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705发布日期:2018-12-05 19:07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小型船,有划桨、摇橹、脚踏进行推进的,这些船都存在着推进效率不高,行驶不稳,转向不准的问题。现有的脚踏传动装置多数采用脚踏明轮带动齿轮链条的简单机构,其传动效果差,传动效率低,使用时费时费力,噪音较大,传动不灵活易形成卡滞现象,往往导致桨叶转速低,船体运行速度慢,航线不稳定,也不灵活。

也有部分厂商的脚踏结构采用万向轮传动,此种方式在转向过程中需使用不间断的连续脚踏力,才能保证船体平稳转向,导致船体在转向时运动不稳定,驾驶不适感较强。此外脚踏结构一般设置在船体中前方的底壁安装孔内,目前脚踏结构过于庞大,与船体安装时需要克服很多处安装密封的问题,以防止船体内进水,安装及拆卸维修维护均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包括中空壳体、设置在中空壳体上端的涡轮传动组件和与所述涡轮传动组件连接的脚踏组件、设置在中空壳体下端的传动齿轮组件、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中空壳体一侧的螺旋桨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内,一端与所述涡轮传动组件配合传动,另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配合传动;所述螺旋桨包括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周侧的两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弧形叶片,所述中空壳体设置呈扁平状结构;在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中空壳体内设有与定位卡槽配合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端延伸至涡轮传动组件的涡轮壳体上方,该定位杆的上端部与涡轮壳体间设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传动齿轮组件下方设有与脚踏前进方向一致的切水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涡轮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涡轮和所述传动涡轮配合传动的第一圆锥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第二圆锥齿轮和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配合传动的第三圆锥齿轮;所述传动轴竖向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内;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分别位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部;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桨的连接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切水板上且位于脚踏前进方向的一侧为圆弧线条式结构;在所述切水板上且所述圆弧线条式结构的相反方向上设有弧形凹孔;该切水板整体呈鱼尾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弧形叶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的根部和向外延伸的稍部;在所述根部至稍部之间具有内凹的扭曲面;所述扭曲面一边为切入水边,另一边为随入水边;在弧形叶片转动方向上,所述随入水边位于所述切入水边的后方;所述稍部上具有与所述切入水边一同向前折弯的曲部和位于所述曲部边缘的向后凸出的顺水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切入水边与其所在的竖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结构简单、扁平细长紧凑,当需要安装或拆卸时,脚踏力将弧形叶片转动至与中空壳体平行,定位杆采用摁压锁紧的方式实现对弧形叶片的定位,即实现了在船体上开设较小的安装孔即可实现对脚踏系统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密封面及密封区域较少,船体漏水概率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的螺旋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空壳体;

2-涡轮传动组件;21-传动涡轮;22-第一圆锥齿轮;

3-脚踏组件;4-传动齿轮组件;41-第二圆锥齿轮;42-第三圆锥齿轮;

5-螺旋桨;51-连接轴;511-根部;512-稍部;

52-弧形叶片;521-定位卡槽;522-定位杆;523-弹簧;

53-扭曲面;531-切入水边;532-随入水边;533-曲部;534-顺水边;

6-传动轴;7-切水板;71-圆弧线条式结构;72-弧形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一种方便安装及拆卸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包括中空壳体1、设置在中空壳体1上端的涡轮传动组件2、与涡轮传动组件2连接的脚踏组件3、设置在中空壳体1下端的传动齿轮组件4、与传动齿轮组件4 连接且位于中空壳体1一侧的螺旋桨5和传动轴6;涡轮传动组件2包括传动涡轮21和传动涡轮21配合传动的第一圆锥齿轮22;传动齿轮组件4包括第二圆锥齿轮41和与第二圆锥齿轮41配合传动的第三圆锥齿轮42;其中传动涡轮 21、第一圆锥齿轮22、第二圆锥齿轮41、第三圆锥齿轮42均采用非金属件制成,传动密切,无噪音。

其中,传动轴6竖向设置在中空壳体1内;所述第一圆锥齿轮22、第二圆锥齿轮41分别位于传动轴6的两端部;第三圆锥齿轮22固定设置在螺旋桨的连接轴上。通过脚踏组件3将动力经传动涡轮21、第一圆锥齿轮22、第二圆锥齿轮41、第三圆锥齿轮42的传送至螺旋桨,螺旋桨旋转,从而带动船体前行;动力传动直行或转向时稳定,踏动时轻松省力。

传动齿轮组件4下方设有与脚踏前进方向一致的切水板7;切水板7上且位于脚踏前进方向的一侧为圆弧线条式结构71;在切水板7上且圆弧线条式结构 71的相反方向上设有弧形凹孔72;该切水板整体呈鱼尾状结构。切水板7的设置使得船体在高速运行中的变向过程中更稳定,并可有效的使船体在离开水面之后,切刀与水面还有一定的接触,可提高船体的稳定性。

如附图3所示,螺旋桨5包括所述连接轴51、设置在连接轴51周侧的弧形叶片52,弧形叶片52至少有两组且呈环形阵列;弧形叶片52包括设置在连接轴51上的根部511和向外延伸的稍部512;在根部至稍部之间具有扭曲面53;扭曲面53一边为切入水边531,另一边为随入水边532;在弧形叶片52转动方向上,随入水边532位于切入水边531的后方;稍部512上具有与切入水边 531一同向内折弯的曲部533和位于曲部533边缘的向外凸出的顺水边534。切入水边531与其所在的竖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螺旋桨5在旋转运行时,切入水边531首先切入水流,曲部53及顺水边534 产生第一次涡流,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扭曲面53产生第二次涡流,第一次涡流、第二次涡流在弧形叶片上产生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使用较小力的时候即能够实现螺旋桨良好的推进效率,提高了弧形叶片的推进力。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船用脚踏系统安装在船体底部的安装孔内,为保证安装后的密封性能及船体整体性能,安装孔不能过大,同时又考虑为方便安装和拆卸,在连接轴51上开有能够保证在安装和拆卸使两组呈180°环形阵列的弧形叶片52处于与中空壳体1保证平行的定位卡槽521;中空壳体设置呈扁平状结构,在中空壳体内设有与定位卡槽521配合设置的定位杆522;定位杆522的中段位于中空壳体1内,上端处于涡轮传动组件2的涡轮壳上方,另一端插接入定位卡槽521内;在定位杆522端部与涡轮壳体之间还设有弹簧523,采用摁压锁紧或反弹松开的方式实现对弧形叶片的定位与释放。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