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86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属于船用舷外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舷外机:又名尾挂机、船外机,顾名思义,其发动机设在船舷之外,悬挂在尾板之上。这种机器的动力部件主要是由发动机、传动机构、操作装置、悬挂装置及推进器等组成,最顶部为发动机,发动机曲轴连接立轴,然后横轴输出给螺旋桨,在转向时,整个发动机随同转向装置左右摆动。由于螺旋桨直接随驱动装置转向,所以灵活性极强、整机安装简单、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小型游艇、充气动力艇、冲锋舟及各种钓鱼船。军事上常用在执行侦察、登陆、渡河、巡逻、救生等任务的舟、艇上;民用多用于游艇等小体积船体,如江河上面的打渔船、橡皮艇等,常见于江、湖渔业密集地区。按其功率分为6马力、8马力、15马力、30马力、40马力、60马力、85马力、90马力、115马力、150马力、200马力或400马力不等型号,通常大马力舷外机使用远程操作系统,而手柄操作系统用于小马力发动机。

船用发动机的转向手柄竖直角度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不同的用户由于身高不同在站立或坐着操作时对于转向手柄的竖直角度要求不一样。目前,船用舷外机的转向手柄在抬升方向上仅仅靠摩擦力来固定,由于行船过程中颠簸导致摩擦力减弱,使得驾驶人员需要额外用力维持手柄抬升高度,给驾驶人员带来操作上的不便。由于摩擦力减弱,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抬升的手柄突然掉落,带来行船危险。

因此,研究一种可选择不同的手柄抬升位置以改善驾驶人员的舒适感的专项机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该转向手柄通过连接件与发动机的旋转支座枢轴连接,所述旋转支座上设置有连接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轴向贯通,另设有一弹性自复位的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轴向限位,所述转向手柄的下端贴向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当中至少一侧设有用于限位的棘轮齿,所述转向手柄带动所述棘轮齿在所述拨动装置中实现移位和锁紧。

优选地,所述拨动装置包括拨杆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支座上的第一止动块和第二止动块,所述拨杆一体连接有轴向转动的拨块和拨杆轴,所述拨杆轴上套设有一扭簧,所述拨杆轴上对应所述第一止动块、扭簧和第二止动块的位置设有第一销孔、第二销孔和第三销孔,所述第一止动块从拨杆轴的一端穿过并通过第一短槽销和第一销孔固定于拨杆轴上,所述拨杆轴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拨杆轴伸出第一通孔后把扭簧套设在拨杆轴上,扭簧的一端通过长槽销和第二销孔固定于拨杆轴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支座上,所述拨杆轴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一段距离后安装所述第二止动块并通过第二短槽销和第三销孔固定于拨杆轴上。

优选地,在所述转向手柄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止动块和第二止动块对应的棘轮齿,其中,单侧棘轮齿设有第一定位齿、第二定位齿和第三定位齿,当所述转向手柄在抬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止动块和第二止动块依次滑入所述第一定位齿、第二定位齿和第三定位齿中。

优选地,所述转向手柄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运动区间范围为0°~80°。

优选地,所述棘轮齿有三个角度限位,分别为0°、30°和80°。

优选地,所述第一销孔、第二销孔和第三销孔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旋转支座的一端设有用于缓冲的第一衬套,另一端设有用于缓冲的第二衬套。

优选地,所述拨杆轴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拨杆轴的一端包胶设有一用于上下拨动的拨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将棘轮机构与抬升机构相结合,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调节转向手柄的角度并在设计角度锁止,使得舷外机转向手柄在抬升方向可以稳定地固定在设计角度上并产生足够锁紧力,改善驾驶人员操控舒适度。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厂商可根据其需要调节转向手柄的竖直角度,该手柄调节机构调节方便,可靠,成本低,角度调节范围大,可调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手柄抬升锁止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手柄抬升锁止机构在0°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0---旋转支座,110---连接件,120---第一通孔,130---第二通孔,20---拨动装置,21---拨杆,22---第一止动块,23---第二止动块,24---拨块,25---拨杆轴,26---扭簧,270---第一销孔,280---第二销孔,290---第三销孔,271---第一短槽销,281---长槽销,291---第二短槽销,30---转向手柄,40---棘轮齿,401---第一定位齿,402---第二定位齿,403---第三定位齿,50---第一衬套,60---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船用舷外发动机转向手柄的抬升锁止机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旋转支座10、弹性自复位的拨动装置20和转向手柄30。

