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两种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473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两侧翼325可以使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的接触点更多,使支撑力更均匀,达到更好的效果,将牌照安装座设计为V形,结构更简单、用材更少的同时,安装点可以更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它们均可以省去或者可改变不同形状。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支撑骨架32的正投影面积,由所述后挡泥板本体31的外周向支撑骨架32的方向延伸有一侧围,所述侧围和后挡泥板本体31之间形成一用于笼罩所述支撑骨架32的笼罩空间。如此设计,当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连接后,可以使支撑骨架32整体容置在所述笼罩空间中,不外突于笼罩空间,使后挡泥板3整体性、一致性更好,结构更紧凑。
[0046]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在安装后挡泥板3时,若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3采用的是可拆卸连接方式,则首先将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本体31进行安装,然后将后挡泥板3整体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若支撑骨架32与后挡泥板3采用的是固定连接方式,则直接将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
[0047]本实施例中的后挡泥板3的第一个安装方式是将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0048]在将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时,先将四个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安装块321和第二安装块311上的第二安装孔;然后将带有螺栓的后挡泥板3置于第一安装座41的正下方,使四个螺栓对准第一安装座41的四个第一安装孔;而后,将四个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安装孔后进行安装配合。
[0049]在安装后尾框2时,即将安装好后挡泥板3的后尾框2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52上时,首先将摩托车的车架52置于上述后尾框2的半围合空间24内,使车架52的两侧靠近后尾框2的两侧板22,安装螺栓一一对应的穿过侧板22上的车架安装孔25后,与所述车架52上的预留安装孔进行安装配合,从而将后尾框2固定于车架52上;其次,依次安装后尾灯51、座垫底板53和座垫54。
[0050]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第一种安装方式的摩托车,将后挡泥板3与后尾框2的安装点设计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后挡泥板3可以省去与现有的U形后尾框2嵌合的前半段,因而后挡泥板3的整体长度缩短至传统的后挡泥板3整体长度的1/2或者更短,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开模投入资金,降低了制造成本,后挡泥板3自身结构更不容易变形;改良后的后尾框2,其强度更高,后挡泥板3安装在后尾框2的尾端的下表面后,后挡泥板3的长期使用不会导致后尾框2断裂,增加了它的使用寿命;后挡泥板3通过上述的第一安装座41进行安装,安装点更少,安装更为方便、快捷,增加了工作效率,第一安装座41与后挡泥板3的安装件凹凸配合,整个安装结构更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后挡泥板3增设了支撑骨架32,进一步增加了后挡泥板3的使用寿命。
[0051]本实用新型的后挡泥板3的第二种安装方式如下:
[0052]为了使上述后挡泥板3同时具备两种安装方式,因此在后挡泥板3的两侧设置有两预留连接耳33,所述预留连接耳33可以是从支撑骨架的两侧向后车轮57方向延伸形成,也可以是从上述后挡泥板本体32的两侧向后车轮57方向延伸。还为摩托车配备两支撑件8,所述两支撑件8的后端分别通过两预留连接耳33与后挡泥板3连接,所述支撑件8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可拆卸连接。当后挡泥板3通过支撑件8安装在第二安装座41上时,所述两支撑件8之间的间隔大于后车轮57的断面宽度。当然,再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挡泥板可以设计为独立的两种结构,与后尾框2安装时,可以设计成上述结构的后挡泥板。与后平叉56上的第二安装座42安装时,设计成另外的结构,仅需要在后挡泥板两侧设置安装连接件,后挡泥板再通过支撑件8安装固定在第二安装座42上即可。
[0053]作为可选的,在后挡泥板3的外弧面还设预留有牌照安装件,因此,当后挡泥板3安装到后尾框上时,牌照55可以通过上述牌照安装座安装在后挡泥板3的支撑骨架上;当后挡泥板3通过两支撑件8安装安装到第二安装座41上时,牌照55可以通过所述牌照安装件安装到后挡泥板3的外弧面,即后挡泥板本体31的外表面。
[0054]所述支撑件8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81以及设置于两根支撑杆81之间的连接块82。在连接块8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在两支撑杆81的前端分别焊接有两安装耳83,在每一安装耳83上开设有过孔84。
[0055]所述两预留连接耳33分别由后挡泥板3的两侧向后车轮57的方向延伸(即向前延伸),两预留连接耳33相互平行,在两预留连接耳33相对的内表面分别设有两个支撑杆配合槽331,在每一预留连接耳33上位于两配合槽331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匹配的第二固定孔332。其中:所述配合槽331由预留连接耳33的外端向后挡泥板3的方向开设,所述配合槽331为弧形槽,即它的断面的弧度与所述支撑杆81相匹配,每一配合槽331的槽口朝向相对的另一预留连接耳33的方向。
[0056]所述支撑件8与所述两预留连接耳33安装配合时,先将一个支撑件8与对应的一预留连接耳33进行安装,即先将一支撑件8的两支撑杆81的后端分别容置于所述配合槽331内后,该支撑件8的述连接块82与预留连接耳33上两个支撑杆配合槽331之间的部位相贴合,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332后与锁紧螺母锁紧配合;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个支撑件8安装在另一预留连接耳33上,以完成两个支撑件8与对应的两预留连接耳33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配合槽331的断面还可以是封闭的圆形,即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预留连接耳33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一封闭住上述弧形槽的弧形盖,弧形盖和弧形槽一体成型后形成一封闭的空心圆柱槽,在安装时,直接将支撑件8的两支撑杆81插于槽中,即可将支撑件8的后端暂时固定在后挡泥板3上,再通过上述固定螺栓和第一及第二固定孔332的配合,进一步将支撑杆81的后端与后挡泥板3固定。
[0057]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块82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85。
[0058]所述支撑件8整体呈L形,其与后挡泥板3连接的后端呈向上且向后倾斜状,与所述侧杆561连接的前端呈向下且向前的倾斜状。如此设计,两支撑件8的前端分别固定于后平叉56的两侧杆561的外侧面,并且固定处分别位于与后平叉轴的两端的正外侧;两支撑件8的后端与前端呈折状,可以使与两支撑件8后端连接的后挡泥板3能够位于摩托车的后上方,位于后上方的后挡泥板3更能够发挥挡泥砂的作用。
[0059]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件8通过上述第二安装座42对应安装在后平叉56的两侧杆561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座42整体呈向左旋转90度的“Z”形。每一第二安装座42均包括一安装板421、一连接板422、一固定板423以及一 L形支架,所述固定板423覆盖于对应侧杆561的外侧面,所述连接板422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板423的上端折状连接,里端与所述安装板421的下端折状连接;所述L形支架的具有一竖直面以及一上平面,所述上平面与后平叉的两侧杆561的下表面固接,竖直面位于所述上平面的下方,它与固定板423下端的里表面相贴,在竖直面上开设有一固定板安装孔;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一横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相应的侧杆561的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一安装螺栓穿过该条形孔后与所述固定板安装孔安装配合以将固定板42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L形支架的竖直面上。在所述固定板423上开设有一螺栓安装孔424以通过一螺栓将固定板423固定在所述后平叉56 —侧杆561的外侧面,所述安装板421上开设有两支撑杆安装孔425 ;在每一支撑杆81的前端设置有一安装耳83,在每一安装耳83上开设有与一所述支撑杆安装孔425对应的过孔84,每一支撑件8通过两个过孔84与相应第二安装座42上的支两撑杆安装孔一一对应配合。本方案中,上述结构的第二安装座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