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97696阅读:1905来源:国知局
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传统自行车和脚踏助力电动车,局限于人力量大小和腿的长短原因,限制脚踏杠杆的长度。脚踏杠杆的长度约20cm,便于多数人以脚踩杠杆踏板以圆形转动加力。车身重量加上骑车人身体重量及其它载重,在爬坡时或者电动车电力不足时,由于人力量的大小和杠杆短的原因骑车人加力就非常吃力了甚至使用不了停止使用,这时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反而成了累赘。人力三轮车,骑车人非常吃力,上坡载重更是不堪。人力四轮车及多轮车还少有应用。
[0003]提到人力发电,通常大多数人都知道手摇发电机。手摇发电机和传统自行车的弊病差不多,也是由于人的力量大小和膀子的长短及手摇杠杆的长短限制了发电量,并且不能持久。
[0004]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
[0006]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的后轮轴心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上均通过杠杆支撑轴承设置有上下交替循环踩动脚踏杠杆,且脚踏杠杆横向移动于杠杆支撑轴承上,上下交替循环踩动的所述脚踏杠杆的间距范围在35cm?45cm,所述脚踏杠杆的前端固设有踩踏板,后端上固设有杠杆齿轮,所述脚踏杠杆以杠杆支撑轴承为支撑点,其脚踏杠杆的前端长度大于脚踏杠杆后端长度,所述脚踏杠杆的前端长度大于50cm,上下交替循环踩动的所述脚踏杠杆的前端通过连接线相连;所述自行车本体的后轮后端上固设有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上从上至下间隔且并排的布置有第一驱动转轴及第二驱动转轴,所述第二驱动转轴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分别与其同侧且对应的杠杆齿轮相啮合,在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转轴上设置有的调速牙盘相驱动连接,所述调速牙盘通过链条与后轮的转轴上飞轮盘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支架上还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第一驱动轮相驱动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与储能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后轮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储能装置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脚踏杠杆的连接线上设置有滑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限位锁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杠杆齿轮的齿的个数多于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齿的个数。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或为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分别与其对应的调速牙盘和发电机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盘和第一驱动盘通过链条/皮带与之对应的调速牙盘和发电机相驱动连接。[0011 ]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设置在驱动支架的顶部或底部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支架为后轮上端的负重支架的延伸支架,且与后轮上端的负重支架为一体成型布置,所述驱动支架上包裹有保护层。
[0013]进一步的,上下交替循环踩动的所述脚踏杠杆的优选间距在40c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齿的个数多于第一飞轮或第二飞轮的齿的个数。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通过调节杠杆设置在车体上,所述调节杠杆设于车体开设滑槽的滑块上。
[0016]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脚踏杠杆、杠杆支撑轴承之间的配合实现上下交替循环踩动,来对应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的驱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转轴上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驱动,并带动调速牙盘从而实现自行车本体的移动,通过脚踏杠杆实现的杠杆原理能用最小的踩踏力实现快速启动,同时在带动自行车本体移动时,还能通过第一驱动轮来实现发电机的发电并储存于储能装置内再供给驱动电机,使其能一边移动一边充电的功效,实现给驱动电机供电并驱动,降低自行车本体在上坡时的难度。通过不间断的对发电机工作发电至储能装置内,能降低行车时的难度,并不间断的给储能装置供电,能提高自行车的行驶里程。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驱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3是脚踏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1-自行车本体;2_转轴;3_杠杆支撑轴承;4_脚踏杠杆;5_踩踏板;6_杠杆齿轮;7-连接线;8_驱动支架;9_第一驱动转轴;10_第二驱动转轴;11_第一飞轮;12_第二飞轮;13-第一驱动轮;14-第二驱动轮;15-调速牙盘;16-链条;17-发电机;18-驱动电机;19-滑轮;20_限位锁扣;21_调节杠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及“第一”、“第二”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5]参见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人力发电循环动力车,包括自行车本体1,所述自行车本体I的后轮轴心上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上均通过杠杆支撑轴承3设置有上下交替循环踩动脚踏杠杆4,且脚踏杠杆4可横向移动于杠杆支撑轴承3内,上下交替循环踩动的所述脚踏杠杆4的最大间距范围在35cm?45cm,所述脚踏杠杆3的前端固设有踩踏板5,后端上固设有杠杆齿轮6,所述脚踏杠杆4以杠杆支撑轴承3为支撑点,其脚踏杠杆4的前端长度大于脚踏杠杆4后端长度,所述脚踏杠杆4的前端长度大于50cm,上下交替循环踩动的所述脚踏杠杆4的前端通过连接线7相连,自行车车体I上能实现脚踏杠杆4上下交替循环踩动,同时还能控制左右相对称布置的脚踏杠杆4上下间距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即35cm-45cm)内,实现与自行车车体I驱动装置的最大化啮合;
[0026]所述自行车本体I的后轮后端上固设有驱动支架8,所述驱动支架8上从上至下间隔且并排的布置有第一驱动转轴9及第二驱动转轴10,所述第二驱动转轴10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所述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分别与其同侧且对应的杠杆齿轮6相啮合,在所述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轮13和第二驱动轮14,所述第二驱动轮14与第二驱动转轴9上设置有的调速牙盘15相驱动连接,所述调速牙盘15通过链条16与后轮的转轴2上的飞轮盘相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支架8上还设置有发电机17,所述发电机17与第一驱动轮13相驱动连接,发电机17的输出端与储能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后轮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与储能装置相连接。通过将左右脚踏杠杆4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进行啮合,从而实现带动第一驱动轮13和第二驱动轮14,并实现驱动自行车本体I的目的,再由第一驱动轮13对发电机17的不断的转动发电,从而将发电机17中的电能输入至储能装置内,再由储能装置中的电能供给驱动电机18使用,解决自行车本体I在上坡或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轻松骑行的目的。
[0027]其中,对应于所述脚踏杠杆4的连接线7上设置有滑轮19,在脚踏杠杆4实现上下位移时,能轻松解决连接线7的来回拉扯,降低连接线7的磨损,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在所述连接线7上设置有限位锁扣20,能对连接线7进行一端位置的限定,使其能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让使用者调整到自己合理的位置。
[0028]所述杠杆齿轮4的齿的个数多于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齿的个数,通过杠杆齿轮4和第一飞轮11或第二飞轮12的啮合才能实现第二驱动转轴10,的转动,而在使用者启动时,采用杠杆齿轮的齿数多于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齿数时能确保使用者启动时的轻松,最大化的减轻使用者的负担,而杠杆齿轮4的齿数和第一飞轮11和第二飞轮12的齿数的比需要通过公式进行计算,而计算的公式为现有技术,在这不做详述。
[0029]所述第一驱动轮13和第二驱动轮14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或为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分别与其对应的调速牙盘15和发电机17上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