动机主体33 的后部气缸盖39R,可抑制部件个数及组装工时的增加。
另外,由于在后部气缸盖39R中左侧面形成有向后部气缸体38R及 后部气缸盖39R的接合面284中上述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 58的另 一端即上述凸轮链99的相反侧的轴端的更内方凹进的凹部285,气门用油 压控制装置221以使一部分收容在凹部的形式被安装于后部气缸盖39R的 侧面,因而,通过气门油压控制装置221向发动机主体33的安装,可抑 制包括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发动机E的体积的增加,可实现发动机 E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将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及第一油泵209间连结的油路 215及第二分路油路219中构成第二分路油路219的一部分的油路266, 在上述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 58的另一端即上述凸轮链99的相反侧 的轴端侧形成于发动机主体33,因此,可使将油从第一油泵109导向气门 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油路结构简单化,可抑制部件个数及加工工时的增 加。
再者,由于与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相连的油路266的一部分从沿 着形成于后部气缸体38R的气缸筒42…的轴线的方向来看以与上述气门 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重叠的方式在比凹部285靠内的曲轴36侧形成于后 部气缸盖39R、后部气缸体38R及曲轴箱35,因此,可更有效地配置与气 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相连的油路。
但是,对安装于后部气缸侧体侧气门装置48R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 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和
28按照可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用于切换安装于曲轴36及齿轮变速机
构103之间的离合装置102的断/接的离合器控制装置220,被分开配置于 车辆宽度方向中心线CB及动力机构P左右方向中心线CP的左右,使在 左右方向的动力机构P的中心平衡良好,从而可使动力机构P小型化,很 容易将动力机构搭载到二轮摩托车。
而且,由于在二轮摩托车的正面看在连结向左右突出的脚踏部283的 最外端及前轮WF的接地部的左右直线LL、 LR的更内侧配置气门用油压 控制装置221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因而在二轮摩托车左右倾斜运动时, 可用脚踏部283保护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
另外,由于将来自第一油泵209的油压导向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 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一方(在该实施例为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 的油路266形成于后部气缸侧体BR的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轴57、58的另 一端即上述发动机主体33的曲轴箱35、后部气缸体38R及后部气缸盖39R 的左侧面侧,因而可使与油压式的进气侧及排气侧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 63、 64及离合器装置装置102关联的油压系统小型化,并制造出适于二轮 摩托车的动力机构P。
而且,由于将来自第一油泵209的油压导向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 及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一方(在该实施例为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 的油路215及第二分路油路219中构成第二分路油路219的油路265在沿 着凸轮轴36的轴线方向延伸配置,因而可使波到上述油路265的配置引 起的重心平衡的影响减小。
另外,由于在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左右方向的相反侧配置变速驱动用 电动机181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在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的更 下方配置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因而可使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变速驱 动用电动机181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重量平衡性最佳,而且可进行 空间效率高的配置。而且,通过将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变速驱动用电动 机181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配置于车罩286的内侧,可对离合器控 制装置220、变速驱动用电动机181及气门用油压控制装置221进行保护。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不 脱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气缸体38F、 38R与曲轴箱35的上部箱半体 35a —体连结,但是也可以将与曲轴箱分体的气缸体与曲轴箱紧固。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鞍座型车辆,其在车架(F)上装载动力装置(P),该动力装置(P)具备气门装置(48R),其附设有能够变更发动机气门(44、45)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离合器装置(102),其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设置于曲轴(36)及变速机构(103)之间;气门控制装置(221),其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64)的动作;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其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102)的动作,所述小型鞍座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控制装置(221)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B)左右分开配置。
2、 一种二轮摩托车,在车架(F)上装载动力装置(P),该动力装置 (P)具备气门装置(48R),其附设有能够变更发动机气门(44、 45)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离合器装置(102),其 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设置于曲轴(36)及变速机构(103)之间;气门 控制装置(221),其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动作;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其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102)的动作,所述二 轮摩托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控制装置(221)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相对于二轮 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B)左右分开,并且配置在将从正面观察时向 左右突出的脚踏部(283)的最外端及前轮(WF)的接地部连结的左右直 线(LL、 LR)的内侧。
3、 一种小型鞍座型车辆,在车架(F)上装载动力装置(P),该动力 装置(P)具备气门装置(48R),其附设有能够变更发动机气门(44、 45)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离合器装置(102), 其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设置于曲轴(36)及变速机构(103)之间;气 门控制装置(221),其控制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动作;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其控制所述离合器装置(102)的动作,所述小 型鞍座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P)使所述曲轴(36)的轴线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而装载于所述车架(F),所述气门控制装置(221)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 (220)分开配置于所述动力装置(P)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P)的左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鞍座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门控制装置(221)以及所述离合器控制装置(220)上公共 连接单一的油泵(209),且油路(215、 265、 266)的至少一部分(265) 在沿着所述曲轴(36)的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配置,其中,所述气门控制装 置(221)控制作用于能够变更所述发动机气门(44、 45)的动作方式的 油压式的所述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63、 64)的油压,所述离合器控制 装置(220)控制通过油压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所述离合器装置(102) 的油压,所述油路(215、 265、 266)向所述气门控制装置(221)及所述 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的一方导入来自所述油泵(209)的油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小型鞍座型车辆及二轮摩托车,该小型鞍座型车辆具备控制可变更发动机气门的动作方式的气门动作方式变更机构的动作的气门控制装置、和控制按照切换动力传递的断·接的方式设于曲轴和变速机构之间的离合器装置的动作的离合器控制装置,其中,将气门控制装置及离合器控制装置重心平衡地配置,实现动力装置的紧凑化。气门控制装置(221)即离合器控制装置(220)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线CB左右分开配置。
文档编号F01L13/00GK101424198SQ20081014997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前原勇人, 藤本靖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