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083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山区农田的土质松软,普通的两轮机动车无法在上行走,为了适应山区农田农业的特点,需要使用小型农业机械。摩托车(电动车)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动力带动小型农业机械在田间工作,已有一些专利技术反映了这一点。但如何解决摩托车在湿润的土地上不被陷入泥土中,且能够行驶自如仍是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目前两轮机动车无法在田间行走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可以使两轮机动车在田间不致于陷入泥土中,且能在两轮机动车的动力带动下行驶。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
[0006]用于承载两轮机动车的支撑板,其开设有贯通槽;
[0007]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轮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动力输出轮的一部分由所述贯通槽伸出,并与所述两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相接触;以及
[0008]履带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
[0009]其中,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履带机构的主动轮耦联。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还包括:转向装置,其包括转向轮、轮叉、夹持件和U形限位带,所述转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叉上,所述轮叉的上部连接有一转轴,所述夹持件固定至所述转轴的顶端,所述夹持件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夹持壁,一对夹持壁将所述两轮机动车的方向轮夹持在其间;
[0011]U形限位带的一对侧壁分别枢接在一对夹持壁上,一对侧壁将所述两轮机动车的方向轮夹持在其间;
[0012]其中,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并可相对于所述通孔转动。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还包括:
[0014]齿轮组,其包括三个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地连接至所述履带机构的主动轮,第二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彼此啮合;
[0015]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
[0016]连接杆,其前端包括由上支臂和下支臂构成的U形槽,在所述上支臂设置有一滚珠槽,一弹簧容置在所述滚珠槽内,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滚珠槽和一滚珠,所述连接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枢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间部位枢接至所述支撑板;
[0017]卡位盘,其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述卡位盘的边缘部分伸入所述U形槽内;
[0018]控制杆,其下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卡位盘的中心位置,所述控制杆的上端固定有手柄,所述卡位盘与所述控制杆之间的夹角为5?20° ;
[0019]其中,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二卡槽时,所述第二齿轮不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若所述控制杆顺时针转动,则所述卡位盘将所述滚珠压入所述滚珠槽并转动,直至所述滚珠运动至第一卡位槽中,所述卡位盘停止转动,致使所述连接杆相对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部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若所述控制杆逆时针转动,则所述卡位盘将所述滚珠压入所述滚珠槽并转动,直至所述滚珠运动至第三卡位槽中,所述卡位盘停止转动,致使所述连接杆相对与所述连接杆的中心部逆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传动机构连接至所述第二齿轮。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一对可转动的限位轮,各限位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动力输出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一对限位轮分布在所述两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的前侧和后侧,与所述两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相接触。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动力输出轮外部包裹有橡胶材料。
[0023]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一对限位轮的外部均包裹有橡胶材料。
[0024]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转向轮外周表面为锯齿状。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板体和后板体,所述前板体和后板体滑动设置,所述前板体上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后板体上开设有所述贯通槽,所述限位轮设置在所述后板体上。
[0026]优选的是,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中,还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护板,所述一对护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一对护板位于所述驱动轮的两侧;
[0027]所述两轮机动车为摩托车或电动车。
[0028]针对两轮机动车的行进特点和田间土质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第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履带装置和驱动轮实现了两轮机动车在田间的行驶;第二、齿轮组、连接杆、控制杆和卡位盘配合控制本行走机构的前进、停止和后退,实现了本行进机构的在田间的多种运动方式;第三、转向装置实现了本行走机构的转向功能;第四、限位轮的设置,可以保证两轮机动车的驱动轮与动力输出轮良好的传动,防止两轮机动车脱离支撑板;第四、动力输出轮外部包裹的橡胶材料可以增大其与驱动轮的摩擦力;第五、田间的土质较为松软,将转向轮外表面为锯齿状,可以行使本行走机构更易行进;第六、前半体和后板体的滑动设置,实现了支撑板的长度可调,满足不同型号的两轮机动车的需要;第七、U形限位带和一对夹持壁将两轮机动车的方向轮锁紧,防止两轮机动车从支撑板上脱落;第八、设置在驱动轮两则的一对护板,防止驱动轮从动力输出轮上滑落,保证了驱动轮与动力输出轮的有效接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履带装置上的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位盘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构前进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构停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构后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8]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板3、动力输出轮14、动力输出轴17、履带机构15、转向装置、一对护板、齿轮组、方向控制装置和一对限位轮9。
[0039]支撑板3用于承载两轮机动车1,支撑板3包括:前板体和后板体,前板体和后板体滑动设置,前板体上设置有通孔和一对长条形的滑槽22,后板体开设有贯通槽和一对贯通后板体的安装孔,前板体位于后板体的上部,一对螺栓23分别穿过一对安装孔和一对滑槽22,可以通过调节螺栓23调节支撑板3的长度。
[0040]动力输出轮14和动力输出轴17同轴设置,动力输出轴17可转动且固定在后板体的底面,动力输出轮14套设在动力输出轴17上,且动力输出轮14与动力输出轴17紧配合,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