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35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舷外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舷外机。



背景技术:

舷外机,是指安装在船体外侧的推进用发动机,通常悬挂于艉板的外侧,又称船外机。舷外机集成度高、安装选购简单,是个人休闲娱乐小艇的首选动力,也广泛应用于商业运营、政府执法领域。

舷外机传统通过自身的夹紧托架部件安装在船体上,从而舷外机能固定在船体上。但是,由于船体的震动幅度比较大,船体会通过夹紧托架部件将震动力传至舷外机,导致舷外机发生震动,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夹紧托架部件松动,从而导致舷外机脱落产生意外。并且,在将舷外机安装到船体上时,需要旋转夹紧托架部件上的螺纹柱,从而推动锁盘夹紧船体,但是传统的螺纹柱旋转难度高,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旋紧锁盘,对使用者手臂的力度是一个考验,并且使用者手臂容易产生疲劳。

操舵手柄是舷外机上的一种常用控制设备,主要用于控制船舶的转向。但是传统的操舵手柄为一体成型的,在材料运输时普遍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不方便运输。并且传统的操舵手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能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特别是身高长的用户,需要弯腰才能操作操舵手柄,长期使用会导致用户产生疲劳感,精神不集中,对船舶的行驶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舷外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舷外机,包括水下排气部件、水下驱动部件和夹紧托架部件,水下驱动部件上设有水下排气部件,水下排气部件上设有夹紧托架部件,夹紧托架部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左固定块、上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固定块与上固定块连接,上固定块与右固定块连接;左固定块上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板和两个减震机构,左固定块上设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上设有减震板,减震板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板,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垫,左固定块上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设有减震板;减震机构包括外壳,外壳设置在左固定块上,外壳内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撑柱为橡胶制成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容器,容器内设有充满液体的空腔,液体为液压油;容器上设有第一挡板,容器上位于第一挡板的左侧设有第二挡板,容器上位于第二挡板的左侧设有第三挡板,容器上位于第三挡板的左侧设有第四挡板,容器上设有推块,推块穿过容器,推块上设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上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上设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板体上设有三个连接柱,连接柱穿过外壳,连接柱与减震板连接;容器上还设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四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均设有通孔,容器上位于推块的左侧还设有第一限流板和第二限流板;右固定块上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锁盘、螺纹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握持机构,锁盘上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右固定块螺纹连接,螺纹杆上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上滑动,第二套管上设有握持机构,握持机构包括握持件、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握持件上设有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第一导柱穿过第二套管,第二导柱穿过第二套管,第一导柱上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铰接,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铰接,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铰接,第四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导柱、第一导柱、第一连接件后与螺母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将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固定住,结构稳定,握持件不易发生滑动,从而提升了使用者操作锁紧装置的稳定性;固定架上设有安装体,安装体上设有螺纹柱,螺纹柱设置在水下排气部件上。减震机构通过第四弹簧卸掉一部分震动力,并通过液压油与推块的配合进一步减弱震动力,因此通过减震机构有效减弱震动力的传递,降低了船体震动对舷外机的影响,避免舷外机发生脱离船体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船体的行驶安全性。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升缩的方式,能增大转动时的力臂,使用者通过较轻的力度就能转动螺纹杆,从而降低转动时的难度,有效减轻了使用者手臂的疲劳。

作为优选,还包括顶罩部件、发动机部件、底罩部件和箱体密封垫,水下排气部件上设有底罩部件,底罩部件上设有顶罩部件,顶罩部件与底罩部件之间设有发动机部件,底罩部件上还设有箱体密封垫。

