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47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后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后尾框与后挡泥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后挡泥板其中另一种状态的装配图。
[0029]图8是图7中后挡泥板与两支撑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见图3至图8,本实施例的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包括车架52、安装于车架52尾端的后尾框2、与车架52连接的后平叉56、通过一后平叉轴(图未示)安装在后平叉56的两根侧杆561内的后车轮57以及位于后车轮57后方的后挡泥板3,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一安装座41,在所述后平叉56的两根侧杆561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安装座42,所述后挡泥板3可选择地通过第一安装座4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或者通过第二安装座42安装在所述后平叉56的两根侧杆561的外表面。其中:
[0032]摩托车包括后尾框2以及安装在后尾框2上的后挡泥板3,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一安装座41 ;所述后挡泥板3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4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
[0033]本方案中,前端或者前部是指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或者一部分,尾端或者尾部是指朝向车尾方向的一端或者一部分。
[0034]所述后尾框2的结构如下:
[0035]所述后尾框2包括一底板21以及由底板2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侧板22,所述第一安装座41设于所述底板21的尾端的下表面。底板21的前端的下表面具有一个向内凹的不规则凹陷槽23,该凹陷槽23为一让与空间,用于与车辆上的部件更好的配合。两侧板22与底板21 —体成型,增加了后尾框2的整体强度,使其承受力更好。两侧板22和底板21之间形成一个半围合空间24,该半围合空间24的尾部用于装配后尾灯51,前部用于与摩托车的车架52装配。具体为在两侧板22上对称设置有车架安装孔25,后尾框2通过该车架安装孔25与车架52可拆卸安装,当后尾框2安装于车架52上后,在车架52上依次第一安装座垫底板53以及座垫54。将后尾框2设计为上述结构,相比现有技术的U形框结构而言,本方案中的后尾框2整体性得到大大的增强,设计了车架52、座垫54安装空间,使空间利用更合理,整体性、一致性和紧凑性更好;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底面,高强度的后尾框2不容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增加后尾框2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不需要嵌入到后尾框2中,因此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前半段的长度,仅需要将后挡泥板3的长度设计为现有技术中后挡泥板3后半段的长度即可,大大地减少了原材料、开模投入更小,制作成本得到了降低。
[0036]所述第一安装座41为内凹于底板21的下表面的V形槽。其包括两槽体,两槽体的后端相汇合,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上述V形槽。在所述该V形槽的两槽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出),本例中,在两槽体内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位于每一槽体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孔沿该槽体的长方方向设置并相互间隔。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座41设计为内凹V形槽,主要是为了配合后挡泥板3的形状,使后挡泥板3的前端通过该V形第一安装座41安装时,与后尾框2的下表面接触的部位容置于V形安装槽内后,不凸出于后尾框2的下表面。如此设计,在后尾框2腾出安装空间,使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下底面上时不占用摩托车的其它空间,使摩托车的整体设计更紧凑。
[0037]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1还可以是整体呈外凸于底板21的下表面的V形结构,该V形第一安装座41的两凸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设计方式可以与上述方式相同或相似。第一安装座41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或者结构,例如方形板状结构、圆形座体结构,更甚至可以是直接在后尾框2上开设多个第一安装孔等等。
[0038]本实施例的后挡泥板3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它的前端仅需要通过上述第一安装座41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因此它的长度更短。所述后挡泥板3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9]所述后挡泥板3包括一支撑骨架32以及罩于所述支撑骨架32上的后挡泥板本体31。在所述支撑骨架32的前端形成或者连接有两第一安装块321,两第一安装块321整体呈V形,在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前端形成有与所述两第一安装块321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块311,当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罩于所述支撑骨架32上时,所述第二安装块311正好罩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21上,两第一安装块321以及第二安装块311形成与上述V形第一安装座41匹配的V形安装件;在卩形安装件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安装孔匹配的第二安装孔(图未示出),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对应的位置处,位于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同一位置处的第二安装孔的孔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在安装时,通过四个安装螺栓分别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上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座41上的第一安装孔后进行锁紧。
[0040]所述支撑骨架32包括一主骨架322、设于主骨架322两侧的副骨架323、由副骨架323两侧边向远离后挡泥板本体31方向延伸的侧沿324、分别设于副骨架323两侧的侧翼325以及设于主骨架322后端且用于安装牌照55的牌照安装座,在所述两侧翼325以及副骨架32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的若干连接孔。其中:
[0041]所述两侧沿324使得主骨架322呈向后挡泥板本体31方向的拱起状,所述两侧翼325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侧沿324上,两侧翼325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侧沿324相连,另一端向相反的方向横向延伸。在两副骨架323以及两侧翼325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减重孔326。上述的两第一安装块321分别由两副骨架323的前端面继续向前延伸,以使得两第一安装块321与主骨架322的前端面整体呈V形。
[0042]所述牌照安装座呈V形,其包括两固定块61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块61的连接块62,所述连接块62的前端与所述主骨架322的后端相连,两固定块61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62的两侧端相连,前端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在所述两固定块61以及连接块6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牌照55的牌照固定孔6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32呈向后挡泥板本体31拱起状,后挡泥板本体31与它配合时,也需呈相应的拱起状,因此,使得整个后挡泥板3呈向外拱起的弧状。后挡泥板3的弧度可以设计为与后车轮57相匹配,此处便不再过多限制。
[0043]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即在侧翼325、副骨架323上设置多个连接孔,在后挡泥板本体3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多个匹配的螺栓连接点,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螺栓连接点进行配合后将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固定。当然,支撑骨架32与可以与后挡泥板本体31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等。
[0044]上述支撑骨架32仅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后挡泥板本体31,加强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安装连接强度。摩托车在颠簸或者行走抖动过程中,后挡泥板3容易随摩托车的抖动而动作,长时间、高频率的动作使后挡泥板3自身受损机率更大、使用寿命更短,因此,设置上述支撑骨架可以延长后挡泥板3的使用寿命,增强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连接强度,使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连接处不容易被损坏。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骨架32的形状、结构还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上述的减重孔326主要是起到减重的作用,增加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