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3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其特点是能够在水中娱乐,水中与水上作业时起到准确的自动保护作用。
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自动气胀救生技术面世,如1994年中国专利局颁布的实用新型专利《落水自动救生器》与《游泳遇险救生衣》,都介绍了自动气胀救生圈的构想。然而由于设计思路的局限,上述两种救生系统的控制阀门部分都装有一个水溶式自动气路开关,故而用途也仅仅限于落水自动救生,而无法在正常水中娱乐及水中,水上作业时起到更准确的自动保护作用,同时当水性好的使用者能够自行摆脱困境时,也因其立即自动充气的功能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这种水溶式自动气路阀门控制技术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在空军飞行员水上自动充气救生衣上得以应用,也缺乏技术上的新颖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它不仅限于具有通常的落水自动救生功能,还增加了一种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以在正常水中娱乐和水中、水上作业时起到自动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气瓶、三路控制阀门和充气浮囊三部分顺序气路连接。其三路控制阀门由手动应急控制机构、可关闭的落水自动救生控制机构及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三路并联组成。手动应急控制机构由一活动气路阻塞器及手拉式控制活栓组成。当其它两路自动控制机构失灵或要使气胀救生圈预先充气时,手动拉动阻塞器使充气管路打开,使气瓶给充气浮囊充气。可关闭的落水自动救生控制机构由一旋钮开启式防水帽和一个水溶式气路阻塞器组成。在通常情况下防水帽被拧紧开关,即关闭落水自动救生功能,使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圈发挥其游泳自动保护功能。在特殊使用情况下为实现落水立即救生,可将其水溶式气路阻塞器进水口上的防水帽拧松开启。这时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圈相当于一普通的自动气胀救生圈。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圈的独特和关键之处,它由定深压敏电路开关,自动计时电路,执行电路与电爆管气路阻塞器顺序电连接组成。定深压敏电路开关的工作触发定深为一米。当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圈工作水深大于一米时,定深压敏电路开关闭合,使自动计时电路导通;自动计时电路计时周期为60秒,计时满60秒后即触发执行电路。执行电路的功能是接到自动计时电路的触发信号后,输出一个额定电流引爆电爆管气路阻塞器,使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的气路阀门导通,从而使气瓶向充气浮囊充气。
与以往的其它自动救生气胀救生圈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救生圈较好地实现了多用途自动保护气胀救生的目的,在正常水中娱乐和水中、水上作业的自动保护救生上有所突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救生圈可以避免由于普通气胀救生圈落水即充气,而水性好的使用者却可以自行游上水面时因而造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自动保护救生圈可以在正常水中娱乐或水中作业时佩带在身上,仅当使用者出现溺水危险时方才自动充气,故而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尤其适合游泳者在水中娱乐时作为安全保护装置使用,因而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与经济、社会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简单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三路控制阀门中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的各组成部分示意图。

图1中,气瓶、三路控制阀门及充气浮囊三者按顺序气路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救生圈的基础形式。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由手动应急控制,可关闭的水溶式落水自动救生控制机构和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三路并联组成的三路控制阀门阻隔于充气气瓶与充气浮囊相通的充气气路之间,三路控制阀门中任一路控制机构开启都可以使气路导通,使气瓶向充气浮囊充气。
在图3所示的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实施例中,定深压敏电路开关,自动计时电路,执行电路和电爆管阻塞器四部分按顺序电连接组成。
权利要求1.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气瓶、三路控制阀门和充气浮囊三部分顺序气路连接,其特征在于三路控制阀门具有手动应急控制,落水自动救生控制与游泳自动保护控制三路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其游泳自动保护控制机构由定深压敏电路开关,自动计时电路,执行电路及电爆管阻塞器顺序电连接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途自动保护袖珍气胀救生圈,在现有的气瓶手动或水溶式自动气路开关和充气浮囊顺序气路连接结构的气胀救生圈中,增加并联一个游泳自动保护气路控制开关。该游泳自动保护控制开关由定深压敏电路开关、自动计时电路、执行电路和电爆管阻塞器顺序电连接组成。该救生圈避免了通常气胀救生圈使用时一入水便立即充气上浮的局限性和浪费。本型救生圈在水中娱乐和水中与水上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3C9/08GK2265949SQ95219409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4日
发明者王山 申请人:王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