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784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生火灾时都是出动消防车进行救火,但消防车救火的局限性很大,例如楼房的高层起火,而云梯和消防水枪喷水的高度都有限,会出现无法救援的情况,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果消防员进入到楼房内进行救人或救火,则会危及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另外救助速度慢。再例如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巷道狭窄,交通堵塞,经常出现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进不去,无法及时抵达火灾现场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无人机以其速度快、操作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并被引入到消防灭火领域 。现在的消防无人机功能比较少,缺少防爆防撞击装置,无法对困在火灾中的活人进行第一时间的救助,导致伤亡率的上升。目前,传统的消防无人机存在缺少防爆防撞击装置,无法对困在火灾中的活人进行及时救助,功能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解决方案: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包括顶翼、信号收发器、摄像监控器、防护装置、救助装置、浓度检测器和物料仓开口,所述顶翼的下侧通过螺钉设置有信号收发器,所述信号收发器的一侧通过螺栓设置有摄像监控器,所述摄像监控器的下侧通过连接轴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内部中端设置有浓度检测器,所述防护装置的下侧设置有救助装置,所述救助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物料仓开口。

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爆绝缘带和弹性支网,所述防爆绝缘带设置在弹性支网的外部表面,所述弹性支网设置在摄像监控器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救助装置包括生命探测仪、语音传输筒和收缩梯,所述生命探测仪设置在物料仓开口的一侧,所述语音传输筒设置在生命探测仪的下侧,所述收缩梯设置在语音传输筒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网具体采用扩张和收缩缓冲弹簧圈,外部设置防震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语音传输筒具体采用扩音对讲机,设置除躁滤音器。

优选的,所述收缩梯具体采用镂空式长梯,设置脚踏板和扶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通过防护装置的设置,具备了防爆防撞击装置,提高了安全保护性和多功能性;通过救助装置的设计,实现了对被困人员的及时救助,降低了人员伤亡率;通过浓度检测器设计实现了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检测,提高了灾情分析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救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翼,2、信号收发器,3、摄像监控器,4、防护装置,41、防爆绝缘带,42、弹性支网,5、救助装置,51、生命探测仪,52、语音传输筒,53、收缩梯,6、浓度检测器,7、物料仓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救助装置的消防无人机,包括顶翼1、信号收发器2、摄像监控器3、防护装置4、救助装置5、浓度检测器6和物料仓开口7,顶翼1的下侧通过螺钉设置有信号收发器2,信号收发器2的一侧通过螺栓设置有摄像监控器3,摄像监控器3的下侧通过连接轴设置有防护装置4,防护装置4的内部中端设置有浓度检测器6,防护装置4的下侧设置有救助装置5,救助装置5的一侧设置有物料仓开口7,防护装置4包括防爆绝缘带41和弹性支网42,防爆绝缘带41设置在弹性支网42的外部表面,弹性支网42设置在摄像监控器3的下侧,救助装置5包括生命探测仪51、语音传输筒52和收缩梯53,生命探测仪51设置在物料仓开口7的一侧,语音传输筒52设置在生命探测仪51的下侧,收缩梯53设置在语音传输筒52的下侧,弹性支网42具体采用扩张和收缩缓冲弹簧圈,外部设置防震填充层,语音传输筒52具体采用扩音对讲机,设置除躁滤音器,收缩梯53具体采用镂空式长梯,设置脚踏板和扶手。

工作原理:工作时,利用顶翼1下侧的信号收发器2进行收发信号,利用摄像监控器3进行摄像和拍照,利用防护装置4外部的防爆绝缘带41进行防爆防火,利用弹性支网42进行防止撞击,具备了防爆防撞击装置,提高了安全保护性和多功能性,利用救助装置5的生命探测仪51对被困人员进行搜索,通过语音传输筒52进行通话救助,利用收缩梯53实施救援行动,实现了对被困人员的及时救助,降低了人员伤亡率,利用浓度检测器6实现了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检测,提高了灾情分析的准确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