作为优选,安装体上设有安装环,还包括操舵手柄,操舵手柄设置在夹紧托架部件上,操舵手柄包括手把、柄体和安装块,手把上设有柄体,柄体上设有安装块,安装块设置在安装环上,柄体上设有第一连接装置,手把上设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连接,第一连接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圆弧槽,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凸块、定位杆、定位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凸块上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上设有定位块,定位块卡入圆弧槽内,通过定位块与圆弧槽的配合,第二连接装置更快地与第一连接装置对准,从而降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安装时间,有效提升安装效率。第一卡块穿过凸块后卡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块穿过凸块后卡入第二卡槽中,第一卡块与定位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二卡块与定位杆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按钮,第一按钮为橡胶制成的第一按钮;第二卡块上设有第二按钮,第二按钮为橡胶制成的第二按钮;外壳体上设有第一磁铁,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吸;手把包括滑块、滑动块和握持部,滑块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上,滑动块在滑块上滑动,滑动块上设有握持部,滑块上设有方槽,方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圆槽,滑动块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上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滚轮,滚轮设置在圆槽内,方槽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和第二限位凸块。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柄体上,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手把上,柄体和手把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连接或拆卸,因此拆卸下来的柄体和手把适合长途运输携带,并且柄体和手把组合方便,结构稳定。同时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柄体能匹配不同形状的手把,用户挑选自己喜欢的手把使用,不同形状的手把能满足不同操作习惯的用户使用,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手把包括滑块、滑动块和握持部,滑块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上,滑动块在滑块上滑动,滑动块上设有握持部,滑块上设有方槽,方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圆槽,滑动块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上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滚轮,滚轮设置在圆槽内。通过滑动块在滑块上滑动的方式,手把的长度可以调整,不同长度的手把能适合不同身高的用户,用户不需要弯腰操作手柄,从而降低了用户的疲劳度,提升用户操作手柄时的满意度。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减震机构通过第四弹簧卸掉一部分震动力,并通过液压油与推块的配合进一步减弱震动力,因此通过减震机构有效减弱震动力的传递,降低了船体震动对舷外机的影响,避免舷外机发生脱离船体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船体的行驶安全性。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升缩的方式,能增大转动时的力臂,使用者通过较轻的力度就能转动螺纹杆,从而降低转动时的难度,有效减轻了使用者手臂的疲劳。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柄体上,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手把上,柄体和手把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连接或拆卸,因此拆卸下来的柄体和手把适合长途运输携带,并且柄体和手把组合方便,结构稳定。同时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柄体能匹配不同形状的手把,用户挑选自己喜欢的手把使用,不同形状的手把能满足不同操作习惯的用户使用,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操舵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夹紧托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顶罩部件、2—发动机部件、3—箱体密封垫、4—底罩部件、5—水下排气部件、6—水下驱动部件、7—操舵手柄、71—手把、711—握持部、712—滑动块、7121—滚轮、7122—转轴、7123—底座、7124—第三弹簧、7125—凹槽、713—滑块、7131—圆槽、7132—第一限位凸块、7133—第二限位凸块、7134—方槽、72—柄体、73—安装块、74—第一连接装置、741—第一卡槽、742—外壳体、7421—第一磁铁、743—圆弧槽、744—第二卡槽、75—第二连接装置、751—第一按钮、752—第一卡块、753—凸块、7531—第二磁铁、754—第一弹簧、755—定位杆、756—第二弹簧、757—第二卡块、758—第二按钮、759—定位块、8—夹紧托架部件、81—固定架、811—上固定块、812—右固定块、813—左固定块、82—减震装置、821—减震垫、822—减震板、823—减震机构、8231—外壳、8232—第一导流板、8233—支撑柱、8234—第二导流板、8235—容器、8236—第四挡板、8237—第三挡板、8238—第二挡板、8239—第一挡板、82310—第一板体、82311—第四弹簧、82312—第二板体、82313—连接柱、82314—第一限流板、82315—第二限流板、82316—推块、82317—第一限位块、82318—第二限位块、83—锁紧装置、831—锁盘、832—螺纹杆、833—第一套管、834—第二套管、835—握持机构、8351—握持件、8352—第一导柱、8353—第二导柱、8354—第一连接件、8355—第二连接件、8356—第四连接件、8357—第三连接件、84—安装体、841—螺纹柱、842—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舷外机,如图1-8所示,包括水下排气部件5、水下驱动部件6和夹紧托架部件8,水下驱动部件6上设有水下排气部件5,水下排气部件5上设有夹紧托架部件8,夹紧托架部件8,包括固定架81,固定架81左固定块813、上固定块811和右固定块812,左固定块813与上固定块811连接,上固定块811与右固定块812连接;左固定块813上设有减震装置82,减震装置82包括减震板822和两个减震机构823,左固定块813上设有减震机构823,减震机构823上设有减震板822,减震板822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减震板822,减震装置82还包括减震垫821,左固定块813上设有减震垫821,减震垫821上设有减震板822;减震机构823包括外壳8231,外壳8231设置在左固定块813上,外壳8231内设有两个支撑柱8233,支撑柱8233为橡胶制成的支撑柱8233,支撑柱8233上设有容器8235,容器8235内设有充满液体的空腔,液体为液压油;容器8235上设有第一挡板8239,容器8235上位于第一挡板8239的左侧设有第二挡板8238,容器8235上位于第二挡板8238的左侧设有第三挡板8237,容器8235上位于第三挡板8237的左侧设有第四挡板8236,容器8235上设有推块82316,推块82316穿过容器8235,推块82316上设有第一板体82310,第一板体82310上设有第四弹簧82311,第四弹簧82311上设有第二板体82312,第一板体82310上设有第一限位块82317,第二板体82312上设有第二限位块82318;第二板体82312上设有三个连接柱82313,连接柱82313穿过外壳8231,连接柱82313与减震板822连接;容器8235上还设有第一导流板8232和第二导流板8234,第一挡板8239、第二挡板8238、第四挡板8237和第四挡板8236上均设有通孔,第一导流板8232和第二导流板8234利用自身的斜度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液压油能流向第一挡板8239、第二挡板8238、第三挡板8237和第四挡板8236上的通孔。容器8235上位于推块82316的左侧还设有第一限流板82314和第二限流板82315,第一限流板82314和第二限流板82315使得液压油的流向通道变小,液压油的流动阻力变大,从而增加了液压油的阻尼效果,有效地减弱震动力的传递。固定架81上设有安装体84,安装体84上设有螺纹柱841,螺纹柱841设置在水下排气部件5上。当船体受到震荡时,与船体接触的减震板822受到震动,减震板822将震动力传递到减震机构823上,连接柱82313受到震动力,首先通过第一板体82310与第二板体82312之间的第四弹簧82311卸力,其次推块82316由于间接受到震动力的因素被推动,推块82316被推动时受到液压油的阻力,从而传递的震动力进一步降低。并且通过第一挡板8239、第二挡板8238、第三挡板8237和第四挡板8236的排列,改变了液压油的流向,使得液压油的流动更加困难,从而提升了液压油的阻尼效果,有效减弱震动力的传递。减震机构823通过弹簧82311卸掉一部分震动力,并通过液压油与推块82316的配合进一步减弱震动力,因此通过减震机构823有效减弱震动力的传递,降低了船体震动对舷外机的影响,避免舷外机发生脱离船体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船体的行驶安全性。

