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93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技术属于飞行器安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可应用于飞行器、飞船、卫星等飞行器的外壳防护。

技术背景

飞行器由于在高空飞行,所以减轻自身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问题。而减轻自重,主要是减低外壳的厚度。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意外的撞击,比如飞鸟、冰雹以及太空垃圾等,一旦遇到这类情况,飞行器外壳就有可能会击穿甚至被撕裂。怎样做到使飞行器外壳厚度又薄又结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加飞行器外壳强度,特别是能够抵御外物的撞击,比如飞鸟、冰雹以及太空垃圾等等,本技术采用了在飞行器外壳内侧加一层蜂窝状弹性内衬的方法,既减轻了飞行器外壳的重量,又增加了其抗撞击的强度。

实现这一技术的具体方案是:在飞行器外壳内侧,设置一层凹陷形蜂窝状内衬,该蜂窝状内衬与飞行器外壳之间,形成了均匀分布的窝状腔室,相邻窝状腔室上沿相互连接;窝状腔室上沿与飞行器外壳紧密结合,在窝状腔室顶部开口处,设有动态防护层,动态防护层平面与飞行器外壳基本平行且贴近,其形状大小与窝状腔室顶部开口基本吻合但略小于开口,以便于其可以如活塞在气缸中运动一样,能够在窝状腔室中做往复运动,窝状腔室中设有弹性装置。当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遭遇外物撞击,相应地方的蜂窝状弹性 内衬就吸收大部分撞击能量,既避免了飞行器外壳被击穿,又防止了其外壳被撕裂。这样,既减轻了飞行器外壳的重量,又增加了其抗撞击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多边形蜂窝状内衬平面示意图。

图2是圆形蜂窝状内衬平面示意图。

图3是蜂窝状内衬剖面示意图。

图4是窝状腔室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5是蜂窝状内衬加了龙骨的示意图。

图1中,1.蜂窝状内衬。

图2中,1.蜂窝状内衬。

图3中,2.动态防护层,4.弹性装置,5.飞行器外壳,6.窝状腔室壁。

图4中,2.动态防护层,3.窝状腔室上沿,4.弹性装置,6.窝状腔室壁,7.窝状腔室。

图5中,2.动态防护层,4.弹性装置,5.飞行器外壳,6.窝状腔室壁,8.龙骨。

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多边形蜂窝状内衬平面示意图,排列有序的多边形窝状腔室组成了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

图2是圆形蜂窝状内衬平面示意图,排列有序的圆形窝状腔室组成了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

需要说明的是,窝状腔室可以是任何几何形状。

图3中,由窝状腔室壁6围成的窝状腔室7中,设置有弹性装置4, 窝状腔室7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动态防护层2,多个窝状腔室紧密排列组成一个与飞行器外壳5基本平行的平面,并且与飞行器外壳5紧密结合,组成了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

图4是窝状腔室内部构造示意图,分别给出了不同材料组成的弹性装置示意。第1幅图为弹簧组成的弹性装置4;第2幅图为弹性材料组成的弹性装置4;第3幅图为气囊组成的弹性装置4;第4幅图为空气组成的弹性装置4。

在窝状腔室壁6围成的窝状腔室7中,设置有弹性材料组成的弹性装置4,窝状腔室7上部,有动态防护层2;窝状腔室上沿3与飞行器外壳5紧密结合,在窝状腔室上沿3处,设有动态防护层2,动态防护层平面与飞行器外壳5基本平行且贴近,其形状大小与窝状腔室上沿3基本吻合但略小于开口,以便于其可以如活塞在气缸中运动一样,能够在窝状腔室7中做往复运动。

当飞行器外壳5遭受外力撞击,该撞击力加载到窝状腔室7的动态防护层2上,动态防护层2沿着受力方向运动,也就是在窝状腔室7中做类似于活塞运动的往复运动,吸收了大部分撞击力,避免了飞行器外壳完全被击穿,同时也避免了飞行器外壳被撕裂。

飞行器外壳蜂窝状弹性内衬凹陷底部设有龙骨支撑,以加强飞行器外壳5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