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2870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衣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救生衣。



背景技术:

救生衣又称救生背心,一般以泡沫塑料或软木作为填充材料或充气式救生衣。第一种救生衣的面料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填充材料为泡沫塑料或软木,这种救生衣体积大,不方便外出旅行时随身携带;而充气式救生衣采用强度高防水材料制造而成,类似充气式救生圈或游泳圈的原理,放气后折叠起来体积较小,较节省空间,但为了充气也需要随身携带充气装置;而且使用前需要充气,比较耗费时间,不适于紧急情况下的救助使用;最后使用时还要严格注意,避免尖锐物戳穿或磨破防水层,漏气后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可作为日常衣物、防晒衣使用,填入饮料瓶可变成救生衣,填入其它衣物或保暖材质可变成保暖衣,一衣多用,体积轻巧,便于外出旅游时随身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背心式衬里,所述衬里包括后背及前襟,所述衬里内面具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衬里部分连接形成若干容置单元,所述容置单元用于塞入浮力物质。

所述容置单元的宽度W为6-11cm,所述浮力物质为空的饮料瓶。

所述固定片为弹性松紧带,所述弹性松紧带竖向布置于后背中部及前襟下侧中部,及横向布置于前襟上侧,所述竖向布置的弹性松紧带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相连接,横向布置的弹性松紧带由左至右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相连接,相邻连接处之间形成容置单元。

所述容置单元的宽度W为6-8cm。

所述固定片的三边边缘与衬里相连形成开口袋,所述开口袋开口朝一侧布置于后背及前襟下侧,及开口朝上布置于前襟上侧,所述横向布置的开口袋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相连接,竖向布置的开口袋由左至向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相连接,相邻连接处之间形成开口式容置单元。

所述开口袋的开口部还具有盖片,所述盖片上具有粘接带绒面,所述开口袋相应部位具有粘接带钩面。

所述开口式容置单元宽度W为9-11cm。

所述后背与前襟通过拉链相连接。

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具有背心式主体、双袖和帽子,所述双袖和帽子为可脱卸式,通过拉链与背心式主体相连接,所述帽子表面后部也设置有固定片。

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由防紫外线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心式衬里内面增加固定片,与衬里部分连接形成容置单元,除可以作为普通穿戴衣物以外,还具有以下多种功能:

1、容置单元的固定宽度为6-11cm(一般饮料瓶的宽度或半圆周长度),使随手可得的空的饮料瓶可以塞放于衬里内,作为浮力装置,衣服即可马上作为救生衣使用,也可作为潜水浮标信号器提醒来往的船只注意;

2、寒冷时,在容置单元内填入其它随身携带的衣物或保暖材质,衣服即可作为防寒保暖衣物使用;

3、由于救生衣的外层材质为防紫外线材质,可作为日常防晒衣使用;

4、容置单元内填入生活用品,可作为外出旅行时随身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救生衣结构简单、功能实用,便于外出旅游时随时携带,经过简单变换即可获得以上功能效果,减轻旅行负担,增加外出旅行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救生衣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救生衣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救生衣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救生衣,包括背心式衬里10,衬里10包括后背11及前襟12,衬里10内面具有固定片13,23,固定片13,23与衬里10部分连接形成若干固定单元14,容置单元14用于塞入浮力物质。容置单元的宽度W为6-11cm,浮力物质为空的饮料瓶1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固定片13为弹性松紧带,弹性松紧带竖向布置于后背11中部及前襟12下侧中部,及横向布置于前襟12上侧;竖向布置的弹性松紧带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10相连接,在后背11形成4个容置单元,用于放置较大的饮料瓶,在双前襟12下侧各形成3个容置单元,可以放置较小的饮料瓶;横向布置的弹性松紧带由左至右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10相连接,在双前襟12上侧各形成1个容置单元,可以放置较小的饮料瓶。由于弹性松紧带具有弹性,容置单元14的宽度W可设计为稍大于饮料瓶的直径,即为6-8c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参考图2,固定片23的三边边缘与衬里10相连形成开口袋231,开口袋231开口朝一侧布置于后背11及前襟12下侧,及开口朝上布置于前襟12上侧,横向布置的开口袋231由上至下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10相连接,在后背11形成4个容置单元,用于放置较大的饮料瓶,在双前襟12下侧各形成3个容置单元,可以放置较小的饮料瓶;竖向布置的开口袋231由左至向间隔一定距离与衬里10相连接,在双前襟12上侧各形成1个容置单元,可以放置较小的饮料瓶。由于固定片23无弹性,为了保证饮料瓶15能放入空置单元14,开口式容置单元14宽度W需大于实施例1中的宽度,可设计为稍大于瓶的半圆周长度,即为9-11cm。为了保证饮料瓶15不会从空置单元14中滑出,开口袋231的开口部还具有盖片232,盖片232上具有粘接带绒面,开口袋231相应部位具有粘接带钩面,粘接带绒面和钩面相互粘接,封闭开口袋231的开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仅可以作为救生衣和潜水浮标信号器使用,在寒冷时还可作为防寒衣使用,区别是在容置空间14内塞入随身携带的其它衣物或保暖物品;必要时还可作为随身包使用,区别是在容置空间14内放入需要收纳的物品,满足在旅途中各种需要。为了便于在后背11和前襟12插入饮料瓶或其它物品, 后背11与前襟12通过拉链34相连接,两部分可以自由脱卸,便于收纳和清洗。

参考图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救生衣还包括由防紫外线材质制成的外层30,具有防晒衣的功能,外层30具有背心式主体31、双袖32和帽子33,双袖32和帽子33为可脱卸式,通过拉链34与背心式主体31相连接,帽子33表面后部也可选择性设置固定片13,23,用于填入饮料瓶15产生浮力效果。制作时,可将外层30与背心式衬里10一体缝制,当作为救生衣使用时,可以脱卸外层30的双袖32和帽子33,如果帽子33也设置有固定片,也可以只脱卸双袖32;如果外层30与背心式衬里10分开缝制,当作为救生衣使用时,可将外层30全部脱卸,即成为简易轻便的马甲救生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