右固定块812上设有锁紧装置83,锁紧装置83包括锁盘831、螺纹杆832、第一套管833、第二套管834和握持机构835,锁盘831上设有螺纹杆832,螺纹杆832与右固定块812螺纹连接,螺纹杆832上设有第一套管833,第一套管833上设有第二套管834,第二套管834在第一套管833上滑动,第二套管834上设有握持机构835,握持机构835包括握持件8351、第一导柱8352、第二导柱8353、第一连接件8354、第二连接件8355、第三连接件8357和第四连接件8356,握持件8351上设有第一导柱8352和第二导柱8353,第一导柱8352穿过第二套管834,第二导柱8353穿过第二套管834,第一导柱8352上设有第一连接件8354,第一连接件8354与第二连接件8355铰接,第二连接件8355依次穿过第一导柱8352、第二导柱8353,第二连接件8355与第三连接件8357铰接,第三连接件8357与第四连接件8356铰接,第四连接件8356依次穿过第二导柱8353、第一导柱8352、第一连接件8354后与螺母连接;当需要将锁盘831往里推并锁紧船体时,将第二套管834拉升到最长的状态,然后手放在握持件8351上并转动,握持件8351带动第二套管834旋转,第二套管834带动螺纹杆832往里前进,从而螺纹杆832带动锁盘831往里前进并锁紧船体。通过第一套管833和第二套管834升缩的方式,能增大转动时的力臂,使用者通过较轻的力度就能转动螺纹杆832,从而降低转动时的难度,有效减轻了使用者手臂的疲劳。

还包括顶罩部件1、发动机部件2、底罩部件4和箱体密封垫3,水下排气部件5上设有底罩部件4,底罩部件4上设有顶罩部件1,顶罩部件1与底罩部件4之间设有发动机部件2,底罩部件4上还设有箱体密封垫3。

安装体84上设有安装环842,还包括操舵手柄7,操舵手柄7设置在夹紧托架部件8上,操舵手柄7包括手把71、柄体72和安装块73,手把71上设有柄体72,柄体72上设有安装块73,安装块73设置在安装环842上,柄体72上设有第一连接装置74,手把71上设有第二连接装置75,第一连接装置74与第二连接装置75连接,第一连接装置74包括外壳体742,外壳体742上设有第一卡槽741、第二卡槽744和圆弧槽743,第二连接装置75包括凸块753、定位杆755、定位块759、第一卡块752和第二卡块757,凸块753上设有定位杆755,定位杆755上设有定位块759,定位块759卡入圆弧槽743内,第一卡块752穿过凸块753后卡入第一卡槽741中,第二卡块757穿过凸块753后卡入第二卡槽744中,第一卡块752与定位杆75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754,第二卡块757与定位杆755之间设有第二弹簧756;第一卡块752上设有第一按钮751,第一按钮751为橡胶制成的第一按钮751;第二卡块757上设有第二按钮758,第二按钮758为橡胶制成的第二按钮758;外壳体742上设有第一磁铁7421,第一卡块752上设有第二磁铁7531,第一磁铁7421与第二磁铁7531相吸;当柄体72和手把71需要连接时,将第一按钮751和第二按钮758往里按,第一卡块752和第二卡块757受到压力往里缩,再将定位块759与圆弧槽743对齐,然后将凸块753往第一连接装置74的方向推,再松开第一按钮751和第二按钮758,第一卡块752在第一弹簧754的作用下卡入第一卡槽741,第二卡块757在第二弹簧756的作用下卡入第二卡槽744,到此第一连接装置74和第二连接装置75连接住,从而柄体72与手把71连接。手把71包括滑块713、滑动块712和握持部711,滑块713设置在第二连接装置75上,滑动块712在滑块713上滑动,滑动块712上设有握持部711,滑块713上设有方槽7134,方槽7134壁上设有三个圆槽7131,滑动块712两侧均设有凹槽7125,凹槽7125内设有第三弹簧7124,第三弹簧7124上设有底座7123,底座7123上设有转轴7122,转轴7122上设有滚轮7121,滚轮7121设置在圆槽7131内,方槽7134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块7132和第二限位凸块7133。当需要更改手把71的长度时,将滑动块712往外拉,滚轮7121受到拉力滑出圆槽7131,当滚轮7121到达相邻的圆槽7131时,滚轮7121受到第三弹簧7124的弹力进入相邻的圆槽7131,从而手把1的长度变长。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