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工程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306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洋工程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海洋工程船。
背景技术
在多数船型和自航式海洋工程装备上被广泛应用的甲板式导缆孔,其一般被布置于干舷甲板靠近舷边的位置,用于船舶或海洋工程装备连接港口码头等靠泊设施时的缆绳导向。一般情况下,舷顶列板比干舷甲板高出IOOmm左右,而目前通用的标准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至底部的高度较矮,船厂通常需要另外采取措施以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例如:(I)如图1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舷顶列板4上部的外侧面装焊半圆钢(管)40 ;(2)如图2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舷顶列板4的上缘装焊圆钢(管)41 ;(3)如图3和图4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延伸至舷顶列板4的上方而使得甲板式导缆孔I朝向舷顶列板4的一侧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4)如图5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与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之间形成一过渡圆弧面,且该过渡圆弧面的最外端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5)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上部装焊圆钢(管)41或其他防磨组件42,圆钢(管)41或其他防磨组件42的最外端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对于第(I)种和第(2)种做法,由于舷顶列板4的上缘是应力集中区域,尤其在船舯区域更是如此,任何局部焊接都容易引起外板裂纹,因此通常不被船级社认可;对于第(3)种和第(4)种做法,由于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呈弯曲形状,使得底座2不仅不易加工,而且结构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加装到甲板式导缆孔I上时还需要考虑焊接位置和焊接强度;对于第(5)种做法,由于甲板式导缆孔1、底座2与圆钢(管)41或防磨组件42分别为独立的构件,使用时也需要考虑焊接位置和焊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工程船,其导缆孔处的结构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同时结构易加工、结构强度高,符合船级社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14]一种海洋工程船,包括船体、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舾装,所述船舶舾装包括外舾装和内舾装,所述外舾装包括舵设备、锚设备和系泊设备,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甲板式导缆孔,所述甲板式导缆孔位于干舷甲板上且靠近舷顶列板,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底部设有矩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干舷甲板上,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内向舷顶列板一侧延伸凸出设置有防磨组件,所述防磨组件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的下缘相接,所述弧面的另一端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所述弧面由通孔向舷顶列板逐渐降低呈平滑过渡的凸面,所述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磨组件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防磨组件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平齐。其中,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圆弧过渡。其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至少150mm,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的间隙大于100mm。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海洋工程船,通过将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滑组件一体铸造成型,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又能避免分体焊接所带来的问题;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且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可以很好地起到缆绳导向的作用,避免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接触而相互磨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缆绳和防滑组件之间的磨损;由于底座呈规整的矩形,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因此成型加工也比较容易,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另外,将原先船厂加底座或防磨组件的工作转移到船级社授权的专业厂家,减少了附加图纸送审环节,降低了船厂工作量。

图]Λ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甲板式导缆孔;2、底座;3、干舷甲板;4、舷顶列板;40、半圆钢(管);41、圆钢(管);42、防磨组件;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海洋工程船,包括船体、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舾装,所述船舶舾装包括外舾装和内舾装,所述外舾装包括舵设备、锚设备和系泊设备,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甲板式导缆孔I,所述甲板式导缆孔I位于干舷甲板3上且靠近舷顶列板4,所述甲板式导缆孔I的底部设有矩形的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4的上缘,所述底座2与舷顶列板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座2固定在所述干舷甲板3上,所述甲板式导缆孔I的通孔10内向舷顶列板4 一侧延伸凸出设置有防磨组件42,所述防磨组件42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一端与所述通孔10的下缘相接,所述弧面的另一端延伸至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上方,所述弧面由通孔10向舷顶列板4逐渐降低呈平滑过渡的凸面,所述甲板式导缆孔1、底座2和防磨组件42 —体成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焊接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为了便于焊接以及以后清洁维护,所述防磨组件42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相平齐。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4的上缘至少150mm,所述底座2与舷顶列板4之间的间隙大于100mm,这样人眼可通过防磨组件42、底座2与舷顶列板4之间的间隙直接观察到底座2的底部,人手也可以顺畅地进出以方便焊接或者清洁维护。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圆弧过渡。以降低缆绳与防滑组件42之间的磨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海洋工程船,通过将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滑组件一体铸造成型,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又能避免分体焊接所带来的问题;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且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可以很好地起到缆绳导向的作用,避免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接触而相互磨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缆绳和防滑组件之间的磨损;由于底座呈规整的矩形,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因此成型加工也比较容易,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另外,将原先船厂加底座或防磨组件的工作转移到船级社授权的专业厂家,减少了附加图纸送审环节,降低了船厂工作量。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为新型甲板式导缆孔的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参考,未来可向通用标准件方面发展以使其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海洋工程船,包括船体、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舾装,所述船舶舾装包括外舾装和内舾装,所述外舾装包括舵设备、锚设备和系泊设备,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甲板式导缆孔,所述甲板式导缆孔位于干舷甲板上且靠近舷顶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底部设有矩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干舷甲板上,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内向舷顶列板一侧延伸凸出设置有防磨组件,所述防磨组件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的下缘相接,所述弧面的另一端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所述弧面由通孔向舷顶列板逐渐降低呈平滑过渡的凸面,所述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磨组件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工程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组件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工程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工程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至少150mm,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的间隙大于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工程船,包括系泊设备,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甲板式导缆孔,甲板式导缆孔的底部设有矩形的底座,底座固定在干舷甲板上,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内向舷顶列板一侧延伸凸出设置有防磨组件,防磨组件的顶面为弧面,弧面的一端与通孔的下缘相接,弧面的另一端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弧面由通孔向舷顶列板逐渐降低呈平滑过渡的凸面,所述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磨组件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滑组件一体铸造成型,并通过将防滑组件设置在甲板式导缆孔上,其顶面设计为平滑过渡的曲面,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又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B63B21/10GK202966578SQ2012207387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黄进 申请人: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