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062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台滑道结构、船舶下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



背景技术:

船台滑道是修造船厂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常规利用油脂滑道木介质的纵向滑板滑道广泛应用于各国造船厂。但是传统油脂滑道木介质滑道,润滑油脂用量大,船舶下水的安全稳定性存在不足,对水环境的污染较大;滑道木易腐烂,抗压强度低,需涂抹大量油脂克服摩擦大的缺点;滑道木易破碎,需经常更换。因此,现有技术中:油脂滑道木介质滑道润滑油脂用量大、船舶下水稳定性存在不足;要经常维修替换滑道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油脂滑道木介质滑道润滑油脂用量大、船舶下水稳定性不足、滑道木容易受损需经常替换的问题,实现提升船舶下水安全稳定性和减少维护维修及费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船台基础上的滑道梁、华龙板、钢浮箱、垫木,所述华龙板设在所述滑道梁上方并固设在所述钢浮箱底面,所述钢浮箱设于滑道梁上部,所述垫木固设于所述钢浮箱顶面,所述垫木用于直接支撑船舶。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道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滑道梁至少有两道。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浮箱横截面为方形或梯形,钢浮箱的侧面设有限位板。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华龙板作为滑移介质,其摩擦系数≤0.02~0.04。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船台基础为斜坡式船台,所述滑道梁、钢浮箱均向水侧倾斜。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浮箱采用水密结构,所述钢浮箱连续或非连续布置于所述滑道梁上部,并对应所述船舶的各舱段底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通过船体、垫木、钢浮箱、华龙板组成的整体,沿滑道梁滑动入水。华龙板降低了摩擦,减少了下滑的阻力,降低了润滑油脂的用量;钢浮箱的强度和刚度避免了下滑过程中的破损和变形;两者的组合增加了船舶下水的安全、稳定性,最后的回收利用也降低了投资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实施例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实施例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实施例中钢浮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的实施例,包括:设在船台基础6上的滑道梁1、华龙板2、钢浮箱3、垫木4,华龙板4设在滑道梁1上方并固设在所述钢浮箱底面。钢浮箱3设于滑道梁1上部,垫木4固设于钢浮箱3顶面,垫木4用于直接支撑船舶5。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船台滑道浮箱滑动式船舶下水装置中有固设在船台基础6中的滑道梁1,而在滑道梁1上搁置有华龙板2、钢浮箱3及垫木4组成的整体滑动设施。钢浮箱3要具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能支撑上部船体并在下滑过程中不变形破损,钢浮箱3横截面为方形或梯形,钢浮箱3的侧面设有限位板。钢浮箱3采用水密结构,钢浮箱3连续或非连续布置于滑道梁1上部,并对应船舶5的各舱段底板下方。船台基础6为斜坡式船台,滑道梁1、钢浮箱3均向水侧倾斜。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华龙板2主要起滑移介质作用,其摩擦系数≤0.02~0.04,由于华龙板2的摩擦系数低,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起到船舶5下滑入水的作用。滑道梁1为钢筋混凝土梁,滑道梁1至少有两道(本实施例为两道,如图1所示),具有足够承载力,能支撑上部船舶5及滑动设施荷载,其下方的船台基础6要有足够承载力。船舶5下水前撤掉所有支撑墩后船舶5的底板座于垫木4上,结合紧密,船舶5、垫木4、钢浮箱3及华龙板2形成整体结构。开始下滑时,打开滑动控制开关,船舶5、垫木4、钢浮箱3及华龙板2组成的整体结构沿滑道梁1缓缓下滑至水中,然后船舶5、钢浮箱3起浮,回收钢浮箱3,船舶5由拖轮带至舾装码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