该转向手柄30通过连接件110与发动机的旋转支座10枢轴连接,所述旋转支座10上设置有连接件110、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130,所述第一通孔120和所述第二通孔130同轴且轴向贯通,另设有一弹性自复位的拨动装置20,所述拨动装置20依次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当中并轴向限位,所述转向手柄的下端贴向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当中至少一侧设有用于限位的棘轮齿40,所述转向手柄30带动所述棘轮齿40在所述拨动装置20中实现移位和锁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拨动装置20包括拨杆21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支座10上的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所述拨杆21一体连接有轴向转动的拨块24和拨杆轴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杆轴25上优选为包胶设有用于上下拨动的拨块24,所述拨块24的设置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拨动装置进行拨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设于所述旋转支座10两侧起到防止拨杆轴25脱落的作用。所述拨杆轴25上套设有一扭簧26,所述旋转支座的一端设有用于缓冲的第一衬套50,另一端设有用于缓冲的第二衬套60,当该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衬套50和第二衬套60能实现操纵的稳定性和提高该机构的耐久性。

所述拨杆轴25上对应所述第一止动块22、扭簧26和第二止动块23的位置设有第一销孔270、第二销孔280和第三销孔2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销孔270、第二销孔280和第三销孔290的直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杆轴25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130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一止动块22从拨杆轴的一端穿过并通过第一短槽销271和第一销孔270固定于拨杆轴25上,然后将所述第一衬套50套设在所述拨杆轴上,所述拨杆轴25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130,在所述拨杆轴25伸出第一通孔120后把扭簧26套设在拨杆轴25上,所述扭簧26的一端通过长槽销281和第二销孔280固定于拨杆轴25上,所述扭簧26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支座10上,当拨块在拨动的过程中,扭簧可以给拨块提供一个扭力,进而带动拨块24拨回至相应位置。固定好所述扭簧26后然后将所述第二衬套60套设于所述拨杆轴25上,所述拨杆轴25伸出所述第二通孔130一段距离后安装所述第二止动块23并通过第二短槽销291和第三销孔290固定于拨杆轴25上。

如图3所示,在所述转向手柄30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对应的棘轮齿40,其中,单侧棘轮齿40设有第一定位齿401、第二定位齿402和第三定位齿4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齿401、第二定位齿402和第三定位齿403的齿深依次递减。当所述转向手柄30在抬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依次滑入所述第一定位齿401、第二定位齿402和第三定位齿403中。

所述转向手柄30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运动区间范围为0°~80°。所述棘轮齿40有三个角度限位,分别为0°、30°和80°。所述棘轮齿40可以有多种方式,此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不对棘轮齿的角度做具体地限定。

具体地,所述转向手柄30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范围可以从0°到80°,如附图3所示,当所述转向手柄30处于0°时,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贴在棘轮齿的第一定位齿401处,这时所述转向手柄的角度为0°;抬起所述转向手柄30,所述棘轮齿40的第一定位齿401压下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转向手柄30可以自由抬升,

更具体地,当所述转向手柄30抬升到30°时,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贴在棘轮齿的第二定位齿402处,这时所述转向手柄的角度为30°;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在所述扭簧26作用下反弹卡在第二定位齿402处,此时向下压转向手柄30时,所述棘轮齿40会被翘起的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顶住。类似的,所述棘轮齿有第三定位齿403在80°限位,具体实施方式与第二定位齿402相同。

当所述转向手柄30处于80°抬升状态时,向下拨动所述拨块24,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从第三定位齿403处脱开,这时所述转向手柄的角度为80°;所述转向手柄30可以自由下压,松开所述拨块24,所述第一止动块22和第二止动块23在所述第二定位齿处顶住转向手柄30,使其无法继续下压,这时所述转向手柄的角度为30°。类似的,当所述转向手柄30处于30°抬升位置需要下压时,具体实施方式与80°抬升位置时相同。

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将棘轮机构与舷外机转向手柄抬升机构结合,使得舷外机转向手柄在抬升方向可以稳定的固定在设计角度上,并产生足够锁紧力,改善驾驶人员的舒适度。通过在竖直方向上调节转向手柄的角度,使用抬升锁止机构易实现转向手柄在设计角度锁止,以实现驾驶人员与转向手柄之间的相对距离可调节,根据驾驶人员不同的身高臂长及驾驶习惯可选择需要调节转向手柄的竖直角度,可极大地改善驾驶人员的舒适度,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厂商可根据其需要调节转向手柄的竖直角度,以改善转向手柄的操作舒适性。

该手柄调节机构调节方便,可靠,成本低,角度调节范围大,可调性强,适用范围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