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524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活体牲畜运输船的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活体牲畜运输船装载或卸载牲畜通过带有副门框的水密门时使用的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



背景技术:

活体牲畜运输船改装项目中,围栏区1~3层分成三个舱,每一层有两道槽型水密舱壁,每道水密舱壁有两个带有副门框的水密门。根据相关法规要求,牲畜通过水密门处需要安装通过坡道。活体牲畜运输船的水密门带有副门框,并且副门框的宽度较大。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制作成常规的两段式坡道,设计重量大,会给人员搬运和安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能够方便活体牲畜通过带有副门框的水密门,并且重量轻、方便工作人员搬运和安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包括位于门体两侧的主门框和副门框,所述主门框和所述副门框顶部盖有过渡踏板,所述过渡踏板的左侧下方焊接固定限位方钢,所述限位方钢卡接在所述副门框的卡槽内;所述过渡踏板的右侧上方固定第一方钢挂钩、所述第一方钢挂钩挂接在所述主门框上。

所述副门框的左侧设有副门框坡道,所述副门框坡道包括倾斜设置的副门框坡道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两侧的副门框坡道侧板;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的右端连接在所述副门框上,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的左端与船体甲板接触。

所述主门框的右侧设有主门框坡道,所述主门框坡道包括倾斜设置的主门框坡道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两侧的主门框坡道侧板;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的左侧上方设有第二方钢挂钩,所述第二方钢挂钩挂接在所述主门框上;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的右端与船体甲板接触。

上述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优选方式下,所述过渡踏板、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及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的上方间隔横向设有防滑条。

上述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优选方式下,所述过渡踏板下方两侧设有过渡侧板。

本发明采用三段式坡道,能够方便活体牲畜通过水密门,并且重量轻便,连接形式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副门框坡道上盖板,2、副门框坡道侧板,3、防滑条,4、主门框坡道上盖板,5、主门框坡道侧板,6、过渡踏板,7、过渡侧板,8、限位方钢,91、第一方钢挂钩,92、第二方钢挂钩,10、主门框,11、副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包括位于门体两侧的主门框10和副门框11,所述主门框10和所述副门框11的顶部盖有过渡踏板 6,所述过渡踏板6的左侧下方焊接固定限位方钢8,所述限位方钢8卡接在所述副门框11的卡槽内;所述过渡踏板6的右侧上方固定第一方钢挂钩91、所述第一方钢挂钩91挂接在所述主门框10上。所述过渡踏板6下方两侧设有过渡侧板7。

所述副门框11的左侧设有副门框坡道,所述副门框坡道包括倾斜设置的副门框坡道上盖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1两侧的副门框坡道侧板 2;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1的右端连接在所述副门框11上,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1的左端与船体甲板接触。

所述主门框10的右侧设有主门框坡道,所述主门框坡道包括倾斜设置的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两侧的主门框坡道侧板 5;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的左侧上方设有第二方钢挂钩92,所述第二方钢挂钩92挂接在所述主门框10上;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的右端与船体甲板接触。

为了能使牲畜顺利的通过坡道,在所述过渡踏板6、所述副门框坡道上盖板 1及所述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的上方间隔横向设有防滑条3。防滑条3还可以起到坡道加强筋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在设计时适当降价坡道的板材厚度,而整体的强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本发明三段式水密门通过坡道由副门框坡道,过渡踏板6,主门框坡道组成。副门框坡道和过渡踏板6采用卡槽形式连接,再利用过渡踏板6上的限位方钢8 挂靠在副门框11上。主门框坡道采用第二方钢挂钩92挂靠在主门框10上。

本发明的制作过程:副门框坡道上盖板1、副门框坡道侧板2、防滑条3组成副门框坡道;防滑条3、主门框坡道上盖板4、主门框坡道侧板5焊接在一起组成主门框坡道;防滑条3、过渡踏板6、过渡侧板7、限位方钢8焊接在一起组成中间坡道。

安装步骤:第一步,把副门框坡道和副门框对齐摆放;第二步,中间坡道放在副门框及主门框上面,过渡踏板6上的限位方钢8要卡在副门框的槽中。第三步,主门槛坡道上的第二方挂钩挂在主门框10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