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船舶,具体地说是滑行艇。
背景技术:
滑行艇作为最早研制的,依靠水动力航行的船舶,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常规滑行艇在运动时只有艇体的一部分与水接触,这样虽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阻力,但是在波浪的影响作用下其稳性,耐波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多环境比较恶劣的水域难以保持正常的航行状态。
但是同时,对于滑行艇更高性能的研究从未停止,随着科研深入与制造技术的逐步提升,滑行艇本身航速的提升与其耐波性的改善都从不同的角度很显著地提升的滑行艇接受,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也就意味着能很大程度上拓宽滑行艇的应用范畴,而这也是目前滑行艇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多体滑行艇本身综合了传统滑行艇与其他高性能船舶的设计优点,同时也是水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范畴的耦合,其设计上的改进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滑行艇的航速,耐波性,稳性等性能,所以对于滑行艇船型的改善有着显著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滑行艇的航速、耐波性、稳性等性能的高速高耐波双槽道细长型多体滑行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高速高耐波双槽道细长型多体滑行艇,其特征是:包括主船体和设置在主船体两侧的两个相同的片体,片体从10%船长处至船艉通过带有曲面的槽道与主船体相连接,片体在45%船长处之前的剖面呈带有折边的四边形并且其底面和内侧面为斜面的四边形,片体在45%船长处之前的截面积随着其与船艏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片体在45%船长处之后的剖面呈带有折边的四边形,且其截面积不变。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片体外侧边线6距离主船体上的龙骨线7的距离不变,片体内侧边线8从船长10%处开始距离主船体上的龙骨线7的距离逐渐变小,直至45%船长处之后保持不变。
2、主船体长宽比大于2.4。
3、片体的外侧面为平面,内侧面为曲面。
4、槽道在45%船长处前存在曲面,在45%船长处之后为平面。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对称而细长的片体能够给滑行艇更高的航速,同时保证其耐波性与适航性。在正常航行过程中,船体上升,部分片体和槽道露出水面,槽道充当滑行面,并在船底部形成空气层,能有效的降低阻力,并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滑行艇的耐波性。提高滑行艇接受和完成各种不同情况下任务的能力,使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底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底部横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侧片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3,本发明多片体滑行艇由主船体1和两个尺寸相同的细长片体2以及连接主船体1和片体2的两个带有曲面的槽道5组成的。主船体长宽比大于2.4,两侧片体位置对称,尺寸相同,片体在45%船长处之前的剖面呈带有折边的四边形并且其底部面和内侧面为斜面的四边形,在45%船长处之后的剖面呈带有折边的四边形,外侧面3为平面,内侧面4为曲面。片体外侧边线6距离主船体龙骨线7的距离不变,而片体内侧边线8从船长10%处开始距离主船体龙骨线7的距离逐渐变小,直至45%船长处保持不变,片体外侧边线与主船体中线保持平行。而主船体1与片体2相连接的槽道在45%船长处处前存在比较小的为曲面,在45%船长处之后为呈平面。
当滑行艇正常运动时,部分片体露出水面,减小排水体积并增加了一定的水线面面积,这不仅减小了滑行艇的阻力,提升了其高速性,同时还将很大一部分排水体积分布到船体两侧,为滑行艇提供了回复力矩增加了稳定性与耐波性。同时全部的槽道露出水面与空气接触,为滑行艇充当了滑行面,在槽道底部形成了空气层与水面接触,这样就能在波浪与船体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层,能有效的起到减震,抵抗波浪冲击从而提升滑行艇耐波性的功能。
双片体滑行艇,由于槽道5与片体2的存在有效的保证了滑行艇的高速性与耐波性,使得该滑行艇能够更好的完成各种任务,从而提高滑行艇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