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车体和汽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72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前地板126沿着第三方向Y彼此间隔,并与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101。
[0026]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中通道总成13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01内,并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一前地板125和第二前地板126。由于中通道总成130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一前地板125和第二前地板126之间,因此中通道总成130可根据车型需要进行更换,例如中通道总成130选自高度不同的第一中通道总成和第二中通道总成其中之一,且第二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Z的第二高度大于第一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Z的第一高度。如图3所示,第一中通道总成和第二中通道总成结构大致相同,例如横截面形状大致为“几”字型。第一中通道总成和第二中通道总成中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132、第二连接部134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4之间的中通道壳体部136。第一中通道总成或第二中通道总成的第一连接部132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一前地板125,且第二连接部134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二前地板126,中通道壳体部136靠近前围板总成112的一端可拆的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14,中通道壳体部136沿第一方向凸出于第一连接部132和第二连接部134并形成中通道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中通道总成的第一高度和第二中通道总成的第二高度可根需要自由选择,即第一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Z的第一高度与第二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Z的第二高度之间存在高度差,优选地,第二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Z的第二高度与第一中通道总成沿第一方向的第一高度的差值为60?160_。通过拆装更换不同高度的中通道总成130实现不同种车型的更换,例如将新型汽车安装成两驱汽车时,选择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中通道总成进行安装,可形成两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选择具有第二高度的第二中通道总成进行安装,可形成四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也就是说对于同款车型,两驱汽车与四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能实现平台化的通用设计。
[0027]如图3所示,后地板总成140连接于前地板总成120和中通道总成130远离前围板总成112的一端。后地板总成140包括后座椅横梁141和后地板148。后座椅横梁141可拆装的连接于后地板148,后座椅横梁1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Y。为了配合中通道总成130的更换,后座椅横梁141可选自第一后座椅横梁和第二后座椅横梁其中之一,且第一后座椅横梁与第一中通道总成配合,第二后座椅横梁与第二中通道总成配合,且第二后座椅横梁沿第一方向Z的第三高度大于第一后座椅横梁沿第一方向Z的第四高度。第一后座椅横梁和第二后座椅横梁结构大致相同,其中每一个包括后地板上横梁1411和连接于后地板上横梁1411的后地板下横梁1412。后地板上横梁1411包括第三连接部142、第四连接部144以及连接于第三连接部142和第四连接部144之间的后座椅上横梁部146。第一后座椅横梁或第二后座椅横梁的第三连接部142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一前地板125、第二前地板126和中通道壳体部136远离发动机舱总成110的一端,第四连接部144可拆装的连接于后地板148。后座椅横梁141沿着第三方向Y的两端分别可拆装的连接于前地板总成120的第一门槛边梁122和第二门槛边梁124,且前地板总成120的第一门槛边梁122和第二门槛边梁124沿着第二方向X延伸连接至后地板148,并与后地板146—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座椅横梁和第二后座椅横梁与第一中通道总成和第二中通道总成一一对应配合,具体地,对应同款车型的两驱汽车下车体,选择第一后座椅横梁与第一中通道总成配合安装,对应同款车型的四驱汽车下车体,则选择第二后座椅横梁与第二中通道总成配合安装,以实现两驱汽车与四驱汽车之间的平台化通用设计。
[002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下车体100包括发动机舱总成110、前地板总成120、中通道总成130和后地板总成140,且通过切换后地板总成140的后座椅横梁141和中通道总成130,能够实现两驱汽车与四驱汽车之间的转换,实现两驱汽车与四驱汽车之间的下车体的平台化通用设计。因此,将两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转换成四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或者将四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转换成两驱汽车的汽车下车体时,无需重新开模制作新的汽车下车体,只需更换后地板总成140的后座椅横梁141和中通道总成130即可方便实现转换,从而缩短了汽车开发的周期,减少了开发费用以及降低了开发风险。
[002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主权项】
1.一种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地板总成、中通道总成和后地板总成,该前地板总成包括第一前地板和第二前地板,该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座椅横梁和后地板,该中通道总成可拆装的连接于该第一前地板和该第二前地板之间,且该第一前地板、该中通道总成以及该第二前地板可拆装的连接至该后座椅横梁的一侧,该后地板可拆装的连接至该后座椅横梁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定义该汽车下车体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该中通道总成选自第一中通道总成和第二中通道总成其中之一,且该第二中通道总成沿该第一方向的第二高度大于该第一中通道总成沿该第一方向的第一高度,该后座椅横梁选自第一后座椅横梁和第二后座椅横梁其中之一,且该第一后座椅横梁与该第一中通道总成配合,该第二后座椅横梁与该第二中通道总成配合,且该第二后座椅横梁沿该第一方向的第四高度大于该第一后座椅横梁沿该第一方向的第三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中通道总成和该第二中通道总成中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中通道壳体部,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二连接部分别可拆装的连接至该第一前地板和该第二前地板,该中通道壳体部沿该第一方向凸出于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二连接部并形成中通道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中通道总成沿该第一方向的该第二高度与该第一中通道总成沿该第一方向的第一高度的差值为60?160_。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后座椅横梁和该第二后座椅横梁中每一个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三连接部和该第四连接部之间的后座椅横梁部,该第三连接部可拆装的连接于该第一前地板、该第二前地板和该中通道壳体部,该第四连接部可拆装的连接于该后地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该前地板总成还包括第一门槛边梁和第二门槛边梁,该第一前地板和该第二前地板设置于该第一门槛边梁与该第二门槛边梁之间,且该第一前地板可拆装的连接于该第一门槛边梁,该第二前地板可拆装的连接于该第二门槛边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车体,其特征在于,该汽车下车体还包括发动机舱总成,该发动机舱总成连接于该前地板总成和该中通道总成远离该后地板总成的一端。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下车体。
【专利摘要】汽车下车体包括前地板总成、中通道总成和后地板总成,前地板总成包括第一前地板和第二前地板,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座椅横梁和后地板,中通道总成可拆装的连接于第一前地板和第二前地板之间,且第一前地板、中通道总成以及第二前地板可拆装的连接至后座椅横梁的一侧,后地板可拆装的连接至后座椅横梁的另一侧。汽车下车体能够实现两驱汽车与四驱汽车之间的下车体的平台化通用设计,有利于缩短汽车开发周期,降低汽车产品开发费用和汽车产品的开发风险。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汽车下车体的汽车。
【IPC分类】B62D25-20
【公开号】CN204355165
【申请号】CN201420768896
【发明人】钟建强, 肖晶, 袁焕泉, 陈东, 曹勇, 杨万庆, 潘俊, 杨国勇, 徐璐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