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摇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80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用摇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摇篮。
最古老的摇蓝都是必须以人力的推动来使摇篮摆动,后来逐有改良,以电动方式的动力来推动摇篮;如


图1所示是为一款常见的电动摇篮,其篮体10是悬吊于两个三角型架体20尖端,而利用马达30配合一个小凸轮的运转所形成的高扭力量来摇动摇篮,以此简单的结构来完成电力推动摇篮的功效。
如上所述的电动摇篮结构由于其是以马达配合凸轮来推动摇篮,由于这样的带动方式是单边受力所需的扭力较大,所以马达的配置通常需要使用高电压高电流,较容易发热烧毁,比较不安全;另由于其支撑的脚架是放置固定于地上遇有需要移动时非常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配置使用上不容易发热且不易烧毁的两用摇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具有摇篮功能还具有婴儿推车功能,移动方便迅速的两用摇篮。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摇篮主要于一个四角落各具有一推轮的底座的两侧分别竖立一道开口朝内的U型轨,可供篮体底面两侧相对的两排密集装设的滚轮装入以支撑篮体于上面前后滑移,另于底座的中央设一条纵向长状齿条,与篮体底面所结合的一马达可以进行啮合,而带动篮体在底座上进行前后的滑移;配合于齿条上的两端各三分之一处设有一个可以反向折回的微动开关,使篮体可以前后滑出底座三分之一的行程长度来进行前后的滑行摇摆,亦可于底座上设有销孔供篮体上的一插销插结而固定,而提供整座摇篮可以推着走任意到处移动的两种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传通电动摇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其主要于一个四角落各具有一推轮41的底座40的两侧分别竖立一道开口朝内的U型轮轨42,该U型轮轨42可供一个摇篮体50底面两侧相对的两排密集装设的滚轮51装入其中滑行,以支撑摇篮体50于上面前后滑移,另于底座40的中央设一条纵向长状齿条52,其可与篮体50底面所结合的一马达60的心轴结合的齿轮进行啮合,而带动篮体50在底座40上进行前后的滑移;于齿条52上的两端各三分之处设有一个反向折回的微动开关53,并于底座40上设有销孔43供摇篮体上的一插销54插结而固定,而组合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结构当插销54抽出销孔43时可以切入开关,则马达配合齿轮、齿条的作用便可带动摇篮体50在底座40上的两微动开关53间,而进行如图4所示前后滑出底座40三分之一的行程长度来进行前后的滑行摇摆;而当插销54插入于销孔43时便可固定摇篮体50与底座40,而提供整座摇篮可以推着走任意到处移动的两种效果。
另外也可以把马达装设于底座上,而把齿条装设于摇篮体的底面。
权利要求1.一种两用摇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四角落各具有一推轮的底座的两侧分别竖立一道开口朝内的U型轨,可供篮体底面两侧相对的两排密集装设的滚轮装入以支撑篮体于上面前后滑移,另于底座的中央设一条纵向长状齿条,与篮体底面所结合的一马达可以进行啮合,而带动篮体在底座上进行前后的滑移;配合于齿条上的两端各三分之一处设有一个可以反向折回的微动开关,使篮体可以前后滑出底座三分之一长度来进行前后的滑行摇摆,亦可于底座上设有销孔供篮体上的一插销插结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摇篮,其特征在于把马达装设于底座上,而把齿条装设于摇篮体的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行前后摇摆且也可以推着行走的摇篮,其主要于一个四角落各具有一推轮的底座的两侧分别竖立一道开口朝内的U型轨,可供篮体两排滚轮前后滑移,另于底座的中央设一条纵向长状齿条,与篮体底面所结合的一马达可以进行啮合,而带动篮体在底座上进行前后的滑移;配合于齿条上的两端各三分之一处设有一个可以反向折回的微动开关,使篮体可以前后滑出底座三分之一长度来进行前后的滑行摇摆。
文档编号B62B9/00GK2204752SQ94227839
公开日1995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4日
发明者张式银 申请人:张式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