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3829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
技术背景:现代航空领域,无人机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短距离起降,是无人机一项重要性能以适应各种类型的起降环境。常用的无人机机翼增升装置主要采用以下两种:1、开裂式襟翼:可以达到提高无人机短距起降能力的效果,但是驱动舵机始终处于高负载的状态,并且开裂襟翼的气动效率较低。2、开缝襟翼: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降落滑跑段减速效果不佳,需要独立设置减速板或其他装置以降低降落滑跑距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该机构将开缝襟翼与减速板融合为一体,不仅可以达到开缝襟翼的气动收益,而且还可在降落滑跑段实行减速功能,最大化地降低了舵机所受负载,从而提高了整套机构的可靠性。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翼肋、襟翼和连杆L1、连杆L2、连杆L3、连杆L4 ;驱动舵机固定在翼肋上,连杆LI靠舵机驱动,并且与连杆L2的一端连接,连杆L2的另一端穿过后墙上的限位孔与安装在襟翼的连杆L3的一端连接,连杆L3的另一端与连杆L4的一端连接,L4的另
一端连接翼肋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仅由一个舵机进行驱动,即可同时完成开缝襟翼、减速板的双重功倉泛。2、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襟翼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造价低廉。3、本实用新型在整个工作状态中,舵机所受负载远小于传统单铰链结构。4、本实用新型在减速板状态下,舵机盘更是处于死点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机构可靠性。5、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无人机上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缝襟翼状态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襟翼闭合状态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速板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包括翼肋1、襟翼2和连杆L1、连杆L2、连杆L3、连杆L4 ;连杆LI的一端固装在驱动舵机3上,另一端与连杆L2的一端连接,连杆L2的另一端穿过后墙4上的限位孔5与安装在襟翼的连杆L3的一端连接,连杆L3的另一端与连杆L4的一端连接,L4的另一端连接翼肋上。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襟翼达到三种状态:开缝襟翼状态、闭合状态和减速板状态。如图1所示:开缝襟翼状态下,原动件LI受舵机驱动转动一定角度后,襟翼L3后退并向下偏转,襟翼与机翼之间形成缝隙,达到开缝襟翼的效果。如图2所示:为闭合状态下,飞机处于巡航状态,各部件位于初始位置,襟翼关闭。如图3所示:为减速板状态,襟翼偏转更至与来流方向垂直,用于着陆滑跑时减速。此状态下,原动件LI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图示位置,此时襟翼L3与来流方向基本垂直,产生巨大的压差阻力,起到明显的减速效果,由于此时襟翼所受气动载荷最大,因此该设计中令LI处于死点位置,以保护驱动舵机。
权利要求1.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翼肋、襟翼和连杆L1、连杆L2、连杆L3、连杆L4 ;驱动舵机固定在翼肋上,连杆LI靠舵机驱动,并且与连杆L2的一端连接,连杆L2的另一端穿过后墙上的限位孔与安装在襟翼的连杆L3的一端连接,连杆L3的另一端与连杆L4的一端连接,L4的另一端连接翼肋上。
专利摘要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开缝襟翼与减速板一体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翼肋、襟翼和连杆L1、连杆L2、连杆L3、连杆L4;驱动舵机固定在翼肋上,连杆L1靠舵机驱动,并且与连杆L2的一端连接,连杆L2的另一端穿过后墙上的限位孔与安装在襟翼的连杆L3的一端连接,连杆L3的另一端与连杆L4的一端连接,L4的另一端连接翼肋上。该机构将开缝襟翼与减速板融合为一体,不仅可以达到开缝襟翼的气动收益,而且还可在降落滑跑段实行减速功能,最大化地降低了舵机所受负载,从而提高了整套机构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4C9/14GK202944565SQ2012206684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孙思昊, 傅海军 申请人:孙思昊, 傅海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