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浮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847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全防护浮筒,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具有缓冲和安全防护作用的码头用浮筒。

技术背景:

浮筒,即组合式浮动模块,它以高分子聚乙烯为原料,通过吹塑工艺加工而成,可漂浮在水面上,通过不同的组合其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中国专利cn2006101250743公开了一种浮筒液位监测系统及其方法将浮筒实现了对浮筒液位的实时自动监测,中国专利cn2013104550608公开了一种浮筒式海上发电平台,通过浮筒搭建的平台建立一个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波浪发电于一体的发电系统,中国专利cn2014101321495公开了一种连续浮筒复合材料浮式机构体系,适用于各类水上浮桥、游艇码头浮栈桥以及其他水上平台的浮式结构体系,中国专利cn2012102680960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防护浮筒,实现了高效降温和三级减振的抗冲击实验浮筒,以保护和回收实验测试设备。

随着国内外对水面安全防护的重视,涌现出多种类型的水面物理安全防护系统,这些水面物理安全防护系统大多使用浮筒进行系统连接、系泊。传统的浮筒一般为圆柱形、圆柱锥形或方形,其用于水上安全防护时,为了提供足够的浮力,保证浮筒出水的干舷高度,浮筒筒体直径很大,浮筒上表面形成大圆形平台,船只很容易系泊在浮筒上。若有恶意人员对安全防护系统进行破坏浮筒本身没有良好的阻扰和拦截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能保护自身安全的浮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寻求一种安全防护浮筒,提供一种对码头或船舶具有缓冲和安全防护作用的浮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包括防护层、弹性层、钢芯管、转动轴、弧形钢圈、刀刺、法兰、电机、传送带、控制器、电源、轴承和腔体;钢芯管、弹性层和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无间隙密封连接组成浮筒本体结构,弹性层密封紧绕在钢芯管外壁,聚脲弹性体喷涂在弹性层外侧形成防护层,浮筒本体结构两端为锥形且端部固定不锈钢法兰;转动轴穿过钢芯管的管套与钢芯管上固定设置的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两端分别与法兰固定连接,转动轴通过传输带与电机上的输出轴连接,在弹性层靠近钢管芯处设置与钢管芯套管连通的腔体,控制器、电源和电机均固定设置在腔体内,电机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控制器包括信息接收单元和控制单元,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行;外部设有刀刺的弧形钢圈固定在浮筒本体结构外侧且固定后使刀刺处于腔体一侧正下方对应的浮筒本体轴向表面上;弧形钢圈上设有两排刀刺,两排刀刺之间的夹角α为30°。

本发明涉及的刀刺为尖端向外的四棱锥体结构,或者刀刺由刀柄、两个弧形倒勾和前端刀刺一体铸造成形,两个弧形倒勾分别与刀柄末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前端刀刺与刀柄末端固定连接且前端刀刺中轴线与刀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前端刀刺表面与弧形倒勾外侧均为锋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在浮筒表面安装固定刀刺避免恶意船只对码头或船体的碰撞;二是提供一种两用的浮筒,正常情况下作为普通浮筒使用,发现恶意船只作为安全防护工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纵截面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正常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安全防护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刀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包括防护层1、弹性层2、钢芯管3、转动轴4、弧形钢圈5、刀刺6、法兰7、电机8、传送带9、控制器10、电源11、轴承12和腔体13;钢芯管3、弹性层2和防护层1从内到外依次无间隙密封连接组成浮筒本体结构,弹性层2密封紧绕在钢芯管3外壁,聚脲弹性体喷涂在弹性层2外侧形成防护层1,浮筒本体结构两端为锥形且端部固定不锈钢法兰7;转动轴4穿过钢芯管3的管套与钢芯管3上固定设置的轴承12转动连接,转动轴4两端分别与法兰7固定连接,转动轴4通过传输带9与电机8上的输出轴连接,在弹性层2靠近钢管芯3处设置与钢管芯3套管连通的腔体13,控制器10、电源11和电机8均固定设置在腔体13内,电机8分别与控制器10和电源11电连接,控制器10包括信息接收单元和控制单元,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行;外部设有刀刺6的弧形钢圈5固定在浮筒本体结构外侧且固定后使刀刺6处于腔体13一侧正下方对应的浮筒本体轴向表面上(如图2所示),便于在正常状况下,刀刺6受重力作用垂直向下隐藏在水中;弧形钢圈5上设有两排刀刺6,两排刀刺6之间的夹角α为3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刀刺6为尖端向外的四棱锥体结构,或者刀刺6由刀柄16、两个弧形倒勾15和前端刀刺14一体铸造成型,两个弧形倒勾15分别与刀柄16末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前端刀刺14与刀柄16末端固定连接且前端刀刺14中轴线与刀柄16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前端刀刺14前端为锋利的箭头状结构,弧形倒勾15外侧均为锋利结构(图6中阴影部分)用于切入船体并将其勾住,防止恶意船只逃脱。

本实施例涉及的安全防护浮筒设有腔体13的一侧重量大,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设有腔体13的一侧在底部,刀刺6正好处于底部隐藏在水中(如图4所示),当遇到恶意船只,控制中心发出指令,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到控制中心的指令,信息接收单元通过水密线缆等有线传输方式或无线传输方式与控制中心连接,控制单元控制电机8运行,电机8带动转动轴4转动,转动轴4进而带动浮筒本体结构逆时针旋转90-150°将刀刺6朝向外侧(如图5所示),恶意船只靠近时,锋利的前端刀刺刺入船体,弧形倒勾15将船体勾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防护浮筒,其钢芯管、弹性层和防护层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组成浮筒本体结构,弹性层紧绕在钢芯管外壁,聚脲弹性体喷涂在弹性层外侧形成防护层;转动轴穿过钢芯管的管套与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通过传输带与电机上的输出轴连接,在弹性层靠近钢管芯处设置与钢管芯套管连通的腔体,控制器、电源和电机均固定设置在腔体内,电机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行;外部设有刀刺的弧形钢圈固定在浮筒本体结构外侧。在浮筒表面安装固定刀刺避免恶意船只对码头或船体的碰撞;提供一种两用的浮筒,正常情况下作为普通浮筒使用,发现恶意船只作为安全防护工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潘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鲁航气囊护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2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