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船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067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造船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是建造超过3万吨的大型船的造船坞。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坞,一般由坞门、三面坞墙和坞底板组成的封闭式箱体造船坞。在造船过程中船舶装配总工作量的50%左右是在封闭式箱体造船坞中完成的,然而由于坞内空间的限制,作业效率却不足地面作业的一半。但由于大分段移动的困难,现在的船舶装配最后必需在船坞里完成。这对造船效率影响很大,增加了造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造船坞,以使船体装配不在坞室中进行,以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造船坞,由前坞门4、两侧坞墙5、坞底板1组成坞室6,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β,坞底板1及两侧坞墙5向后延长形成后坞室7,坞底板1后端与水平的地面船台2相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承重轨道3贯穿于坞底板1与地面船台2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造船坞结构的改变,使原来的造船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表现在1、本发明可以使船体装配在地面完成,这样安装找正容易、人流物流通畅、能源供应方便,也由此避免了重复吊装和找正的作业,也省去了为吊装总组分段而设置的重型龙门起重机。
2、由于本发明总长很长,可至少有四条船同时作业,大大提高造船的效率。
3、取消了原来造船造价昂贵的二次除锈和涂装车间(工场),把二次除锈和涂装作业纳入了装配线,在本发明的后坞室7内作业,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建设投资。
4、装配线的末端,是船舶产品的下水,本发明的坞室6内可完成原码头舾装,又可节省设置舾装码头。无需在舾装码头作业,污物留在地面,不会污染水域,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发展绿色造船。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坞底板1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面船台2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本发明台车12的示意图。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造船坞,由前坞门4、两侧坞墙5、坞底板1组成坞室6,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β,坞底板1及两侧坞墙5向后延长形成后坞室7,后坞室7后端与水平的地面船台2相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承重轨道3贯穿于坞底板1与地面船台2上。
坞室6与后坞室7之间可以有中坞门8。
坞室6的坞底板1上及后坞室7的坞底板1上可以有多个坞墩9。地面船台2上可以有多个坞墩10。
坞底板1可以是曲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可在0至6度的范围内变化,也可在0.1至3度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情况坞底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β在0.2至2.5度的范围内变化,最佳可在0.82至0.92度范围内变化。
坞底板1也可以是平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0.2至3度之间,最佳值在0.82至0.92度之间,可为0.87度。
承重轨道3上有2台或2台以上可运载造船分段的台车12。
本发明坞室6和后坞室7的总的有效长度可以在300米至2000米,地面船台2长度可以是300米至2000米。地面船台2可同时由两条船进行船体装配,装配好的船体分段可用台车12移入后坞室7进行二次除锈、涂装、舾装,然后将大的船体分段移入坞室6进行对接、系统试验、码头舾装。因此本发明至少可以同时建造4条船。
权利要求
1.一种造船坞,由前坞门(4)、两侧坞墙(5)、坞底板(1)组成坞室(6),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β,坞底板(1)及两侧坞墙(5)向后延长形成后坞室(7),后坞室(7)后端与水平的地面船台(2)相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承重轨道(3)贯穿于坞底板(1)与地面船台(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室(6)与后坞室(7)之间有中坞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室(6)的坞底板(1)上及后坞室(7)的坞底板(1)上有多个坞墩(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是曲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可在0至6度的范围内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是曲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可在0.1至3度的范围内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0.2至2.5度的范围内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是平面的,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0.2至3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的夹角β在0.82至0.92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地面船台(2)上有多个坞墩(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船坞,其特征在于承重轨道(3)上有2台或2台以上可运载造船分段的台车(12)。
全文摘要
一种造船坞,属船舶制造领域,由前坞门4、两侧坞墙5、坞底板1组成坞室6,其特征在于坞底板1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β,坞底板1及两侧坞墙5向后延长形成后坞室7,后坞室7后端与水平的地面船台2相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承重轨道3贯穿于坞底板1与地面船台2上。主要解决船舶装配必须在坞室里进行的问题,使船舶装配在地面船台上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3C1/00GK1666923SQ20041000880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刘伟韬 申请人:刘伟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