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生衣。
背景技术:
救生衣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广泛应用于乘船、水上游玩、学习游泳、漂流、垂钓等穿着起救生防护作用。例如,为了保证婴儿游泳的安全,婴幼儿在游泳的过程中一般会穿上救生衣,且婴幼儿进行大幅度的运动的过程中救生衣不会从身上掉落,从而更能够保证婴儿在进行游泳时的安全。
中国专利文献CN205273817U公开了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体,救生衣体内填充有浮力材料,救生衣体由衣后襟、两衣前襟围成,两衣前襟设置于衣后襟的前部的相对两侧,两衣前襟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第一插扣连接,该衣前襟远离第一插扣的一侧通过一调节带连接于衣后襟上,该调节带上设有用于调节该调节带长度的调节扣;该多个第一插扣沿救生衣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衣前襟与衣后襟的的底部均设有用于穿接外部皮带的多个裤耳,该多个裤耳沿救生衣体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然而,上述救生衣穿在身上之后,两侧前胸部靠近时形成的缝隙可能会对穿戴者的下巴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婴幼儿而言,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娇嫩,上述会对婴儿的下巴位置的皮肤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救生衣中两侧前胸部靠近时形成的缝隙会对穿戴者的下巴造成伤害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具有领口,以及一一对应地连接设置于所述领口两侧的两个前胸部,所述救生衣还包括保护垫,其一端连接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领口的内侧面上,且所述保护垫穿过所述领口后覆盖于两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垫包括连接设置的垫主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垫主体的一端连接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前胸部朝向穿戴空间一侧面上,所述垫主体穿过所述领口后布置于两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救生衣还包括两组定位组件,一一对应地分布于两个所述前胸部连接处的两侧,每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垫朝向所述前胸部一侧面上的第一定位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前胸部外表面上的第二定位元件,且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魔术贴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救生衣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任一个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连接处一侧连接设置的固定臂,与另一个所述前胸部靠近所述连接处一侧连接设置的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与所述固定臂自由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固定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魔术贴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或者,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救生衣本体还包括后背部,一一对应地连接设置于各所述前胸部和所述后背部之间的连接部,以及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个所述前胸部和所述后背部之间的肩部,且在所述后背部、各所述前胸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胳膊通道,在所述后背部、各所述前胸部和各所述肩部之间形成所述领口。
作为优选,所述后背部和各所述前胸部均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主体元件和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充气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元件包括首尾连接设置的第一成形层和第二成形层,所述第一成形层和所述第二成形层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充气元件包括首尾连接设置的第一充气层和第二充气层,所述第一充气层和所述第二充气层之间形成充气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和保护垫,保护垫穿过所述领口后覆盖于两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处,因此保护垫能够覆盖两侧前胸部靠近时形成的缝隙,从而避免缝隙会对穿戴者的下巴造成伤害,尤其是避免各个各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缝给婴儿的下巴位置的皮肤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所述保护垫包括连接设置的垫主体和连接臂,且垫主体两侧前胸部靠近时形成的缝隙,从而进一步避免缝隙会对穿戴者的下巴造成伤害,尤其是避免各个各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缝给婴儿的下巴位置的皮肤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还包括两个定位组件,各个所述定位组件分别包括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各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垫主体,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对称地设置于各个所述前胸部,从而使得所述垫主体保持在重叠于各个所述前胸部的连接缝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主体元件和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充气元件,即使用充气元件替代传统的诸如海绵机构,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所述救生衣的浮力,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缓冲能力,以在婴儿穿着所述带有下巴垫的救生衣碰触到其他比较硬的物体时避免婴儿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生衣,各部分结构涉及合理,布局科学,因此,救生衣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都有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监控,从而,可以提高救生衣的性价比;该救生衣没有涉及到复杂的工艺和精密的构件,而且所述救生衣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低价,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所述救生衣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处于一种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处于另一种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救生衣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0、一个保护垫20、两个定位组件30和固定组件40。其中:
所述救生衣本体10包括一个后背部11、两个前胸部12、两个可变形的连接部13以及两个肩部14,各个所述连接部13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背部11的一侧和各个所述前胸部12的连接侧,各个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侧得以固定在一起,各个所述肩部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背部11的上部和各个所述前胸部12的上部,以在所述后背部11、各个所述前胸部12、各个所述连接部13和各个所述肩部14之间形成一个穿戴空间15,在所述后背部11、所述前胸部12和所述连接部13之间形成一个胳膊通道16,在所述后背部11、各个所述前胸部12和各个所述肩部14之间形成一个领口17,所述领口17在所述穿戴空间15的上部连通所述穿戴空间15,各个所述胳膊通道16分别在所述穿戴空间15的两侧连通所述穿戴空间15。各个所述连接部13能够使所述穿戴空间15的尺寸随着婴儿的体型改变,也就是说,不同身材的婴儿都能够使用同一个规格的所述救生衣10,以有利于扩大所述救生衣10的使用范围。
所述保护垫20包括一个柔性的垫主体22以及一个连接臂21,其中所述连接臂21的一个端部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垫主体22,所述连接臂21的另一个端部选择性地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前胸部12,并且所述连接臂22的该端部位于所述穿戴空间15内。各个所述定位组件30分别包括相互作用的一个第一定位元件31以及一个第二定位元件32,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垫主体22的背面的两侧,各个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对称地设置于各个所述前胸部12,其中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分别可分离地定位于各个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以使所述保护垫20的所述垫主体22重叠在所述领口17位置,并且所述垫主体22同时对应于各个所述前胸部12的连接缝,以避免各个所述前胸部12形成的连接缝对婴儿的下巴位置的皮肤造成伤害,从而确保所述带有下巴垫的救生衣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魔术贴元件。在又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按扣元件。在又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31和所述第二定位元件32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
所述固定组件40包括一个固定臂41、一个第一固定元件42以及一个第二固定元件43,所述固定臂41的连接端设置于一个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侧,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侧,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设置于所述固定臂41的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以使各个所述前胸部12的自由侧得以固定在一起,从而将所述救生衣10穿戴在婴儿的身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也可以是相互作用的磁性元件、魔术贴元件和按扣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为按扣元件,以在所述第一固定元件42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43的连接机构不会受到水的影响,从而确保所述救生衣10的使用安全。
如图3和图4,所述后背部11和各个所述前胸部12分被包括一个主体元件121以及一个充气元件122,所述主体元件121具有一个容纳空间1211,所述充气元件122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121的所述容纳空间1211。优选地,所述充气元件12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元件121的所述容纳空间1211。
所述主体元件121包括一个第一成形层1212以及一个第二成形层1213,所述第一成形层1212和所述第二成形层1213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成形层1212和所述第二成形层1213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211,所述充气元件122包括一个第一充气层1221以及一个第二充气层1222,所述第一充气层1221和所述第二充气层1222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充气层1221和所述第二充气层1222之间形成一个充气腔1223,其中所述充气腔1223被预先充入气体后,再使所述充气元件122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21。当然,也可以将所述充气元件122放入所述容纳空间121后,通过连通于所述充气腔1223的一个充气阀向所述充气腔1223内充入气体。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