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945发布日期:2019-01-18 19:4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



背景技术:

船用舱室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居住、存储、研发等作用。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船用舱室单元通常是提前预制再统一安装的,由于船舶结构的复杂性,将组装好的舱室单元整体安装到指定位置具有一定的难度,常需要吊机吊装或者其他专用设备。中国专利申请CN108483221A公开了一种船用模块化单元舱室吊运装置,解决了模块化单元舱室的调入和调出均需要多次拆卸吊运挂钩,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但该专利申请吊运装置需要吊运设备的配合,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船用舱室单元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底框、千斤顶、限位槽和万向轮,所述底框是由方形管围成的长方形,所述千斤顶垂直于所述底框的上平面且处于其中心位置,所述限位槽为2个,分别位于所述底框相对两边外侧的中心处,所述限位槽开口平行于所述底框所在平面,所述万向轮为4个,分别位于所述底框的下平面的顶角处;所述活动框架包括限位杆、上横梁、下横梁、活动板和支撑板,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平行且两端等距,所述限位杆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槽内可上下移动,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顶端与所述上横梁中心处接触,所述下横梁位于所述底框下平面以下,所述下横梁中空,两端分别套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端部设有L型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船舶建造过程中,舱室单元不易移动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和所述下横梁由斜梁固定连接。用横梁将限位杆和下横梁连接可加固活动框架。

更进一步,所述下横梁两端分别设有旋转螺栓。在下横梁两端分别设有旋转螺栓可固定活动板,避免了在移动舱室单元时活动板缩进下横梁导致舱室单元从支撑板脱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移动舱室单元的俯视图;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移动舱室单元的正视图。各部分分别为:

1、底框,2、千斤顶,3、限位槽,4、万向轮,5、限位杆,6、上横梁,7、斜梁,8、下横梁,9、活动板,10、支撑板,11、旋转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船用舱室单元内部的移动车,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固定框架包括底框1、千斤顶2、限位槽3和万向轮4,底框1为方形,千斤顶2垂直于底框1的上平面且处于其中心位置,限位槽3为2个,分别位于底框1相对两边外侧的中心处,限位槽3开口平行于底框1所在平面,万向轮4为4个,分别位于底框1的下平面的顶角处;活动框架包括限位杆5、上横梁6、下横梁8、活动板9和支撑板10,上横梁6和下横梁8平行且两端等距,限位杆5嵌入限位槽3内,限位杆5在限位槽3内可上下移动,限位杆5两端分别与上横梁6和下横梁8固定连接,千斤顶2顶端与上横梁6中心处接触,下横梁8位于底框1下平面以下,限位杆5和下横梁8由斜梁7固定连接,下横梁8中空,两端分别套入活动板9,活动板9端部设有L型支撑板10,下横梁8两端分别设有旋转螺栓11。

结合图3和图4,使用本实用新型移动舱室单元的具体操作为:将2-3部小车放置在舱室单元内部合适的位置,抽出活动板使支撑板水平平面置于舱室单元下,调节旋转螺栓以固定活动板,用千斤顶将活动框架抬起至合适的位置,同时推动小车将舱室单元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小车撤出,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